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马保国师从何人?血洗B站15天,为何惨遭全网封杀?

  2002年1月30日,一个半百老人,在北京英国大使馆拿到了签证。20天后的清晨,北京国际机场,老人踏上了飞往伦敦的班机——他要教洋人中国功夫。

  他就是马保国。

  从B站到微博,从知乎到微信,全网都被这个69岁的老人刷屏了。

  无论是30秒被搏击爱好者KO三次,还是在健身房被不讲武德的年轻人打紫眼眶。

  这位颇具喜感的“太极大师”,血洗B站15天,被全网调侃,很快又被全网封杀,他究竟得罪了谁

  功夫的种子

  1942年1月5日,蒋介石于重庆就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国战区正式建立。同月,一山东大汉加入八路军,参加抗日战争。此人身型魁梧,身高一米八二,浓眉大眼,英俊的红脸膛上总是带着微笑。这便是马保国的父亲,马德峰。

  据马保国自述,出身武术世家的父亲能昼夜疾驰240余里,靠着祖传马家拳,屡立战功。在一次与日寇的遭遇战中,团长受伤,马德峰背起团长,施展轻功绝学,一口气背着团长跑了十余里。

  新中国成立后,马德峰随军南下河南,于洛阳结识马保国之母,随后两家结亲。1952年,马保国出生。待其年满一周岁后,被送往山村,同外祖父母共同生活。

  幼年马保国外祖母陈华团秉性刚烈。据马保国自述,在一个夏天的夜晚,陈华团把家里的木床搬到屋后山坡,给小马保国乘凉。不一会儿,一只狼来了。月光下,狼的两只眼睛如萤火般,瞪着小马保国和外婆陈华团。

  当时的马保国还太年轻,分不清是狼是狗。只见他兴奋地冲外婆喊道:“狗!狗!”陈华团一把抱住了自己的外孙,冲着那只狼嚷嚷道:“你是土地爷的狗,俺不惹你,你别来惹我,你走吧!”

  狼听后,仰头朝天叫了两声,便扭头走了。整个过程中,小马保国都没表现出一丝恐惧,这令陈华团对自己的小外孙感到十分惊奇。

  1955年,3岁的马保国被送回父母身边。小马保国对自己父亲的经历早有耳闻,在少不更事的年纪就种下了武术梦。但经历过战争的父亲,却强烈地希望下一代,乃至往后数代人,都能从文不从武。

  直到小学三年级,马保国才终于等到了父亲答应教他功夫。

  “教你功夫可以,但有两个条件。一,学习成绩必须好;二,不能打架。”

  据马保国自述,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每天早上5点,马保国就起床到村口井边担水练功。到了井台上,他先弓步,再朝着井口内俯冲几百拳,之后再担水——如果能练到一拳把几丈下的井水隔空打起来,便可以在数步之外,空拳将人击倒。

  1966年夏,马保国初三。“文革”开始。父亲受到了冲击,却仍对他格外严格:不准去街上参加什么活动,就在家看书、练武、脱土坯。脱土坯成了马保国的日常任务。他跟弟弟妹妹一起,总计脱了5000多块土坯,并用这些土坯盖了三间小房子和一堵院墙。和泥时,他从不用锄头,而是用两只脚去踩,以练脚力。

  1968年底,经全班同学举手表决,马保国成为全班四名能进入高中继续学习的学生之一。在高中的两年,马保国遇到了下放的大学武术系老师,并从他那儿第一次了解到了太极拳。

  两年后,高中毕业的马保国报名参军。入伍前,父亲问他有什么要求。青年马保国想起了小时候。当时,为了能让父亲教自己功夫,他答应了两个要求。现在,他同样对父亲提了两个要求。

  “一,我想好好吃一顿肉;二,教我几手绝活。”

  当时,一斤猪肉大概7毛,而一名正式工人一年工资大约在24.5元。可要吃肉有钱还不行,还得有肉票。养猪的农户先把猪卖给屠宰场,屠宰场按比例返一部分肉票。农民再拿着肉票购买国家供应的猪肉。很多家庭舍不得吃肉,就把肉票卖了。

  马德峰是干部,铁打的粮票供给,每月大概是29斤粮,而一名普通工人,则是30斤到40斤不等。马家想吃肉,比普通人家更难。马保国兄妹六人,加上老人,九口之家,即便逢年过节吃上肉了,一人也分不到几口。

