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到7.2的《姜子牙》,到底做错了什么?
哪吒提起的国漫那口气,终于被“姜子牙”把这口气给续了起来,但这是国漫真正的突破吗?
看票房,是。
影片单日票房已经突破3亿,早已轻易突破国产动画首日票房纪录。短暂沉寂了一阵的中国动画电影,好像突然精气神都来了。
看口碑,又不对劲。与《哪吒》的豆瓣8.5分相比,影片从豆瓣开分7.5迅速滑落到7.2,如果说豆瓣更多代表着专业影迷态度,那么淘票票7.8、猫眼8.7分则表明,普通影迷也不是那么满意。
批评主要集中于这“三宗罪”:
一,故事单薄;二,娱乐性不足;三,强行煽情如同灾难。
一句话,说超越《哪吒》的,有,说影片最好看是彩蛋的,也不少。
问题出在哪里?
从影片被立项开始,就因为“封神宇宙”而将观众好奇心充分调动了起来,也让“国漫崛起”、“国产动画崛起”的声音越来越响。
但接下来我要说句冒犯的话了:《姜子牙》不是《哪吒》,或者说,它本就不是一部《哪吒》式的全民动画爆款式电影,即使,最后它的票房是爆款量级的。
然而当观众带着看《哪吒》的心态进入影院,看到的却并不是又一部《哪吒》,而是一部带着强烈作者表达的偏成人向的、严肃的动画作品时,会满意吗?或者说,一部文艺版的《哪吒》,能撑起今日的观众对国漫水涨船高的期待吗?
抛开国庆档一骑绝尘的票房不谈,《姜子牙》又如何能做到不负众望?
别低估《姜子牙》
出乎意料, 一部都以为要成为爆款的电影,评论却两极分化。甚至可能是国庆档分歧最大的一部电影。
但《姜子牙》创作上的雄心和技术上的优点是无需否认的。
它的出现再次印证了中国动画电影的进步,至少是遵循着国际通行的制作标准在不断向顶尖水平靠近。
更重要的是,在《大圣归来》、《哪吒》之后,又有一部野心勃勃的国漫采用神话改编故事,去改编中国人自己的神话,而影片宏大的世界观,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都让人眼前一亮。
从故事上看,《姜子牙》讲的是一个平民英雄、普通社畜的故事。虽然以封神大战为背景,但讲的却不是大众最熟悉的封神榜的故事,而是讲姜子牙在战胜狐妖后,被贬下凡间,于千辛万苦之中找到了自我并发现真相的故事。
在神话人物的改编中,主创还让观众看到——姜子牙如何跌下了“神坛”。
不再是传统影视剧中的仙风道骨,而更像是个落魄、倒霉的职场不顺的中年人。
从故事内核来说,则是通过姜子牙和苏妲己(不等于九尾狐)机缘巧合下携手上路,最终在找寻真相中找出了一个电车难题的故事:救一人还是救苍生?
可以看到主创也在融入一些好莱坞动画常见的商业元素,比如把姜子牙的坐骑四不相,设置成萌宠形式,是真的很可爱了。
当然最厉害的,还是影片的特效部分,无论是归墟的场景、姜子牙、狐仙、师尊的混战,还是结尾大战真的都很成熟,很细腻,动作、分镜与角色设计上都可圈可点;甚至一个骨铃的段落,幽魂疯狂追逐喊着“回家”,都能看出制作的精细与巧思。
可以说,相对于《哪吒》来说,美术、音乐上、细节上《姜子牙》都要成熟很多,完成度也更高一些,特别是以克苏鲁为基本美术风格,并融入中国水墨画意境的视觉体系,真的撑起了一个涵盖《封神演义》里的北海、元始天尊、十二金仙等元素的宏大世界观,让观众得以相信这个3500年前,那个人、妖、神混居的空间。
这背后,其实是剧组大量的考据,比如姜子牙的长辫源于老版影视作品;大象、犀牛等战兽,源于文献中提到的,当年河南相当于亚热带气候的背景;士兵盔甲的设计是从文物上去寻找样式,体现上古感……
影片另一大特色是在三维动画之外,特意完成了一些二维的部分,事实证明更令观众心潮澎湃了。
这样看,似乎方方面面,“姜子牙”都足够讨巧:特效一流,人物塑造有新意,也有燃点泪点,大的故事框架说不上创新,但也没有太多瑕疵,甚至还在仙侠类型里嵌套了公路片模式,似乎已没法要求更多。
照预期的故事发展,影片应该在“哪吒”高口碑的支持下,持续产生“破圈效应”,吸引更多观众走入影院,也进一步完成国漫突破,问题出在哪里?
