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观影——《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

  补充:时隔两周小朋友依然没能交上影评,我先发自己的。

  本来这周计划看《音乐之声》(1965),可惜我准备的视频没有字幕。情急之下打开永远适宜的吉卜力合集,忆起某文说《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2010)讲述了生活的艰辛,正好给养尊处优的小朋友看看。

  感觉这部电影讲的也不是生活的艰辛,更多的是对小小人的生活状态设身处地的想象,着眼于悲观虚无与乐观忙碌思想的斗争。最初阿莉埃蒂对人类男孩小翔的回避让我们一家都看得惋惜又急切,小翔一看就是好人啊,要是能有更多互动该多好!就好像看着刚买到家的宠物龟,它为什么不开食!?其实这是一种非常人类中心主义的(anthropocentric)待物方式。乌龟有自己的生理环境、情绪和环境,并非它所有的行为都能取悦人类。小小人同样如此,他们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人类不能用自己的阅历期待他们。

  影片开头我还预言后期阿莉埃蒂会在敞开心扉后、向小翔讲述曾经人类与他们的血海深仇。在目睹好奇的春姨有惊无险的“劫持”后,我明白了小小人的回避不需要什么人类中心式的理由,这完全是在用人类的文化解释借物一族的文化。真正的理由就是物种之间天然的敬而远之。哪怕有着同样的情感、说着同样的语言,这条物种隔离之线也不会因为人类的意愿消失。何况还是力量如此悬殊的两种生物。

  阿莉埃蒂对小翔的启发也因此格外动人。如果不是小翔更为收敛的探索(他最过分的行为就是找到小小人的家并强行更替厨房,这也导致了小小人最终搬离),他就不会得到与阿莉埃蒂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阿莉埃蒂愿意交流也是因为她成长在安全的家庭中、没有切身遇到来自其他物种的伤害;而且……连小朋友都指出她喜欢小翔)。可小翔一开口便对借物一族和自己的生存表示悲观展望,阿莉埃蒂气愤的反驳再后来被他看作使自己重新振作的灵感。

  但我总觉得阿莉埃蒂的话和她的生存态度不足以改变长期消极的小翔。小翔看了那么多书,对艰苦奋斗、乐观生存一定不会陌生。真正推动小翔拥抱生命的是爱的力量(爱在佛洛依德精神分析学派中是冲破心理障碍的最强动力之源)。最重要的是,小翔在帮助阿莉埃蒂找回妈妈的过程中,干成了一件事。从这件事收获的对自己的信心与来自他人的信任,给了小翔掌控自己生活的信念、和生的动力(不相信自己能改变生活的人更有可能选择自杀——émile Durkheim《自杀》)。

  小翔本来对世界没有掌控感。他因为身体原因被限制在家,他的父母与他没有任何交集,“什么都做不成”是他对自己的评价。这样的人自然不会像春姨那样,会在好奇心的推动下、捕捉并“饲养”小小人。阿莉埃蒂对他态度对转变和共同营救妈妈时对他的信任,可能是这个世界上第一次有人把全部的信任交付给他吧。即使他一开始什么也没有做,只是给予了阿莉埃蒂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尊敬。

  后来,整日阅读带给他的聪慧大脑让他成功实施了整件营救阿莉埃蒂妈妈并销赃灭迹的行动。即使孱弱的他爬出了窗户、用尽了全身力量喘息着跑完了从前庭到后门的“漫长”距离,看着春姨的证据一件件蒸发、事情一件一件如他计划的那样发展,他一定明白了自己也是可以改变世界的吧。那自己是不是也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呢?这就去试试吧!

  最后,吉卜力的永恒话题:人与自然究竟该如何相处?我想从自身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在海外,总有一些别国人肆无忌惮地伤害我,就好像我属于一个不同的、劣等的物种一样,好像我没有人类的悲喜、也没有人类的权益。还有一些人,他们按照本国的文化平等对待我,时而让我捡便宜、时而给我带来不可调和的不便。最后一些人,能够完全从我作为一个人的角度出发,春风化雨地穿过与我生活的交集。

  我们对待自然的态度大致也可分为这三种:全然不顾对方体验的自我取悦(春姨),恪守人类道德并推及对方(小翔),和不加以任何人类意念的共存(姑婆、片尾彼此分离)。第三种当然对自然最尊重、影响最小,但美好的(或者丑恶的)故事就无法发生。与《风之谷》(1984)愤怒的复仇不同,《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展现了一段短暂而动人的共存故事。

  * 所有配图来自截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