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中国各朝代错过了大航海时代?

  郑和下西洋有几个特点。

  1.官方垄断贸易,原型是元代官本船。

  2.郑和船队向西行驶,基本不横穿大洋,而是靠岸航行。

  3.郑和下西洋时期,中国是卖方市场。

  4.明朝初年,不存在能阻断东西方贸易的海洋势力,之前也不曾存在过。

  

  

  当我们了解到这几个基础特征之后,一个问题就浮现出来:

  既然主要产品都是中国提供,大洋茫茫也难以航行,那么为什么不坐在家里等着买家到店自取呢?

  作为产品垄断方,中国并没有必要斥巨资组织大型船队送货上门。

  的确海洋上存在过海盗势力,可能阻断贸易,但是陈祖义被打垮之后,马六甲一线是相对干净的。

  而且既然西洋人非要来中国买东西,那么和海盗打仗,疏通航线,就是你们的责任,我天朝坐收渔利岂不美哉?

  事实其实也证明了,卖方市场坐收渔利是合理的,在郑和之后,中国明清开关贸易基本都挣了大钱,并没有出现别国贸易制裁,禁运中国的情况,反而明清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白银输入国。

  所以站在明清朝廷的角度看,西洋红毛占据马六甲,甚至打到吕宋,占据澳门,其实是好事,因为说明海洋贸易都直接到我们家门口进行了,物流都有人做了,我们在家里数钱就完事了。

  至于物流交到洋人手里会不会有风险?风险是不可能有的,海外贸易从来不是中华国本,只有农耕才是本业,粮食在手,天下我有。反倒是洋夷要恭顺天朝,因为我天朝可以贸易制裁你们。

  这种思想集中体现在乾隆的御批之中:“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乾隆这话真不是吹牛皮,茶叶瓷器丝绸等等确实都是西洋抢手货,而西方的物品在中国并没有多少市场,所以就算到了晚清时期,英国要不是靠卖鸦片,也依然不能扭转贸易逆差局面。

  而且海外诸国不下千百之数,大海茫茫,广阔无边,谁又真的有能力在海洋上垄断贸易?就算当年海禁的时候,中国在本土都制止不住海上走私,难道还有谁能天命开挂,在无边海洋独霸天下?

  就算退一万步,真有蛮夷独霸了航线,他还能从海上打进中国?强迫我贸易?

  我天朝开拓不足,自保起码有余。只要夷狄强迫不了我,就只有被我制裁的份。

  郑和也好,还是其他贸易队伍也好,摸底带回来的消息就是海外都是三流夷狄,不少都是土著人,不要说文明程度超越中国了,就是朝鲜都碾压他们。除了眼巴前东南亚这些土著,再远的夷狄离中国几万里远,更不可能跨海远征打败中国,这种情况还有啥可担心的。

  可以说中国在明清选择不做物流,只做家门口市场的选择是正确的,郑和之后三四百年都是想挣钱就开关,沿海有麻烦就海禁,主动权都在我。

  可是没人想到夷狄误打误撞,在1750年后搞出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不可怕,工业革命才是真的技术爆炸。

  中国,乃至全世界对面前即将到来的科技树阶梯都毫无准备,没人知道人类发展居然可以跳跃式的进行,可以短期爆炸,一下子就从农业手工业进入了工业时代。

  鸟铳突然变成火枪了,前膛炮突然变成后膛炮了,木帆船突然变成蒸汽船了,欧洲夷狄竟然有本事远跨万里海疆,霸占海洋航线,然后还能打败中国。

  时代变了。在工业革命面前,西班牙的殖民主义,还是中国的朝贡贸易,都不堪一击。

  就算中国跟风搞了殖民主义,只要弄不出工业革命,照样还是西班牙的下场,不会有什么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