别高估《姜子牙》
问题在于实力支撑不起野心。
观众天天喊着 “国漫复兴”,但即使“哪吒”在制作水准与商业表现上将国产动画电影提升到了全新的水准,国漫却从未真正从创作层面去印证自己的复兴。
于是当国漫讲一个类似《大圣归来》或者《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样相对简单的,能用一句话概括的故事时,还算游刃有余,可是《姜子牙》就不同了。
《姜子牙》的格局起码要高两个梯度,探讨的是包含苍生与个人、神话宇宙电车难题、人与神、宿命论等等哲学命题时,国漫现有的储备就撑不住了。
从创作上看,《姜子牙》明显考虑到了利用角色性格的反差和年轻化,来激发年轻观众的兴趣。
无论美学风格、叙事方法,甚至精神内核,影片都借鉴了一些成功范例,这样的表述没有任何贬义,甚至可以说这是目前阶段中国动画发展的必由之路。它们的跟随与借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可在完成这些创作革新之后,影片无法回答的是:《姜子牙》可信吗?观众能像相信小哪吒逆天改命一样相信这个故事吗?
答案其实是不能。
影片内核是关于寻找,中年社畜姜子牙,如何从封神到质疑神,再打打破权威,的确看到主创的用心,可《姜子牙》差点什么?
差在导演没有给出足以令观众确信的故事细节。
哪怕人物关系与矛盾结构都套用了已被好莱坞反复验证过的最经典的模式,但影片最终没有达到导演希望的,既满足观众对于姜子牙和《封神演义》的固有认知,又映射现代,让现在的观众获得共情。
抱歉,很多观众没什么共情,最大的共情是有点困。
因为这个主题太宏大,故事也太复杂了。
电影设置了一系列宏大而深刻的主题,聚焦在姜子牙的困境上。元始天尊想让姜子牙斩断善念,杀掉妖狐,从而成为神。但姜子牙质疑:“神究竟是依着天道成神,还是要依着自己的道成神?”到最后,他上演了一出天庭无间道,反抗了天尊。
理想的状态是,观众认同了为得道封神,以牺牲无辜之人为代价,不是姜子牙所认同的天道。
但影片主题的表现过程就像一场快进:九尾突然来捣乱,放出归墟里无数只封印的狐族怨魂,然后说这些冤魂就是你师尊创造出来的。姜子牙就顿悟了,顿悟以后就变强了,变老了,长出白发白须白眉毛,然后怒而斩断宿命锁。
为什么呢,不知道,剧情需要没空解释这么多了。
然后师尊一片花瓣降下来,冤魂九尾、小女孩全没了?只剩姜子牙,姜子牙就暴怒了,上天毁了天梯,从此改写仙界规则。
如果说影片前三分之二的问题是太温吞水,剧情推进过慢,大结局本该淋漓酣畅的部分,又显得过于潦草,很多东西还没讲清楚电影就完了。
到底姜子牙为什么说“一人若不能救,何以救苍生”,甚至为此不惜违抗天命,质疑天道呢?观众是不知道的,可能因为他是主角吧。
电影肯定并没有一开始就打算“悬浮”。然而有些别扭的是——
一方面它试图宏大叙事,探索深刻主题;一方面又临空虚蹈,令观众难以共情。
主角的人物弧光非常弱,甚至不如颠覆传统印象的申公豹立体,姜子牙在江边垂钓的时候,申公豹看得很不耐烦,“你连鱼都放过了,就不能放自己一马?”可是在误会化解之后,申公豹宁愿为拯救苍生牺牲自己。
这个角色观众是能看懂的,可姜子牙搞了半天观众不知道他在搞什么。
主角没什么共情。编剧又不想讲故事,就想讲道理。可是道理讲太多,故事就拉跨了。
结果是《哪吒》越到后头越燃,大结局燃到爆。
而《姜子牙》故事越深入,反倒越不饱满且抓不住人了。
当然,在中国,动画未必只有《哪吒》一条路可走,也不是只有好莱坞通俗动画一个标准可以参照。“姜子牙”所践行的,本就是另一条截然不同的成人向动画的路。
但影片另一个问题是娱乐性严重不够,即使作为成人向动画,还是可以有娱乐性的,而影片唯一的笑点反而是最后的彩蛋。大叔和小狐狸精的组合观众缘远不如哪吒和敖丙,故事和人物缺乏化学反应,最后的煽情就难动人。
到最后,我们谁都无法否认600人团队4年时间打磨的作品很用用心,可它的确不够好看。
好多观众都是为了看武王伐纣的大场面来影院的,结果只看到一个中年大叔思考人生,能满意吗?
