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为了《流浪地球2》,导演郭帆做了这件事
1905电影网专稿 “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
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系列访谈”特别节目,
今日对话电影导演。
1942年5月,
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
指明文艺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根本方向。
“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和支持,
是我们做文艺创作的一个最高目标。”
郭帆对此深有体会。
“因为科幻类型片在中国最开始是比较少的,
《流浪地球》能够有一定成绩,
跟观众的宽容,跟他们的接受度有直接关系。”
郭帆感激观众给予《流浪地球》很多鼓励。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
并发表重要讲话。
总书记把“人民性”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
要求“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
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这为广大电影创作者提供了根本遵循。
《流浪地球》上映半年后,
郭帆和团队做了一份观众复盘调研,
重新了解观众对影片不足的看法和对续集的期望。
“因为那时候观影热情降下来了,
观众对影片的评价比较客观,
对第二集的创作很有帮助。
观众在第一集中不满足的点在哪儿,
希望在第二集中看到什么,
包括主题、角色、故事情节,甚至是特效等,
提出了很多专业的需求,
我们在做第二集时就变得有了方向和目标。”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
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
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流浪地球》就很好地记录和折射时代的进步、
国家的壮大。
郭帆说,因为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足够强大,
为科幻片类型的创作带来现实支撑,
电影才能成型。
在影片的创作过程中,
郭帆也一直坚持讲好中国故事,
表达属于中国人的精神内核。
“我们到工业光魔去交流,
他们看到我们的故事概念,
几乎是以猎奇的心态去看故事。
为什么太阳出了问题,你们居然想的不是自己跑,而是带着地球跑?
那一刻我才发现,原来这是很中国化的表达,
它的根源来自于我们对土地、对家园的依恋。
这个主题的形式和内核是中国的,
这就是中国科幻。”
在新的历史时期,
文艺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文艺创作也需要以更符合时代特点的风貌,不断创新发展。
正在制作中的,
已定档2023大年初一上映。
郭帆透露,
“我们和北京电影学院有一个积累经验教训的课题。
在《流浪地球2》拍摄时,
学校大概派了二十多个实习生进到剧组,
他们做的事情就帮我们去记录错误。
我们一定要把犯过的错误记下来,然后复盘整理,
这样才有助于我们不断去积累这些工业化的经验,
到最后让更多学生,更多同行去使用。”
对于未来创作,郭帆坚定文艺创作为人民的方针,
“会更加关注观众的期望,
以及如何去满足观众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