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拍都是烂片?这次《巨齿鲨》用票房扳回了一局
“烂片预定。”《巨齿鲨》还未上映,就遭遇过一波差评。
当海报上同时出现中外演员,观众潜意识里会萌生一种不信任。他们大多受到过相似的“欺骗”,宣传中强调的国际化制作,坐进影院才发现是一堆不伦不类的大杂烩——国外创作者臆想中的中国,或者是山寨版的好莱坞。近有《金蝉脱壳2》《环太平洋2》,远有《长城》,年初上映的同样由李冰冰主演的《谜巢》也是合拍片又一失败案例。
一部纯正的好莱坞大片或者纯粹的国产片都比中外合拍片显得更有保障,这是《巨齿鲨》出品方和主控方引力影视不得不面对的困境,引力影视CEO应旭珺告诉第一财经:“中美合拍的身份相对比较尴尬,过去观众心目中并没有留下特别好的印象,很多人一看到中国演员参与较多的合拍片,第一反应这是烂片。”
8月10日上映首日,《巨齿鲨》的排片并不十分理想,综合票房占比仅为18.2%,位列同档期第三。上映13天后,8月22日《巨齿鲨》单日综合票房占比攀升至26.8%,超越同档期的《一出好戏》,并将《爱情公寓》甩出几个身位。截至8月23日17点,猫眼专业版预测影片最终票房为10.1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巨齿鲨》的北美票房同样表现不俗,上映首周末以4540万美元将《碟中谍6》拉下北美冠军宝座,而《长城》当年在北美最终票房仅为4554万美元。截至目前,《巨齿鲨》全球票房突破3.18亿美元,蝉联两周末全球票房榜首。出品方华人文化和华纳都对这个成绩感到满意,《巨齿鲨》也创造了今年华纳在北美最好的开画成绩。
在应旭珺看来,《巨齿鲨》的票房逆袭对业界的最大贡献,可能是给合拍片“正名”。“下一部合拍片在宣发层面的困难就会相对少一些,观众会因为《巨齿鲨》而对合拍片有正面的信任和期待。”
40年鲨鱼热
1975年,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问世,“鲨鱼”由此成为影视作品中出现频率极高的生物。
作为一个凝结了怪兽、灾难、惊悚等多重商业元素的类型,“鲨鱼”题材在北美影碟市场上热度一直很高。Discovery频道连续30年,每个夏天都会推出金牌栏目“鲨鱼周”,已形成一批忠实的鲨鱼影视爱好者。
1995年,美国畅销书作家斯蒂夫奥顿的《巨齿鲨》(The Meg)出版,旋即横扫全美各大畅销榜首。过去20年间,这一系列已经出版到第五本,积累了一大批对海洋古生物有浓厚兴趣的书粉。
《巨齿鲨》在美国是一个拥有巨大粉丝基础的强势IP,可惜版权几经转手,成为好莱坞出名的烫手山芋。小说出版不久便被迪士尼买下影视改编权,搁置十年未有任何动作。2007年,华纳旗下的新线影业计划从奥顿手中买下版权投拍,后因公司架构变动被取消。最后买下小说改编权的好莱坞制片人贝拉艾弗里来到中国,与华人文化达成合作,《巨齿鲨》的影视化工作就此提上日程。
在应旭珺看来,《巨齿鲨》迟迟未能影视化的原因并非好莱坞对鲨鱼题材的信心不足,主要顾虑聚焦在技术层面。“《大白鲨》中的那条鲨鱼技术含量很低,到了这个时代,人们期待出现一个更震撼、更大的鲨鱼,但是到底能不能创作出来足够震撼的银幕形象是一个巨大挑战。”
近几年的鲨鱼题材电影包括《鲨滩》《鲨海》等通常为好莱坞B级预算,制作成本低于8000万美元,而《巨齿鲨》对外公布的成本是1.5亿美元。由于部分取景地在新西兰,享受到当地退税政策,影片的净成本为1.3亿美元,这显然是一个A级体量。
