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白龙马惨死全过程,从拍摄完到死去到底经历了什么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儿时的暑期都会播出《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那么在这部86版《西游记》里,除唐僧师徒外,还有一个出镜多次对唐僧忠心耿耿,却默默无闻,最后却客死他乡的角色。你知道是谁吗?

  它就是镜头中的“高富帅”白龙马。它在现实生活中从哪里来?拍完西游记后又去了哪里?马属于脊椎动物亚门,现存家马和普氏野马两个亚种。他们的老祖宗 始新马,出现于距今5500万年前的北美区,当时马的身体长40米左右,仅有野狗大小。

  慢慢的体躯增大,体型增高,脚掌由3指4 指合并为单蹄,更容易于奔跑,并产生了草原种、沙漠种、山地种和森林种,平均寿命30到35岁左右,而白龙马就属于草原种的蒙古马类。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草原、内蒙古大草原以及新疆、甘肃的西北部等。

  由于内蒙古是以高平原地形为主,丘陵甚广,牧民们常年的群牧生活,使这类马抗旱耐糙,冬季能扛住零下40度的严寒,生命力,意志力都很顽强。蒙古马体格健实,体长可达140厘米,头大额宽,胸廓深长,8小时可走60公里。根据内蒙古地区条件不同,马可分为三个群类,乌珠穆沁马(俗称白马)、百岔铁蹄马以及乌审马等。

  而唐僧骑的白龙马就属于第一类的乌珠穆沁马,他们生活在锡林郭勒草原。外形俊美健硕,是蒙古马群中的最好的一群。马类根据毛发颜色可划分为骐(青黑色)、骢(青白相间类似蓝色)、骅(枣红色)、龙(纯白色)等。

  故白龙马的称号由此而来,马类在春秋季各脱换一次毛,他们汗腺发达,无胆囊,听觉、嗅觉极为敏锐,其听觉能识别高达两万两千赫兹的音频,而嗅觉能帮助他们鉴别受污染的水和饲料并拒绝引用。

  纵然白龙马这个品种很少见,可唐僧这角色就是需要一批高颜值白龙马来组成镜头CP 。起初在海南拍戏时,由于找不到白色的马,只有找来一匹黑马,全身刷上白漆,可每次排各种“湿身”戏时都掉漆严重,想颠倒黑白的闹剧就此作罢。

  而后,剧组在湖南、湖北交界处又找来一匹白马,然而此白马非彼白马,这匹马白毛中跳染了一些棕色,垂头丧气,瘦骨嶙峋,俨然一个矮穷丑。由于马过于瘦小,唐僧无法“身骑白马”,只能一直牵着他走,因此拍摄取景很受限制。

  导演杨洁彻底意识到,找一批真正的白龙马的重要性。剧组在内蒙古中部锡林郭勒拍摄时,有一批品相甚好、气质非凡的白龙马很是引起他的注意。杨洁对白龙马主人、骑兵团团长劝道,白龙马只有到了剧组,才不会一生“默默无闻”。

  而且在当时剧组经济十分拮据的情况下,花了800块钱的天价(当时演员一顿饭钱才配5毛钱)才租下了年仅4岁的白龙马。可正因为这句不会一生默默无闻,成了白龙马晚景凄凉,马死他乡的始作俑者。在跟随剧组长达6年的拍摄过程中,白龙马也是伴着“唐僧取经”历险无数,屡屡负伤。

  在拍摄通天河剧集过程中,河面结了厚厚的冰,坚强的白龙马重心不稳连摔3次,直到最后剧组人员给其套上防滑马蹄,白龙马才能继续行走。更甚的是,在九寨沟拍摄盘丝洞的时候,需要在瀑布上行走,白龙马脚底打滑,不慎跌落石沟,无法动弹。幸好被路过的藏族牧民救下,才逃过一劫。

  随着1998年《西游记》陆续杀青并播出,为剧组立下汗马功劳的“退休老干部”白龙马应该享享清福了吧。他被剧组送往无锡拍摄基地怡享天年,可基地却阳奉阴违,除了让白龙马共大量游客们参观,每天“朝八晚七”不间断,还把它安置在有众多年轻壮马的恶臭不堪的马厩里,任马欺凌,根本无法抢食的它饿得饥肠辘辘。

  95到96年,导演杨洁两次来探望白龙马时,简直大为震惊,感慨“英雄迟暮”。这七年,这位驰骋过我国大半景点的“剧组无声英雄”,不堪痛苦。在无锡的一个马棚里,离开了凡尘俗世,葬在了三国城。

  对此,不禁联想到许多为社会做出无数贡献的抗战英雄们,他们有一些晚景凄凉却无人问津。和白龙马一样,白龙马一生起起伏伏,却白驹过隙的一生。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