  入伍前一天,父亲专门给马保国买了几个猪肘子。晚饭后,父母安排弟弟妹妹们早早睡觉,单独留下了马保国。他特意少吃了几口晚饭,见弟弟、妹妹都睡下了,开始起锅烧火。灶里的柴火“噼啪噼啪”地响着,升起的炊烟同夜色融为一体。

  “到了部队,要好好锻炼自己。”

  “嗯。”马保国一边咽着口水,一边烧火,敷衍着父亲的话。两小时后,弟弟、妹妹都已入睡,锅里的肘子也已熟透。马保国迫不及待地敲开锅盖,一口气吃完了一个两三斤重的猪肘子。

  望着孩子贪吃的样子,马德峰慈祥地笑了笑,然后说要试试马保国的手劲。他用一只手擒住了马保国的两只手腕,让他试着挣脱。刚刚吃饱的马保国吸了一口气,随后旋臂,一下子挣开了父亲的手。

  马德峰满意地笑了笑:“行了”。然后,父亲教了他几手战争年代用过的擒拿技巧。

  时代和生活的重量压在了马德峰和每个人的肩上,却不曾落在少年马保国身上。在父亲的庇护下,马保国心里那颗理想的种子生根发芽。那是一个关于功夫的纯粹理想。

  与理想同行

  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三位伟人的相继离世。对中国人民来说,这同样是一场精神地震。每一个中国人都在困惑,今后该何去何从?

  <十里长街送总理>

  新一代领导人接住了历史使命。同年十月,怀仁堂事变。“文革”结束。“文革”期间,部队编制混乱,干部严重超编。1975年6月,部队开始裁军,期间曾被“四人帮”干预搁置。随着“四人帮”被打倒,到1976年,全军总人数减少了13.6%。

  因裁编,马保国于1976年5月复员,分配到南阳市当工人。在南阳上班期间,马保国把全部业余时间都花在了习武上面。

  1977年冬,570万考生走进了被关闭十余年的高考考场。复出工作的邓小平顶着重重压力,恢复高考招生制度。当时,马保国已经是单位的二级工,每月工资46元,平常只在单位食堂用餐。一份青菜3分钱,肉菜2角钱,每月只花12元,就能吃得很好。马保国很满足。但单位的干事却力劝马保国参加高考。

  “那你替我报个名吧。”架不住干事的纠缠,马保国随口应了下来。谁知几个月后,马保国就收到了南阳师范专科学院的入学通知书。马家祖上几代人,都是习武,这下出了个“大学生”,希望后代弃武从文的父亲马德峰高兴坏了。

  入学后,比起当工人,马保国有了更多时间习武。在南阳师专的三年里,他每天练功三个多小时。宿舍的墙上钉了一层千层纸,用来给马保国练习铁拳、铁胳膊。校园外梅溪河边成排的杨树,是他用来练习铁腿的木桩。

  1981年,马保国师专毕业。他又回到了上学前的原单位工作。一年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马保国被省交通厅选为预备干部。5月,马保国参加国考,顺利进入西安公路交通大学(现长安大学)学习。

  在大学里,马保国唯一拿来炫耀的经历,是结识了一名练河北形意拳的大师。大师是学院的物理教授,他以现代力学、磁场学和中医的原理,为马保国讲解了形意拳拳理,让他在武术上少走了不少弯路。

  1984年底,马保国再次毕业,回到河南出任一家中型企业的法人代表。因办企业略有政绩,他又被调往县委机关任职。在此期间,他时常跑省会出差。

  据马保国自述,一次在郑州火车站,一张写有“欢迎天下武林朋友当面切磋”的小广告吸引了马保国的注意。按着小广告的地址,他于一间小宾馆内找到了郭大侠。当时,见面后,马保国二话不说,就朝着郭大侠发起攻击。当时,郭大侠已年近70。只见他坐着不动,待到马保国双拳出到半路时,两腿摆动,轻易化解了攻势。

  “他有真功夫!”马保国当即提出要学两招。

  “学可以。但我以此为生,你得交学费。”之后几年,每次去郑州出差,他都把自己平日攒下的私房钱悉数交给郭大侠学功夫。

  1990年秋,马保国收到了一封贴了一角邮票的信。信封背面,贴着“欠邮资一角”的字条。马保国有些纳闷:自己还认识落魄到连一角邮票钱都付不起的人?