正如影片导演乔德特杜巴所言,过去鲨鱼题材影片多使用障眼法,或多或少影响观影体验,《巨齿鲨》中的鲨鱼可以不漂亮,但一定不能看起来很廉价。因此剧组在鲨鱼造型上耗费大量精力,力求细节精致,“细节决定质感,即便这很花钱。”
从《大白鲨》开始,鲨鱼作为心理惊悚而存在,它往往不需要露出真身,只要露出鲨鱼头或者是一排牙齿以制造惊吓效果。而在《巨齿鲨》中,巨型鲨鱼的视觉冲击力非常强烈,它庞大而凶悍的形象第一次在大银幕露出真容。《巨齿鲨》和《侏罗纪公园》一样拥有一套完整的世界观而非纯粹的怪兽电影,只不过它所缔造的世界存在于深海。
无论是华人文化还是华纳都认为投资金额合理,“我们双方都有绿灯委员会,项目的可行性、大致票房都经过严密预测。我们一开始的目标就是A级大制作,如果没有一定的投入,不可能达到最终呈现的效果,也不可能在全球大规模上映。”
强势IP引入中国
《巨齿鲨》在北美市场拥有良好的观众基础,但在中国是一个全新IP,即便做了很多宣传,电影快上映时仍有很多人不知巨齿鲨为何物。“像《三生三世》这样有小说基础的IP和闻所未闻的题材搬上大银幕,对观众的吸引力完全不一样,而且国内观众没有观看鲨鱼片的习惯。”应旭珺表示。
作为华人文化旗下的电影公司,这是引力影视首次操盘中美合拍片,面对一个体量巨大的项目,他们的底气一方面来源于华人文化有过成功操盘合拍片的经验,比如2016年上映的《功夫熊猫3》,在全球拿下了5.21亿美元票房。应旭珺告诉第一财经,华人文化的国际化相对比国内其他公司走得早一些,并相信电影等内容产业未来与美国的合作是大势所趋。2015年,华人文化与华纳兄弟宣布共同出资成立“旗舰影业”,共同开发和制作华语电影和英语电影,旗舰影业也是《巨齿鲨》的联合出品方之一。
应旭珺认为,《巨齿鲨》有可能克服中美合拍身份带来的尴尬,区别只是过去由好莱坞影业公司主控变成了中方资本主控,从剧本到选角,考虑到全球市场的需求和平衡,所有的重大创作决定都由所有出品方共同商讨。
在东方梦工厂首席创意官周珮铃(Peilin Chou)看来,这种国际人才的协同对于合拍片而言非常重要。“共同做出关键决策,从人事到剧本、设计和创意。双方可以就不同意见进行公开对话,尊重对方的意见,以便达成令人满意的决议。这些创作者通常有着非常明确的共同目标——制作一部精彩的电影。”
和此前的鲨鱼题材不同,《巨齿鲨》没有过多血腥镜头,设计了一群由多族裔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塑造了一个手刃鲨鱼的孤胆英雄,还有祖孙三代的情感羁绊,一点感情戏的点缀,冒险、动作、怪兽等娱乐元素满足了不同年龄层观众的口味。
周珮铃认为,影史上的鲨鱼题材一直长盛不衰,无论人们来自何种文化,对鲨鱼的恐惧以及为生存而顽强搏斗的精神都是人类最原始的本能,《巨齿鲨》做到了引人入胜并且颇具娱乐效果。
据了解,华人文化对于《巨齿鲨》大IP的野心不仅限于拍一部电影。早在项目前期评估中,他们就看到这一IP开发续集、现场娱乐、文化旅游、衍生品授权等多方面的想象空间。应旭珺认为,迪士尼的成功正是因为它拥有自己的IP,“我们有了这样一个自主开发、主控的IP,可以打通产业链的其他环节,海洋元素可以结合现场娱乐,一系列海底生物形象做衍生品授权。拍一部爆米花很有意思,但也要着眼于未来。”
“中国元素”如何自然融入?
