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电影《你好,李焕英》MV曝光:这一次,沈腾也救不了贾玲

  贾玲的家庭并不富裕,父母都是普通工人,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学。

  家里买不起一个冰箱,母亲舍不得穿一件皮衣。

  这种种后来都成为了束缚贾玲的心锁:

  “自己遗憾的是没有为自己的妈妈花过钱,也没有因为自己的努力让妈妈感到开心。”

  但也成全了《你好,李焕英》。

  这是贾玲成立公司后的首部作品,她希望自己第一部作品能和最爱的人结合,也想以这样的方式纪念母亲。

  在节目中,她隔空对话母亲:

  “妈,我给你买了一个冰箱,双开门的。”

  “妈知道。”

  “妈,那件绿色的皮衣我也给你买了。”

  “妈知道。”

  “妈,你怎么那么爱笑啊。”

  “因为妈生了你啊。”

  “妈,我现在是一名喜剧演员了,好多好多人喜欢我。”

  “妈知道。”

  所有的疑问和未完成的遗憾,贾玲给他们找到了更好的归处,更托付在那一句:

  “妈,我想你。”

  2

  没人分享你的成功,你一辈子不会真正的快乐

  人有时候越成功,就越觉得自己失败。因为你最想让那个人看见,始终看不到了。

  母亲的意外离世,让贾玲的快乐始终缺一角。

  她甚至不敢聊起母亲的话题,提到就感觉自己的人生根本就不完整。

  尤其在你越来越好的时候,这种感觉更加深刻。

  你越来越有钱,拥有的越来越多,可你始终无法真正的快乐。

  有时候,躺在床上贾玲总想着:

  “我妈还在的话,我给她买大房子,给她买好车,带她去国外旅游,让她看看暖气什么样。

  春季让她住到流鼻血、上火,让她吃好吃的,吃鲍鱼,这些她都没见过。

  可人生有时就是这样,当你拥有了,却无法再分享了。

  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个留言,有位网友说:

  “爸爸不在以后,看到美丽的风景就会想我的爸爸永远都不能看到这样的风景了,孤零零一个人躺在冰冷地下,就觉得很崩溃。”

  也许,我们怕的不是遗憾,而是没有好好珍惜亲人在世的那段时光,我们不敢回忆过去,是害怕面对当时的自己。

  遗憾的另一面,其实是自责。

  就像贾玲在MV中说的那一句:

  “如果我妈当年生的不是我,应该过得比现在幸福吧。”

  这是影片中贾玲的心结,也是戏外贾玲的心结。

  我见过你日后的痛苦,你应该更幸福,你应该做幸福的女人,不必有我。

  哪怕你会有另外一个家庭,有更出息的孩子,哪怕你不再是我的妈妈,只要你的人生能够更幸福更圆满。

  贾玲有一个最大的遗憾,就是母亲没能等到她真正有出息的时候,她无法报答母亲的恩情。

  其实,母亲对贾玲的期待,从来不是让她出人头地、有钱有名,只要她健康快乐。

  “特别爱笑”是贾玲对母亲最深的记忆,也成为了日后贾玲最深的符号。

  这份回忆越是和谐美好,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就越是令贾玲无法释怀。

  贾玲母亲有一个特别大的执念,贾玲到现在也不理解:

  母亲一直不让她做家务,她觉得女孩做了家务以后,未来会去婆家一直做家务,所以,到现在贾玲和姐姐二人一直不会做家务。

  家里面的事情,一直是母亲一个人操劳。

  或许现在,贾玲明白了母亲的心意:

  妈妈那些奇怪的迷信,不过是心疼你而已。她也曾是少女,现在甘愿为家庭而活、为孩子而活,唯独不为自己而活。

  电影《你好,李焕英》还有一个英文名字,叫《HI MOM》,这也是贾玲对这部电影想表达的另一种深意:

  “我的妈妈不仅仅是我的妈妈,她也是她自己。”

  贾玲希望母亲可以为自己而活,也希望通过电影,让母亲知道有多少人喜欢你。

  当了母亲以后,担子的重量不是自己加上去的,而是寄托于一份爱:对子女的爱,对丈夫的爱,对家庭的爱。

  因为所爱,所以付出;因为付出,所以遗憾。

  3

  一时的低头,填补的是未来的遗憾

  《奇葩说》第七季有一道辩题:妈妈疯狂追星完全不着家,我该不该阻拦?

