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当恶行导致善行,才是真正的救赎

  面对好朋友哈桑被恶霸强暴、凌辱,阿米尔懦弱地选择了逃离。后来哈桑再次回家时,他的脸上失去了笑容。阿米尔也整日处于愧疚之中,他无颜面对哈桑,选择从家里逼走了他,自己也逃去美国。

  在美国生活时,曾经那荒芜的小径总是从阿米尔的脑海中闪过,他让哈桑独自承受侵犯,让他无家可归,这一切都是阿米尔心中未曾赎还的罪行、永远的刺。

  直到二十六年后,他才因为一通电话幡然悔悟:“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藏,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

  《追风筝的人》这本书告诉我们,有些错误不会被时间抚平,即使是逃避了二十六年的阿米尔,也无法忘记曾经小径里的一幕幕。

  

  没有修正的错误,是扎根在心头的痛。所以人生最大的意义不是不犯错,而是犯错后敢于正视错误,及时弥补。

  接下来让我们从书中学习三个如何真正做到“正视错误”。

  一、正视错误,首先做到不逃避

  米兰·昆德拉说:“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便会一直软弱下去。”

  逃避是麻木我们前行的谎言,它只是我们成长的阻碍。而做到不逃避,才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是走向成熟的标志。

  小少爷阿米尔和年龄相仿的仆人哈桑自幼相伴,与其说是主仆,他们更像是朋友,是由同一个奶妈喂大的好兄弟。

  堪称天作之合的他们取得了风筝大赛胜利。当地有一个“风筝线被切断落下后,归追到它的人所有”,阿米尔想得到最后被割落的风筝,忠实的哈桑便追风筝而去并喊出了那句动人的话语“为你,千千万万遍”。

  但这段为人歌颂的情感,却被阿米尔的怯懦彻底粉碎了。

  

  哈桑追到风筝返回的途中,遇到了小霸王阿塞夫的强暴和凌辱,而看到这一切的阿米尔懦弱地选择了逃开。等哈桑回来时,他带回了阿米尔心心念念的风筝,闭口不提遭受的凌辱,但他的笑容却默默消失了。

  此后的阿米尔一直愧疚于没有对哈桑出手相救,他再也无法面对昔日的好朋友,可他没有选择弥补,而是做出了那个令他余生后悔的决定——在生日当天,栽赃哈桑偷了生日礼物,让父亲解雇他。

  面对错误,逃避可耻且没用。爱你的人不会因为一个错误就判你死刑,但倘若只是一味逃避,给人的印象就如同“缩头乌龟”一样,没有胆量没有勇气,不逃避,是正视错误的基础。

  一个成功者,一定是个敢直面生活真相,不逃避、不退缩的人。而逃避不仅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会在工作中、生活上给人一种不靠谱、难当大任的感觉,进而与许多机会失之交臂。

  二、正视错误,平静自己的情绪

  当一个人处于极度愧疚和自责时,是没有办法认清自己的错误的,他们通常问自己“怎么办”“该怎么做”,但脑海中往往是一团糟。

  正如小时候丢下好友的阿米尔,回到家中,便陷入了无措中,尤其是看到回来的好友一声不吭,内心涌起的自责感更是让他无法平静。

  

  他也许曾经想要道歉,想要解释,想要弥补,可每当看见好友面无表情的脸时,他感觉熟悉又陌生,他不知道究竟该如何面对好友,不知道是否会被原谅,不知道的事太多了。

  纠结、迷茫、愧疚……

  种种错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阿米尔大概只觉得越来越乱,越来越糟,他根本无法冷静地看待自己的错误,所以他才选择逃避。

  很多时候,人们选择逃避的一大因素并非真的想要逃避,而是情绪的起伏、周围的影响太大,想要找个地方“静静”,可逃避解决的只是一时,解决不了一世。

  所以,我们要学会掌控和平静自己的情绪,因为只有在情绪稳定的情况下,才能做到正视自己的错误,并冷静地分析为何错、该如何做、如何补救。

  三、正视错误,及时弥补敢承担

  敢于承担错误,及时弥补,不仅明确了自己悔悟的态度,给对方留下好印象,减少给对方带来的伤害,也可以给自己敲响警钟,以防再犯同样的错。

  有些错误并非不可原谅,但时间一长,反而会令彼此心生嫌隙。

  幼时的阿米尔意到错误后,没有及时弥补,反而一错再错。

  直到二十六年后,看守老宅的拉辛汗给他打了一通电话。

  

  回到故乡的阿米尔,了解朋友这些年惨痛的经历,和妻子死在塔利班的手中,甚至他的儿子至今还被当年的恶霸带走。他才直到当年的自己错得多么离谱。

  可已经去世的哈桑已经回不来了。

  如今他能做的只有从恶霸的魔爪中救出那个可怜的孩子,弥补曾经没有修正的错。

  世上没有后悔药,我们没有办法让事情重来,唯一能做的就是及时弥补,承担后果。一个敢作敢当的人,他的胆识和坦率更容易赢得他人地信任。

  《追风筝的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风筝,愧疚、自省和救赎就如同那根风筝线,决定了它的高度和方向。自我救赎无疑是美好的,不论犯错的后果有多么可怕,都愿我们敢于承担,正视自己的错误,坦荡地度过一生。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