  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封夹杂着错别字和拼音的信件:

  “他们说我是流忙,把我抓到了间yu。你老师郭升海也在里面。我出来了,他说他冤忘了,喊你救他。”

  那会儿是改革开放初期,国门再次打开。社会面临着西方思想和新式生活方式的冲击。大量回城知青一时间找不到工作,整日游手好闲,社会治安紊乱。为此,中央于80年代初期开始,下定决心进行“严打”。郭大侠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抓了进去。

  马保国当即决定出发郑州,解救恩师。两天后,在一名认识的警察朋友帮助下,事情的来龙去脉被理清。郭大侠的确没有做违法乱纪的事,被无罪释放。之后,马保国便把他接到了自己家里休养。

  经此一难,郭大侠主动提出收马保国为入室弟子,并不再收其学费。马保国也开始正式喊他“师父”,他则喊马保国“娃儿”。

  后几年,郭大侠每年都会去马家住一阵子,教他各门各派的功夫。郭说:了解学习越多流派,这叫“读万卷书”;而后归纳其精华,理解掌握并进一步化为自己的东西,这就叫“化为一张纸”。

  把“万卷书化为一张纸”,这是那名喊他娃儿的师父留给马保国最大的财富。多年以后,马保国化其终生武学,提炼出了三个字:接、化、发。

  1994年春天,师父最后一次来到马保国家短住。

  “此生相遇,是我们的缘分。但这恐怕是最后一次见面。我要出国了。”

  马保国心里酸楚,他不相信这是最后一次见面。出国?祖国壮丽河山,如烟浩渺的武林“万卷书”,是怎么输给了只会吃汉堡、不懂巧劲的笨拙洋人?

  马保国想不通。但再有几年,他将跟随恩师的步伐,前往异国他乡,并走上属于自己的另一条功夫路。

  理想还是生活?

  恩师出国的1994年,马保国调入一家省属大型企业,迁居郑州。仅用半年多时间,马保国收入翻了一倍。那是国企最后的春天。

  在那之后三年时间,他连升三级,好运连连。1995年,马保国赶上了单位房改,在省会郑州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产。一年后,儿子考上郑州大学,妻子也从县里调到郑州工作。

  但最令马保国感到兴奋的,还是郑州浓厚的武术氛围。少林寺、陈氏太极拳故乡陈家沟,距离郑州都很近。1997年春,马保国随工作组到下属企业考察,遇到了混元太极拳大师王长海。王师傅身形清秀,年近60,待人接物十分温厚。他总是笑眯眯地对马保国说:“马老师,我们可以互相学习,一起练习。”

  < 马保国与王长海(注:王长海方表示,只教过马保国三节推手课,不熟)>

  自此以后,马保国开始跟随王长海学习太极拳。但刚刚寻得名师的马保国还不知道,生活留给他专心习武的时间不多了。

  1997年2月,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逝世。四个多月后,香港回归。回归伊始,香港就遇到了一场大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次年7月中旬至8月,国际金融炒家三度狙击港元,恒生指数暴跌。港府决定予以反击,香港金融保卫战打响。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最终挽救了股市,保障了香港经济稳定。

  < 国际炒家索罗斯 >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吸取经验,努力扩大内需,避免过分依赖外资。20年了,改革开放带来的人口流动红利已吃得差不多,如何在此基础上扩大内需?答案是调整产业结构。

  中国需要新的产业扛起经济大旗。

  时间来到关键的1999年。春节过后,马云带着团队去北京游玩。离开北京的那个晚上,马云请大家吃了一顿饭。天空下着很大的雪,大家一边唱着《真心英雄》,一边抱头痛哭。当时第三次创业失败的马云,35岁。

  圣诞,当西方人都在向上帝祈祷时,一个青年怀揣着120万美金风险投资,登上了美国飞往北京的航班。回国后,他在北大校园里张贴招聘广告,招到6名员工,加上他一共7人。之后,他又在北大宾馆租了两个房间,一间当宿舍,一间当办公室,大家就坐在床上开会。那个青年叫李彦宏,彼时31岁。