中国跃升至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中美双方的创作者、投资人都积极地寻求合作,中外合拍片能够参照国产片按超过40%的比例进行票房分账,而进口片的这一比例是25%。在中外合拍片被污名化的今天,仍有不少片方对合拍片趋之若鹜。
2012年,时任广电总局副局长张丕民公开提出,要按照相关规定严格审查报送上来的合拍片,其中包括中方出资比例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一,且必须有中国演员担任主要角色,必须在中国取景。在此后的一系列合拍片中,“中国元素”的呈现成了合拍片能否获得市场认可的决定性因素,不少合拍片正是因为中国元素的生硬植入,导致海外及本土市场双双冷遇。
《巨齿鲨》除了主演李冰冰、赵文瑄等人,最鲜明的中国元素是最后的三亚“人鲨决战”。应旭珺告诉第一财经,这是片方反复商讨的决定。“大多数人都有夏天去海滨游泳的经历,这种情况下突然出现鲨鱼,恐怖和震撼会让大家都有代入感。三亚是中国人非常熟悉的旅游城市,能够引起国内观众共鸣,这也是三亚第一次在好莱坞主流电影中亮相。”
千人嬉戏的海滨浴场,本土化的海上娱乐项目,都是国人能够心领神会的场景,这些元素让最后的决战呈现出一种惊悚与滑稽并存的娱乐效果。不过,由于中美团队文化、审美有所不同,某些对白在中国观众看来颇为生硬,比如赵文瑄与李冰冰饰演的父女对话,有比较明显的“翻译腔”。
某种程度上,《巨齿鲨》更像是一部好莱坞大片,它并没有刻意突出“中国元素”的存在感。“《巨齿鲨》并没有太大的野心,把商业类型做足,用全世界观众都能够接受的流行娱乐元素,做喜闻乐见的夏日消暑大片,这样的方式也相对比较容易成功。”应旭珺表示。
《巨齿鲨》的票房在北美、中国以及其他地区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不少人期望通过复制它的模式以获得下一次的成功。在周珮铃看来,每个人都希望破解在中国取得成功的秘诀,但并非所有人都花时间去了解这个国家不断发展的文化和观众,在一些项目中,电影制作人随机投入一些与故事无关的中国元素,只是为了让电影有更多“中国味”。“许多人以肤浅的方式取悦他们,实际上,中国观众要复杂得多。”
周珮铃参与过迪士尼唯一一部以中国故事为基础的动画电影《花木兰》,她认为一部成功的合拍片基于人类共通的情感,讲述人类普遍的主题,它不局限于东方或者西方:“《花木兰》的故事即使不是中国人也能够理解,一个女孩想要拯救自己的父亲,她渴望让家人因她而骄傲,全世界的观众都会产生共鸣。”
在她看来,一支拥有开放心态和好奇心的创作团队会对合拍片的成功产生巨大影响,《功夫熊猫3》之所以成为中美合拍片中难以逾越的高峰,是因为创作者经过精心研究,从建筑到食物、服装保证真实还原。东方梦工厂邀请中国导演滕华涛担任中方顾问,带领中国主创团队和美国团队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共同工作,全方面参与制作和创意,在剧本、台词、故事以及中国演员表演的层面上进行指导。中文版本不只是完成简单的翻译,而是对影片进行了一次再创作,实现中文配音与人物口型及面部表情的高度配合。
周珮铃告诉第一财经,东方梦工厂明年上映的电影《Abominable》(暂译《珠穆朗玛》),包括目前正在进行的项目开发,从来不会割裂“中国元素”与电影内容进行思考。“我们对于中国元素的理解,是自然地融入在影片的核心概念中,而且是这个故事核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作为创意者,你首先得弄明白自己究竟想讲一个怎样的故事,‘中国元素’融入的前提是它是故事的有机组成部分,并能够助推剧情发展。”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