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花木兰”银金花:曾一人手刃7名日军,晚年因旧伤暴露身份

  一位老人面对来采访的记者说到:“能够活下来,我蛮知足!现在国家稳定,没有战争动荡,不用担惊受怕,可以放心过日子了......”

  有次,湖南的一家医院里来了位老人,说手疼得厉害让医生给看看手,医生查看老人的手臂竟发现手臂上有着许许多多的伤疤,医生皱起眉头,一下以为眼前这位老人是什么身份不对的人。

  这位奇怪的老人是谁?那些抹不去的伤疤又有着怎么样的故事?本期视频就来和大家讲讲这位传奇老人的故事。

  鬼子来了,噩梦就开始了

  

  银金花,1912年出生于河南漯河,家族在此地经营数十年,所以家境也算殷实,在当地有名有望。银金花的爷爷喜欢练武,想着时逢乱世,人们都不好过活,爷爷便让孙女跟在身边学功夫用以防身,所以银金花自小就和别的姑娘不太一样,喜欢舞刀弄枪的。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中国许多地区都淹没在炮火声里,银金花的家乡也不能幸免。河南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河南也就成了日本人眼里那“砧板上的肥肉”。

  鬼子来了,人们的噩梦就开始了。银金花那时也不过二十来岁,原本平静安宁的生活被打破了,日军在河南狂轰乱炸,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一时间,中原大地,一片哀嚎。

  

  日军对当地进行轰炸的当天,银金花恰巧不在家躲过了轰炸,而等她赶回家,迎接她的是无尽的鲜血与悲伤,一家四十来口,在日本人的轰炸里,全被掩埋在了废墟底下,好好的一大家子现在只剩下银金花一个人。

  晚年的银金花回忆那时的场景说道:

  “日本人不停地炸,地上到处是死人,尸体东一块、西一块,有的被炸到树上吊着,有的被炸得分不清了,我夜里行军时就曾经被人的肠子绊到!”

  

  银金花四处逃难,颠沛流离,目睹了亲人的逝去,亲眼见了日本人的恶行,她害怕战争与死亡,但她更要为死去的人报仇,要让日本鬼子付出代价。

  巾帼不让须眉

  她后来来到湖南,听闻当地在招兵,她就去报名了。招兵的负责人看银金花高高瘦瘦,还是个女的,不大愿意要她,旁边有的人还笑话她。

  银金花一听不服,便要和人比试,众人不甚在意,认为是小女子比较狂妄罢了,看她怎么牛皮吹破。银金花一身武艺耍地有模有样,身手敏捷不输男儿,对对手说到:

  “我虽是女子,但也打得倒你!”

  众目睽睽之下便把和她对打的壮汉撂倒在地,赢得了大伙的鼓掌喝彩,银金花也如愿进入了部队。

  

  女兵一般情况下是分配到医护或通信岗位,但银金花身材高大,还会点武艺,就被安排到战斗班里。虽是女兵,但她扛得动机关枪,打仗杀敌也是经常冲锋在前。

  七七事变后,日军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1941年,在一次和日军的战斗中,银金花所在的队伍不敌装备先进、火力充足的日军,己方子弹也打光了,物资也用光了,眼看着对面的日军往他们所在的阵地上冲,一个又一个战士倒下了,但没有一个人选择放弃,没有子弹怎么办,那就拼上了刺刀。

  

  银金花心下一横也拿出刺刀就要去和鬼子拼命,而日军走近一看,居然是个“花姑娘”,觉得蛮有意思,想俘虏她,就没有第一时间杀了银金花,也正是他们一时的犹豫让银金花有了大施拳脚的机会。

  银金花看见鬼子朝她扑过来,借着灵敏的身形,往侧面一躲,让鬼子扑了个空。抓住这个空档,银金花反身夺过其中一人的枪,一脚就把他踢到了山坡下。

  

  那次战斗中,银金花凭借着高强的武艺和坚定的毅力,连杀了7名日本兵。只有她本人清楚那个以一敌七的艰难局面,她是怎么扛过来的。

  杀了七个人,银金花自己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银金花的头部被弹片击中,失血昏迷,士兵捡到她的时候整个人血淋淋的,还以为是具尸体。

  银金花后来醒过来才被告知她当时情况非常危急,医生抢救了三天三夜,她才挺过来,还有她的右手在这次战斗中受伤脱臼,手腕上留下来一条很深的伤疤。

  银金花的战斗生涯中从来没有退缩过,多次负伤,多次立功,参加过两次长沙会战,担任战斗班的班长,巾帼不让须眉,堪称奇女子也。

  平静淡然的生活

  银金花和同样是抗日战士的周辉榜相识相爱,成为夫妻。抗战胜利之后,两人选择了退役,在湖南这个第二家乡过着平静朴素的生活。她好像就是一个平凡的农村妇女,哪能和那曾在战场上冲锋杀敌的铁血战士对上号。

  

  晚年的银金花,丈夫、儿子相继去世,生活上便一直靠孙子和族人照顾,不富裕倒也清闲,就经常一个人在院子里养养鸡,种种菜,和村民们聊聊家常。当地人知道她是抗战老兵,但她的名字并没有家喻户晓,只因她从来不和别人谈她当初的那些经历。

  若非这一次机缘巧合,她那右臂旧伤复发去医院治疗,银金花这位女英雄的传奇故事可能依旧会一直尘封在历史里,鲜为人知。

  

  医院里,面对医生和闻讯赶来的警察的询问,银金花老人拿出了军人的证件,人们了解了真相后对这位抗战老兵肃然起敬。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惟羡岁月已静好,“行也安然,坐也安然”。

  战争已经结束,人们再也不用饱受死亡与流离的痛苦,新中国欣欣向荣,生活平安喜乐,这便是银金花老人最想看到的,往昔岁月峥嵘如何,不谈也罢,不谈也罢。

  

  如今110岁高龄的银金花老人,还是一副精神抖擞的模样,笑起来那岁月沉淀的眼睛里有着对生活的自在和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