  导师蔡康永分析的特别好:

  “妈妈跟我们青春的程度不一样,我们被妈妈阻止的时候,我们拼了命地觉得自己有道理。我们知道自己没有道理,我们也觉得我们有道理,反抗妈妈就是一个道理。

  妈妈被小孩阻止的时候,只要小孩有一丝的嫌弃,妈妈都会觉得杀伤力很大,会觉得自己怎么这个样子。

  所以,很多妈妈背负这个责任感的同时,她养成了一个很青春的习惯,就是家里人只要稍不认同她的作为,她就会为之却步。”

  只有当了母亲以后才知道,“妈妈”这份头衔有多重,这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遵从。

  妈妈的世界其实是青春和不自信的,无论少女时代的她曾经多风光,为人母那一刻起,她的评定系统里只有孩子和家庭。

  她会事事以家庭为己任,以孩子的喜好去安排自己的事。在她的眼中,没有什么应该与不应该,只有你喜欢。

  可渐渐地我们把这份母爱,当作一种理所应当,当作一种母亲的天性使然,当作一种女人的责任。

  我们开始和他们拌嘴、吵架、摔东西,甚至是冷战。殊不知这是彼此关系最残忍的方式。

  马东曾在节目中谈起与母亲的沟通方式,他说:

  “我妈七十岁了,我特别骄傲我妈酒量比我还大。我每周陪她能够有一两天,喝喝酒、吃吃东西的时候也会争论。

  有的时候我闭嘴,但是,我对我妈妈最大的问题是,我会冷暴力,就是不接下半句。

  你不认同的时候,你也不想争,然后你就不说了。其实,你不说的那个话,她知道,然后她也不说了。

  其实想想看,这个还是挺伤的,有话没话接上下半句,也许这就是孝顺。”

  这份孝顺或许是一时的低头,但却能填补未来的遗憾。

  撒贝宁在新综艺《你好生活2》中分享自己升级做爸爸的经历,他首次提到母亲,并流露出对她的思念。

  去年年底自己的双胞胎宝宝出生以后,他的第一条信息发给了去世的母亲,内容是:

  “你的两个小孙子出生了,妈妈你当奶奶了。”

  可撒贝宁心里明白,他不可能得到妈妈的回复。

  这种遗憾会影响你每一次想要分享喜悦的时刻,它总是会在不经意间给你带来阵痛。

  它就像一根卡在嗓子里的鱼刺,你不能轻易地拔出来,也拔不掉。

  于是,你回忆自己是怎么把鱼刺吃下去的,可是你越回忆越想回去,你想重新再吃一遍。你知道,这番情景在你心里已经预演了好多次。

  但是,你只差一个机会。

  你也知道,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

  4

  平淡日子里的难过,才更摄入心魄

  这是一位豆瓣作者为已故母亲写的一篇文章:

  妈妈17年才开了自己的淘宝,购物清单里的每一件商品都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作者在结尾有一段话很有感触: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不喜欢发微信语音,我因为这样,导致妈妈给我发的都是文字偏多,平时打电话也不会想到录音,导致我能保留下来的妈妈的语音少之又少。

  所以,不喜欢语音的大家,不要嫌弃父母发来的大段语音,因为声音远比文字更有力量。”

  微博上有一个话题:亲人离开后是什么感受?

  有人说:

  “妈妈,我很多年没有喊这两个字了,我一个男的,深夜也会痛哭,这么多年,一想起还是会。”

  有人说:

  “被病魔折磨去世的父亲,我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并没有悲伤而是释然。在收拾他房间遗物看着工具箱里的榔头无语凝咽。”

  有人说:

  “感触很多,打了很多字,又删掉了,嗯,就这样了。”

  为什么至亲离世远比生活中任何事来得更加沉重?

  因为,我们都知道,此生再没有尽孝的机会,没有开口向她说一句抱歉的机会,没有让她过得更好的机会。

  有一年,鲁豫接到电话,最爱的奶奶离世,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时,她瞬间把自己封闭起来,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工作生活一切如常。

  直到许多天后的一个晚上,她想到奶奶,开始抑制不住地流泪:

  “失去亲人很痛苦,我觉得比那个还痛苦的是,你没有那个机会,那个是让人无法承受的。

  比如说像我奶奶带大我的,去世之后,我才开始有能力去照顾我自己、我身边的人,如果她能够再多活那么两三年,我可以去赡养她,但是你没有那个机会。

  这是我自己不能够去想的一个东西。”

  平淡日子里的难过,才更摄入心魄,仿佛连伤心都要细水长流。

  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

  5

  在贾玲与谢楠的深度采访中,贾玲坦言,电影《你好,李焕英》本可以让结局更完美一些,但现在是有一些缺口的。

  贾玲希望可以用自己的疼来告诉大家,别像她一样疼,也别像她一样这么悔恨和遗憾。

  当你想要表达那份爱的时候,那个人可能已经不在了。

  网上有这样一份时间表:

  4岁:妈妈啥都懂

  14岁:妈妈什么都不懂

  16岁:妈妈不在身边也没关系

  18岁:妈妈真的太out了

  25岁:和妈妈商量下吧

  45岁:如果是妈妈的话,她会怎么处理

  85岁:好想和妈妈说话啊

  别让遗憾成为后来你回忆的枷锁,别让悔恨伴随你每一个孤独的夜晚,别让奋斗从此失去了它向上的意义。

  今年的春节很特殊,许多在外地的人为了防疫工作,都选择留守本地,这也意味着不能与家人共度春节。

  虽然远隔千里,但彼此牵挂的心是不变的。

  要记得给家里父母打个电话,表达自己的思念之心,祝福之余也别忘了关心他们的健康,春节少走动,做好防护。

  只要父母在,每一天都是团聚的节日;

  只要孝心在,每一天都是温暖的日子。

  孝心诚可贵,只是别太迟。

  发布于:江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