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揭开电影《傲慢与偏见》里的这场爱情骗局

  虽然是由小说改编的,但在看电影《傲慢与偏见》之前,我却从未读过这部小说,直至现在都尚未读过。

  当然,这样可以更纯粹地将其单纯作为一部电影来看,而不受原著的影响。好也罢,坏也罢,都只是停留在电影本身。

  2005年上映,豆瓣8.6分,名列Top250第140名,这是一部深受影迷青睐的影片。但我觉得,这样的评分多少是受到了原著的影响。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需要时间去沉淀的,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无疑是一部十分优秀的小说,经过了上百年的传承,这部小说依然是文学殿堂上的一座瑰宝,足见其绩。

  但对于电影,却并不觉得十分出彩。

  这是英国导演乔·耐特的处女作,这部影片确实让他声名大噪。查看了他的作品列表,他的作品大多带着一股浓浓的英伦复古味。

  除了《傲慢与偏见》外,导演的另一部作品《赎罪》也颇得影迷们的赞赏。女演员凯拉·奈特莉似乎是他御用女主角,大多都出现在他的几部成功作品中。

  回到《傲慢与偏见》这部电影上。

  这部电影并不那么优秀,在于对于傲慢与偏见的两大主题,影片既没有凸显出达西的傲慢,也没有演绎出伊丽莎白的偏见,甚至这一对情人的相爱都看得有些莫名其妙。

  要说两人是一见钟情,可能是有些道理,但影片中表达出来的爱情,总让人觉得不那么纯粹。

  达西对伊丽莎白的一见钟情的盲目,像极了小说《斯通纳》中斯通纳对伊迪丝的冲动,却隐约能看到婚后恍然大悟的悲剧。

  而伊丽莎白的回心转意,多少会让人觉得只是因为达西默默地用钱帮了她的姐妹一把,又不得不让人联想到电视剧《蜗居》中宋思明为海藻做的一切。所以伊丽莎白终究还是因为对方的家境,才义无反顾的要和达西在一起。

  我想,在电影这样的呈现下,达西和伊丽莎白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

  先不说这场不被看好的爱情,却想说说班纳特夫人。

  这位生了四个女儿的母亲,始终如一地市侩嘴脸,让我不得不怀疑,影片的主题像是要揭露那个年代的鬻女世风。

  班纳特夫人是这个故事的主要推动人物,她一生的目标是让自己的四个女儿都一一嫁入豪门。她目光短浅,脸皮却是极厚。而确实,她为着自己奋斗的目标,用心经营,也无所不用其极。

  “班纳特老爷,你听说了吗?尼德斐庄园终于租出去了。你不想知道是谁租的吗?”

  班纳特夫人的出场,就是一个十分聒噪的粗鲁村妇形象。在得知镇上来了一个黄金王老五,便赶忙催促丈夫前去拜访。

  爱女心切,本也无可厚非。只是那急切的嘴脸,是有些恬不知耻。

  在舞会上,班纳特夫人急不可耐地将四位女儿介绍给宾利先生和达西先生;在得知简因淋雨生病而不得不在宾利先生家小住时,班纳特夫人欣喜若狂;她甚至不放过任何一个接触上层社会的机会,带着女儿们上门请求宾利先生再次举办舞会。

  这时候,她像极了一个黑心的商人,把自己的女儿如货物一般到处兜售。

  在得知侄子柯林斯要继承全部遗产,且这位又矮又挫的侄子对伊丽莎白情有独钟,但女儿却对其完全没有感觉时,班纳特夫人竟以断绝母女关系为要挟,来逼迫女儿出嫁。

  这时候,她更像一个逼良为娼的老鸨,用尽手段把一个黄花大闺女推入火坑。

  我不禁想到了《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郭晓奇的父母面对糟蹋自己女儿的李国华时,那副谦卑市侩的嘴脸。在贫富悬殊的压力面前,竟自完全失了身段,而任由自己乃至女儿的自尊,被肆意践踏。

  班纳特夫人是这个家庭的主要经营者,但正是在这样错误的教养下,四个女儿的爱情观也势必存在着病态,包括我们的女主角,伊丽莎白。

  四个女儿从小就被灌输着嫁入豪门的思想,所以在得知尼德斐庄园的新主人年收入五千英镑的时候,她们同样兴奋得催促父亲带她们前去舞会。

  所以,简即便已嫁给宾利先生为妻,她却依旧无法知足。所以,莉迪亚为了嫁给威克姆,竟不惜与他私奔。所以,伊丽莎白对达西先生的爱,也并不显得特别高尚,如若达西先生不是一个年收入一万英镑的富豪,也不见得能入得了伊丽莎白的法眼。

  伊丽莎白在看到达西先生的那一刻,吸引她的只是他身后巨额财富的光环。哪有什么一见钟情,至少在那场舞会上,达西先生并不帅气的脸庞和不苟言笑的呆滞面容,是很难让人与心生好感建立关联的。

  对于伊丽莎白,所谓在偏见上的纠结,不过是在择偶标准的道德线上的自我要求。这一点,伊丽莎白确实比其他姐妹要更为高明,或者说更有追求。至少并不是把金钱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这场傲慢与偏见,哪有什么爱情的甜美?不过是灰姑娘的姐姐们的一场狂欢盛宴。蝇营狗苟,各自手段,并没有什么婚姻里的胜利者,只是各显神通下的各得其所。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