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都不想生,专家又提倡生三胎,一对美国夫妇:我们已经19胎了

  前段时间,一则国家可能开放三胎政策的消息在网上掀起惊涛骇浪。这次,大家却没有了开放二胎时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感受到的只有浓浓的压力和焦虑。

  

  一位医生妈妈表示,在二胎政策开放的时候,她原本是打算再生个孩子的。但自己工作太忙,第1个孩子从吃喝拉撒到学习教育无一不是老公在监管,好不容易拉扯到10岁,能够自己照顾自己了,这又要多一个,非把老公折磨崩溃不可,所以打消了这个念头。

  连二胎都没有人照顾,就更不用说三胎了。这位妈妈怨念道:光带一个孩子,他们两夫妻就已经使尽浑身解数,辅导起孩子一个头两个大,简直难以想象生了三个孩子的夫妻要怎么过日子,又要怎么教育那些孩子?

  

  事实上,这对很多人来说格外费解的问题,一对美国夫妻早就给出了答案。从1988年至现在,他们一共生育19个孩子,因为自身育儿观念和育儿能力的高强,这个家庭的男主人甚至还成功步入政界,变成了当之无愧的育儿神话。

  那么,这么样的一个大家庭,他们到底是如何经营的?又是因何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功呢?

  

  1.幸福阶梯的起源,是两个人之间的信仰共鸣

  在这个神奇的大家庭里,爸爸吉姆和妈妈米歇尔都是犹太人,生活在美国的阿肯色州。

  两个人年少相识,在米歇尔十七岁那年就约定好要永远在一起。但当时米歇尔正在读高中,19岁的吉姆却已经开始工作,两个人之间的生活交集只会越来越少。

  为了实现永远在一起的约定,他们准备成婚。由于米歇尔还没有到法定的结婚年龄,他们回到家里,苦苦地哀求父母帮助自己。最终,米歇尔的妈妈被感动,签署了他们的结婚同意书,17岁的米歇尔正式成为了吉姆的妻子。

  

  虽然两个人成功结婚了,但吉姆却深知,自己不能够凭借一纸婚书来绑住米歇尔,更不能因为早婚的事件毁掉米歇尔。所以,两个人再次约定,在没有做好当父母的准备前,他们绝对不会要孩子。为此,米歇尔吃了好几年的避孕药。

  结婚4年之后,两个人终于做好准备,打算要自己的第1个孩子。但在生下第1个孩子之后,两个人都没有发现米歇尔已经再次怀孕,更没料到米歇尔重吃避孕药会造成这个孩子的流产。

  这件事情给信仰基督教的两人带来了严重的打击,他们都难以相信一个鲜活的小生命就扼杀在自己手里。从此,两人发誓绝对不再吃避孕药,孩子的到来与否都由上帝做主,他们绝不再干预。

  

  也正是因为这份信仰,开启了他们的生孩子之路。用吉姆和米歇尔的话来说,上帝怜悯他们,在此后的岁月里,几乎每隔一年都要赐给他们一个孩子。时至今日,他们已经拥有了19个天赐的礼物。

  这些孩子里,有10个男孩,9个女孩。最大的孩子30岁,已经成家立业,而最小的孩子不到10岁。

  

  2.19个兄弟姐妹,井然有序的家庭生活

  对于生养一个孩子都能把家里搞的鸡飞狗跳、一地鸡毛的中国家庭来说,拥有19个孩子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噩梦。但对吉姆一家来说,养育多个孩子却让他们正式步入了井然有序的温馨家庭生活。

  比如,十几个不同年龄的孩子,手里都拿着不同的乐器,组成一只完整的交响乐团。

  

  再比如,他们一家人齐心协力,把普通的房子建设成适合自己家庭模式的大房屋,花四年时间设置了9个浴室和4个大卧室,还有大如一个宽敞的台球厅的活动室、充当一家人衣柜的大房间以及由车库改造的巨型厨房……

  为了良好地管理他们,妈妈米歇尔显然采取企业管理人才的理念,合理发挥优势,重点培养特长。她还给孩子们编上号,分成了组,每个组里都有独立的小队长,分管着不同的家庭事务。

  

  比如,各小队轮流做洗碗、洗衣服等家务工作,由小队长进行具体安排,为孩子们分别安排不同的工作,一起齐心协力地完成。

  他们甚至还建立了家庭的专门邮件中心,由邮件中心统一处理家庭所有成员的邮件,进行分散和投递,将大家庭变成了一个井井有条的小型社会。

  当然,除了这些日常的琐碎生活之外,孩子们的教育问题米歇尔也进行了妥善的安排。

  

