【我在哈尔滨】俄罗斯钢琴家:“每次来哈尔滨,感觉就像回家一样”
从俄罗斯圣彼得堡飞中国哈尔滨,全程需要6个半小时;在俄罗斯钢琴家、教育家安德烈·伊万诺维奇心中,这也是从一个家乡飞到另一个家乡的时间。像雏鸟一样,他把他来中国的第一站哈尔滨当成自己的第二家乡,并在这里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5年来,他把他的音乐理念传播给中国学生,培养他们走上更高的舞台。
飞越千山万水,跨过两国国界,越来越多的“安德烈们”来到中国,用他们自己微薄的力量,为中俄之间的文化互动和艺术交流添砖加瓦。
近日,在哈尔滨施坦威钢琴展厅,安德烈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这已经是我今年第二次来哈尔滨了,第一次是我在7月份来。虽然每年都来哈尔滨好多次,但每次来都有新鲜感。”舞台下的安德烈穿着宽松休闲的衣服,脸上带着亲切自然的微笑,向记者慢慢讲述他与哈尔滨的不解之缘。
在哈尔滨开大师班,早有“哈尔滨情结”
目前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任教的安德烈最早与哈尔滨结缘是在2017年。那一年,安德烈第一次踏上哈尔滨的土地。起因还要从中俄文化交流项目说起。2015年,安德烈所在的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与哈尔滨音乐学院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这就意味着两所学校的师生可以互派,实现资源共享。2017年,安德烈作为钢琴大师被派遣到哈尔滨音乐学院开设大师班和系列讲座等教学活动。
安德烈在钢琴演奏方面的成就非常高,他不仅在俄罗斯享誉盛名,在国际钢琴界也是公认的钢琴家。他毕业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音乐学院、莫斯科音乐学院和德国卡尔斯鲁厄高等音乐学院,曾获包揽多项国际著名的钢琴比赛冠军,这其中包括卡利亚里、萨勒诺、科隆、特尔尼等世界钢琴比赛,拿奖拿到手软,演出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说起哈尔滨,安德烈对这座“东方莫斯科”之城的向往由来已久。“当我还是20多岁的小伙子的时候,我就听说过哈尔滨这座城市。”安德烈说,当时我还在俄罗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上学,有一天,电视上播放了一个介绍中国哈尔滨的纪录片。在片子中,介绍了哈尔滨的城市风貌和民俗风情。我那时才知道哈尔滨曾经有那么多俄罗斯侨民居住在这里,而且时间跨度很长,最早在一战前,并一直持续到二战后。在片中我看到了位于城市中心雄伟壮观的尼古拉教堂,这里的建筑艺术和民俗风情与俄罗斯如此之接近,这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从那时起,我就有一个梦想,向往有朝一日能亲自踏上这座城市,感受这座充满东西方文化城市的魅力。
2017年,安德烈第一次踏上哈尔滨的土地。尽管每天的工作行程安排得都很满,安德烈还是忙里偷闲浏览了他心中期盼已久的城市。“城市中绝大部分都是鳞次栉比的现代建筑,像造型流畅的哈尔滨大剧院、哈尔滨音乐厅等,很幸运的是,许多与俄罗斯相关的老建筑基本都保留了下来,比如老音乐会堂、圣索非亚教堂。”安德烈说,而我能在这些古老建筑中举办现代音乐会,这在俄罗斯也是很难做到的,这让我感觉棒极了。
每次来哈尔滨,安德烈都要在中央大街上的石头路上走一走。每次沿着中央大街走到江边,看到防洪纪念塔,就好像回到家乡一样。除了这些著名的景点,安德烈还会逛一些只有本地人才会去的地方。“我特别喜欢去松北融创茂、道外巴洛克等街区,”安德烈说,在这里,我能像哈尔滨人一样走走停停,饿了吃口地方小吃,这种人间烟火的感觉太妙了,这让我更有归属感,好像我本来就是这里的人一样。
除了音乐和建筑,安德烈感触最深的就是哈尔滨友好的氛围。“这里的人真的、真的太友好了,每次来哈尔滨,我都要跟这里的老朋友欢聚一堂,同时还能交到新的朋友。”安德烈说,我这几年去过中国大大小小无数城市,还是最喜欢哈尔滨。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像雏鸟情结,刚出生下来的小鸟,睁开眼看见的第一个鸟就认为是妈妈一样,哈尔滨是我来中国的第一个城市,所以我从心理上感觉哈尔滨最亲切。
5年来培养30多名冰城音乐人才
还推荐学生到俄深造
“我的教学任务很重,每周要教20课时,教授的学生层次从本科生到研究生都有。”安德烈说,每年,我都会亲自带钢琴系的5、6个学生,这几年下来,已经培养了近30名音乐人才,其中许多已经成长为国内优秀钢琴演奏家。可以说,近几年成长起来的哈尔滨钢琴音乐人才,有一半以上听过我的大师课。此外除了教学指导,有时还会举办个人音乐会。
这几年,安德烈到哈尔滨的频率越来越高,每一年都要来个两三次,每次呆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他能亲眼看到哈尔滨这座音乐之城的细微变化。“哈尔滨的音乐水平每年都在提升,音乐人才也是层出不穷。”安德烈说,当我在2017年刚到哈尔滨教学的时候,那时候音乐学院学生的音乐水平和能力,在全国来说处于中流,不是最好的,总体来说也不错,但音乐人才的开放视野还是还稍微差点。5年过去了,如今我们中国学生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安德烈推荐了他的许多中国学生到圣彼得堡、莫斯科格涅西音乐学院等高等级音乐学校深造。“越来越多的我的中国学生能够走出国门,到西方音乐发达国家深造。当他们学成归来,他们往往掌握了最新的音乐知识和理念,这一点对于提升他们的音乐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安德烈说,不仅如此,他们回来之后,还能将这些先进的知识和理念传递给身边的音乐人。我有一个学生,她之前是哈师大的音乐老师,通过我们之间的教学交流,我把她引荐到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今年刚刚取得该学院音乐博士学位。她把她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她的学生身上,无形当中让更多学生受惠。