别高喊国漫复兴了
所以问题又回到那个基本点上来:国漫何以崛起?
早在《哪吒》热映时,大家已经被这个彩蛋吊足好奇——姜子牙,你可知罪?
“哪吒”的成功当然是另一剂强心针,若无《哪吒》开路,当然也断没有《姜子牙》在猫眼与淘票票双平台破300万的“想看指数”、1.4亿元的首日预售票房,以及如今领先于同档期的其他作今日票房的一骑绝尘,可是中国动画还需要更多优秀的作品站出来,源源不断地为行业续上口气才行。
毫无疑问,《姜子牙》干了一件很有挑战的事情。完成了一次“理想主义的冒险”。
在此之前,中国动画产业很少有如此宏大的制作方式。而影片甚至还专门建立了一个《姜子牙》的维基系统,每一个角色的设计都可以在里面找到过程,大到立体的模型,小到角色的口头禅,维基系统之中应有尽有。
《姜子牙》项目从启动到完成,无论是故事开发还是视觉设计,每一个环节、每一套方案都有备份。
除此之外,它还完成了成人向动画又一次突破。
这都令人想起当年《大圣归来》出现,令更多的资本、流量开始涌向动画产业,而《哪吒》一力撑起国漫新一轮发展的往事。然而讲不好故事、缺乏市场定位、缺合适的商业化模式等,仍然是一个个绕不开的难题。
《哪吒》的爆红、《姜子牙》以及后续“封神宇宙”作品的受捧,对中国动画产业来说固然是一个极好的信号——带去了更多的观众、改变了大家的认知、提振了信心,可真正想要中国动画崛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片尾3彩蛋中,有三位角色登场,分别是杨戬、雷震子和黄天化。最后一个彩蛋是田晓鹏导演的新作《深海》,观众看得很嗨,就像当年在《哪吒》彩蛋里看到姜子牙一样。
但国产动漫要真正进步,更重要的是真正探索出国漫独特表现力、广阔内容边界和丰富想象力,让成熟的动画市场必然走向多元化。
这是一个国漫不断和观众之间建立信任的过程。
搭建信任的第一步是一个叙事完整、情感饱满的剧本。
而就像影片中姜子牙砍断天梯一样,要改写国漫命运,要与命运对抗,成为自己的“神”,首先必须理解一部真正的爆款,和以为的爆款,分别究竟在哪里。
差在是主创自以为是的自嗨,还是观众投入故事的共情。
《姜子牙》最终未竟全功,可怕吗?一点都不可怕,国漫前进就像是一艘船在前进,直到下水后,你才知道它会触到哪些暗礁。
所有这些磕碰,都值得标记下来。
而不是开口闭口一句国漫牛掰,就完事了。
《姜子牙》不走哪吒和大圣的路,要走自己的路,这很好,但砍断天梯之后,还要有本事自己搭条路。
而现在这条路,还在修。
所以别再高喊国漫崛起了。先讲出一个好故事,再说。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