  他们并没有将孩子送去学校,而是将他们全部留在家中,在家中进行集体的教育和学习。吉姆和米歇尔为孩子们安排了非常严谨的学习计划,每天,米歇尔都会负责给孩子授课,让他们在家中修习完12个年级的所有课程。

  同时,他们每天还会花3~6个小时来检验孩子的学习成果,通过完成家庭作业的方式来判定他们的学习效率,并且针对性地给孩子们进行辅导。

  

  除此之外,吉姆和米歇尔还给孩子们安排了丰富的课后生活,以兴趣为基础为孩子们培养才艺。很多邻居都对他们施以帮助,有能力的邻居甚至还会在他们的家中施教。如今,孩子们已经能够用不同的乐器,组合成一支完整的乐团。

  在这种模式的管理之下,这个超级大家庭的生活不仅没有鸡飞狗跳,反而一切都井井有条。孩子们每天一睁眼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他们的生活丰富,艺术培养也很充足,每一个成年的孩子都是非常优秀的人才。

  

  3.中外家庭相差甚远,到底是地域的差异,还是观念的不同?

  更加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拥有19个孩子的大家庭,从来没有接受过美国政府一分钱的补助。生养孩子的巨大花销,自己孩子们吃喝拉撒所用的每个月超过3000美元的巨大花费,都是由吉姆夫妻俩独自承担。

  他们并不是什么有钱的富豪,但在经年累月的家庭生活中,他们学会了在旧货店淘家具,在最便宜的便利店购买质量较好的物品,自己研制如洗衣液和擦手纸等家庭必需品。

  吉姆还会带领孩子们一起自己动手设计房间,亲手把家里的车库改造成巨型厨房。

  

  这些都为他们省下了一笔笔花销,更为他们积累了无比珍贵的育儿和省钱经验。当这个家庭在美国走红之后,夫妻俩还把这些经验写进了一本书里,书中的小妙招得到了很多美国父母的一致赞扬。

  由于家庭和生育理念的出色,吉姆还被推荐参加阿肯色州众议员的评选,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击败对手,步入政治舞台。他们一家人的事件也被美国的各种媒体争相报道,正式成为了拥有巨大粉丝团的明星家庭。

  

  与他们相比,中国的多子女家庭幸福的程度似乎要小的多。

  四川省遂宁市三台村的一对农民夫妻就生了数目庞大的11个孩子。但在他们的生活里,一切都要艰难许多。

  为了躲避国家政策,他们每生一个孩子都要在外头逃窜许久,一家子浩浩荡荡地住在村庄里的时候,村民们纷纷向他们投来异样的眼光。有些村民担心他们家孩子太多,会偷东西,还会对他们怒目而视。

  对这个家庭来讲,孩子只是他们“存人不如存钱”的一种投资手段。哪怕母亲再不愿意,也只能听丈夫的意见,一个接一个地生孩子。

  

  最后,一家人躲在拥挤的小屋,孩子们光脚踩在一片狼藉的地板上,生活在遍布着各种臭味的环境里,成为了别人眼中最看不起的泥腿子。

  很多人都说,这是地域造成的结果,国外人少地多,政府也在积极地呼吁多生孩子,鼓励生孩子。但我们却不一样,我们每生一个孩子,都要带来生活和心理的巨大压力。所以他们过得好,我们过得不好。

  

  这确实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原因是在于父母们的观念有误,很多都是在自己根本没有能力照顾那么多孩子的情况下,还一个劲儿地生。最后不但没有因为人口的增多给自己的家庭减负,反而拉低了自家孩子的生存成本,让每一个孩子都活得艰难。

  事实上,国家鼓励优生优育的目的也正在于此。当人口的增多只能给家庭带来压力的时候,完全可以选择力所能及的孩子数量,尽量给予每一个孩子较好的生存环境。

  对于能力高的父母来说,多一个孩子可能多的只是一个甜蜜的负担,虽然生活多了些压力,但他们总能够解决掉这些问题,让自己的家庭幸福美满。但对于某些家庭拮据,父母自身能力不足对家庭来说,多一个孩子只会多一个纯粹的负担,为整个家庭套上一个沉重的枷锁。

  

  所以,每一对父母在生孩子之前都要考量好自己的家庭情况以及个人能力,尽量给每一个在自己身边的孩子都创造一个比较舒服的生存环境。

  你怎么看待那些多子女的父母?你认为想要多子女的父母自己应该先做到哪些?欢迎在下面留下你的观点。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