安德烈的音乐大师课绝大部分是针对年轻音乐老师的课程,提升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就意味着他(她)背后的所有学生都能受惠。“只要安德烈来哈尔滨,我肯定会去上他的大师课。”哈尔滨年轻音乐教师徐帆说不知道俄罗斯音乐大师如何称呼这种师徒关系,但几年来,两人已经培养出了比一般师生更默契的关系。“他上课的时候,我们俩几乎很少用上翻译,他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我就基本能猜出来他要强调什么。”徐帆说,我不知道别的外国老师上课的时候是什么状态,安德烈老师特别的认真严谨,他可以一连站上两个小时甚至四个小时,专心贯注地纠正演奏过程中的每一个小细节。而每次上完大师课,徐帆都会把对音乐新的理解灌输到她的教学中。
“我和中国学生上课交流的时候,我并不认为我是老师,他们是学生,他们就一定要听我的。我反而支持学生要有不同的意见,不同的声音,音乐可以有不同的呈现方式,作为音乐人,我们就是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教学时,安德烈更愿意把学生当成是互相倾听的朋友。即便是在音乐这条路上走了这么多年,在教学时,我依然不敢绝对的提出否定或肯定的意见。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迁,音乐理念也在不断变化中。而且,在与学生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安德烈发现,他甚至也会改变自己最初的看法,试着接纳学生的新思维与新做法。这其实也是一种音乐上的陪伴,我们互相成为彼此成长路上的互助人。而且,通过音乐无声地陪伴,我们进而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我会想,演奏者想要表达什么,我如何帮助他把这种情绪表达出来。当演奏者用脑袋思考如何弹琴,而不是简单地用手指弹琴时,这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与其他老师注重演奏技巧相比,安德烈更注重演奏者的感情表达。“演奏者在弹奏钢琴时,并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对音乐的重塑,它是我们表达感情的工具,只有在弹奏的时候,满含对音乐的理解,弹奏出来的音符才是灵动的,有感情的。”安德烈说,弹奏者要在弹奏过程中把想要传达出来的信息准确地传递出来,靠的是演奏者饱满的情绪,这种情绪不光体现在表情上,更体现在情绪驱动下的演奏。我可以告诉学生演奏什么曲目的时候,要有什么样的情绪。但更多时候,是要靠学生自己领悟的。这种领悟,就是要凭学生最初学习钢琴的原动力,是真正的热爱音乐,喜欢钢琴。
饮食习惯受到影响,家乡朋友称他是中国人
在安德烈为数不多会的中文词汇中,“辣,不辣,”居然榜上有名。这是因为我太爱中国美食了。我去过四川,那里的食物非常辣。谈起中国美食,安德烈打开了话匣子。我喜欢吃的中国美食太多了,中国每一个地方都有当地的地方特色菜,酸的,甜的,辣的,就像打开一本厚厚的书,每一页都不一样,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页会有什么惊喜等着。我非常喜欢尝试新的东西。与大多数俄罗斯人一样,安德烈对各种蛋糕、冰激凌等甜食没有抵抗力。但是安德烈强调,现在晚上最常吃的还是沙拉。因为现在大家都越来越注重健康了,晚上都会吃一点清淡的食物。“当我回到圣彼得堡的时候,我周围的朋友总是跟我开玩笑说,你现在就是一个中国人了。实际上,我早就被中国文化熏染成了半个中国人。”安德烈说。
不仅如此,安德烈还趁在各地演出的机会,带着家人和朋友,让他们也了解中国的多元文化。“由于时间有限,家人和朋友总是跟我抱怨还没看够就要走了,我说没关系,下次还有机会。我想将来如果时间允许,我可能会在哈尔滨或任何一个城市呆上一个月,就像本地人一样。”
除了在哈尔滨音乐学院教学,安德烈还在上海、大连等国内知名音乐学府任教。“现在,我每年在中国呆的时间比在俄罗斯呆的时间都多。”安德烈说,我不是在某个城市,就是走在去往某个城市的路上。不过,呆的时间最长的肯定是哈尔滨。
“我只是众多来华教学交流的俄罗斯艺术家之一,每年像我一样,往返两国进行艺术交流的人很多,这其中既有来华的俄罗斯艺术家,也有访俄的中国艺术家。”安德烈说,中俄艺术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很重要的,它不仅让更多俄罗斯艺术家来到中国,还让更多中国老师、学生到俄罗斯继续深造,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推动中俄两国的艺术交流。
原标题:《【我在哈尔滨】俄罗斯钢琴家:“每次来哈尔滨,感觉就像回家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