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探访“小花”:看看收藏协会会长家的藏品,是不是很开眼界啊

  在上海期间,“海鸥之家”的马正康老师带我探访了好几位上海滩的收藏界老师和摄影前辈。那一天离开徐光化老师家,我同马老师去“小花”家,两家不远,走十几分钟就到了。

  

  “小花”其实叫邵小华,他的网名叫“小花”,我们干脆也叫他“小花老师”。我们初见面是去年华侨摄影协会去浙江考察相机收藏活动,但实际我们的“交往”也有十几年了,他在我开办的916网买过相机。

  

  这次苏北考察我们又是同行,有天他和蒲老师一起唱起《知青之歌》,让我惊奇和诧异,在此之前我知道蒲老师在北大荒插队多年,小花老师告诉我他下乡在延边八年,经受各种锻炼和磨砺,他们还说“东北不冷”,而我这个东北人一直觉得东北的冬天很冷……

  

  小花老师家在六楼,家里也是满满的东西,表面看上去是书籍和相机,还有一排排的柜子和纸箱,这情景我很熟悉,哪一个喜欢收藏的人家不是如此呢?

  

  我们先从相机谈起,我在一份资料里看到他有一千多台相机,但这不是我想知道的重点,其实如果外行记者采访相机收藏者,一般有三个问题:1、收藏多少台相机;2、哪一台年代最远;3、最贵的一台值多少钱?

  

  但是对于懂得相机收藏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有什么独特的藏品,以及相机收藏目标与想法,因为当下相机虽然不能说泛滥,但是用钱买,一个月就能收一屋子,成为相机“收藏家”,但是在行家的眼里,文化品位是不够的,相机不在多不在贵,而在于成系列的收藏文化构成。

  

  小花老师相机收藏有三十多年,开始也是什么都买,后来划定了国产相机为主的文化范围,他的藏品不仅有很多鲜有品种,也有很多是成色好、资料性强的孤品或独一无二。

  

  邵小华在收藏国产相机时最具有趣味性和独特性的想法是对机身编号的收集,他已经收集齐一套“豹子号”(即机身后三位从000-999),而他的另一个目标是收集前十位号码(即001-010),目前已经收集了1、2、7。这个题材难度太大了……

  

  邵小华老师担任上海普陀区收藏协会会长多年,他的收藏不局限于相机,还有很多证章和玩品杂项。他也是集邮爱好者。其实六、七十岁的收藏家很多人都是从集邮开始,而集邮后又涉猎其他领域,最后集邮不再重要,却在其他收藏领域小有成就。

  

  小花老师早年自己制作邮品,并配上他的微型书法(他的小字写得太棒了),也成就他独特的集邮和专题,这一点也把单纯的买邮票与收邮票玩法升华了。

  

  他还有一些老的国产表,虽然不多,但有几款也是很珍稀的,另外他收集的校徽让我眼前一亮,不乏名校的早年校徽,现在很难见到。

  

  另外他收藏的几百张“布标”、上千张的“烟画”,都是解放前民族工业和上海文化的遗存,成为独特历史的记录。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的粮票、补票、油票、自行车票记录了一个特殊时代的历史过程,而一张“二钱半”粮票直接给我干蒙了,这是什么计量单位,一两等于十钱,一个馒头二两粮票,“二钱半”能买啥?这不仅记录了一个特殊的时代,也记录了上海所独有的地域文化特征啊!小花老师说这是买糕点找零的,真的达到了"钱钱"计较的境地……

  

  另外他还有很多独特的证件收藏,特别是一张抗战时期汪伪政府发布的“良民证”,不仅是历史记录,也是屈辱与愤恨。他的证章收藏,对于国家与人民的历史走向,是最直接的见证和诉说。

  

  小花老师的藏品太丰富和有独特性,让我看得津津有味和忘了时间与疲惫,转眼又是两三个小时过去,该告辞了,恋恋不舍离开,好期盼下一次再来探访,开眼界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其实收藏就是以一种独特的视角看历史、看民俗和坚定自己的生活态度让我们的日常多一些品位和滋味……

  书影写作。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