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柴静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看见”

  几年前知道柴静,源于网络上报道,她差不多花了百万稿费,自费拍摄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当时,这部纪录片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不管她的观点和做法是否正确,从公众健康的角度出发,柴静的纪录片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值得敬佩。

  据网上介绍,柴静,1976年出生,记者、主持人。

  在非典期间,她曾成功报道“非典”,她本人也因《北京“非典”狙击战》等专题节目,成为著名的“非典前线”女记者。

  2011年起担任《看见》主持人。

  2013年出版讲述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看见》。

  因着这则信息,我买了《看见》这本书。

  人与人的缘分有深有浅,人与物亦如此。

  虽然也读过不少书,但《看见》这本书至今令我难忘,因为从书中,我“看见”了这些。

  图片来自网络01.只有真正“看见”,才能唤醒良知。

  在这个覆盖着温柔面纱的社会里,民众有多少真实的“看见”在书中大量的新闻报道里,柴静尽可能地展示着事实和因果。

  正如她在序言中所说,“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

  她这样想,也一直这样践行着。

  在非典这个特殊的时期,柴静家楼下卖煎饼的胖大姐问她非典的情况,当时她还参与不进去,心想,将来她有了孩子,孩子问她非典时期在干嘛,她说,“在看电视”这话实在说不出口,这也许就是一个人的良知,一个公知的社会责任感。

  去非典病房前,她询问妹妹意见,妹妹对她说,你可以选择不当记者,但是你当了记者,就没有选择不去的权利。

  主治的孟医生说,医生要让人活着,自己得有牺牲的准备……

  在那些危难时刻,她的同事、女法警,等等,这些普普通通的人,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让人无比动容。

  现在,地球环境破坏严重。

  比如出现的“太平洋垃圾岛”,它位于加利福尼亚州与夏威夷间海域,这个巨型“塑料漩涡”面积相当于两个美国德克萨斯州,形成了东太平洋上的垃圾场。

  这些漩涡中的废弃物被鱼、海龟等海洋动物吞食之后会产生大量的毒素,最终经由海洋生物、鸟类的身体进入到人类食物链中。

  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正因为“看见”,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环保事业,努力守护着我们的地球家园。

  图片来自网络02.在真实的世界中,有些问题是无解的。

  书中,作者在报道双城连续服毒事件节目结尾说,我们发现,最大的谜,其实是孩子的内心世界,能不能打开它,可能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一个节目会以无解来结尾,让她意识到真实的世界即是可能如此。

  还有张妙、药家鑫之死,如果我们没有从中看到这些事件对时代生活的意义,就还是愚昧的。

  关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对人性的理解和关怀,现在大多数人的认识还远远不够。

  正因为人性的复杂,时代的局限,所以有些问题注定是无解的。

  图片来自网络03.有时,我们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

  在本书中,我看到虐猫事件中,女人笑容背后咬紧牙关的灵魂;在征地的冲突事件中,土地开发商和拆迁户的矛盾;对华南虎事件产生了质疑……

  有时,我们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因为真相往往就在于毫末之间。

  在阅读中,我跟着作者,经历着迷茫、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过程,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也改变了我的一些认知和偏见。

  读《看见》这本书,我看到社会丑陋的一面,但同时看到了温情和希望,感觉触摸到了最真实的世界。

  这是一趟思想的洗礼,也是对自己的一次“看见”。

  一本书的思想就是灵魂,只有灵魂的碰撞,才能生出火花,这也许就是与书最好的遇见吧。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