  1999年最后一天,深圳一家小公司出门聚餐,却被涌上街头跨年的人群堵住,动弹不得。奇怪的是,跨越千禧年的人潮中,并没有公司的创始人,马化腾。因为那天,互联网遭受了“千年虫”攻击,QQ出了点问题,28岁的马化腾正值血气方刚的年纪,却要忙着假扮女网友,安抚网线后面同样血气方刚的直男用户。

  问题与答案,过去与未来都在这个时间节点相交汇。

  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也开始逐一登场。与此同时,传统国企在市场化过程中却表现得愈发疲软,马保国所在单位的经济效益大幅滑坡。

  那年,马保国儿子大学毕业。马家决定给他安排个工作。关系都找好了,但囊中羞涩的马保国却没钱打点关系。这让马保国作为父亲的尊严生平第一次被打破。而在一年前,儿子大四开学前一周,马保国还没凑足学费,只能四处借钱。

  请点击输入图片 马保国与儿子 描述加上先前买房的欠债,马保国已负债十多万。但更令人无奈的是,大半生都用来钻研中国传统功夫的马保国,已经47岁了。抛开名校毕业和光鲜履历,他只是一个年近半百的老人,跟我们在公园里见过的打太极老人并无区别。

  这个中国传统老人,还能再次拥抱时代吗?

  据马保国自述,因无力替儿子安排工作,马保国听从同事建议,送孩子出国留学。2001年春天,儿子收到了英国诺森比亚大学发来的入学通知书。申请留学签证的保证金需要30万,学费一年十几万。马保国找亲戚朋友借遍了钱,自家兄妹和妻子兄妹都掏空了家底,最后还要向银行贷款两万块钱,这才凑够了儿子的首笔出国费用。

  儿子顺利出国后,为了早点还清债务,马保国想到了下海经商。可除了武术外,他什么也不懂,更别提手上毫无本钱。唯一的底牌,只剩那套低价购买的房改房。

  时间回到香港金融保卫战打响的1998年,属于互联网的时代尚未到来。为抵御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国务院决定将房地产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以“取消福利分房,实现居民住宅货币化、私有化”来推动房产改革。这开启了中国的商品房时代,房地产迎来“黄金十年”。

  仅用三年时间,马保国的房子已升值到了20万。这是马保国的底牌,卖还是不卖?幸运的马保国再次抓住了时代风口,在万难境地前,他没有出售自己的房产。

  不卖房子,该怎么还债?马保国想到了7年前出国养老的师傅郭大侠,想到了早在国内时,郭大侠就以教授武艺为生。

  彼时出国潮早已过去,但无论自己的儿子还是先前的授业恩师,冥冥之中,马保国还是察觉到唯有出国才能寻得自己的人生转机。

  于是,这个半百老人,做出了一个决定:去英国教拳。

  他在英国教功夫

  2002年2月22日傍晚。转机两次的马保国抵达纽卡斯尔机场。机场大厅内,儿子早已等候多时。异国相逢,一家人分外激动。但很快,马保国就意识到这样一个现实:自己是来讨生活的,不是来旅游的。

  初到英国,一家人生活拮据。除了必须的主食,只能买果蔬店里最便宜的土豆和洋葱。一天傍晚,儿子结识的武友搬来了一箱熟到烂了的黑香蕉。武友笑着说:“叔叔阿姨,来吃香蕉!”一听到有水果吃,年过半百的马保宝咽了口口水,嘴里边吃边说:真香!真香!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马保国开始了英国教功夫的闯关模式。起初,他试着在公园打太极拳,吸引晨练的人。谁料英国人没有早起的习惯,被马保国笑称“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在送黑香蕉的武友帮助下,马保国得知一中国武术代表团要去大剧院表演。马保国连夜印了100张传单,跑去大剧院门口发传单招学生。这一招果然有效,几天后的一个周末,马保国迎来了第一位洋学生。

  这是一名十二三岁的少年。马保国让他掀了一个小时的沙发,好让他明白怎样正确发出全身的力气。少年练的满头大汗,两腿直哆嗦。只这一次,就被吓跑了。

  “让外国人吃苦,行不通!”弄明白了这点后,马保国调整了教学理念,决定就教学生太极推手。

  之后,他又印了3000张广告内页,挨家挨户地散发。期间被两只大狼狗盯上,窜出头来冲他一阵狂吠。但这3000张广告,只换回来了一个咨询电话。马保国感到彻底失败。屡屡受挫的马保国已无能力支付印刷费用,干脆破罐子破摔,直接上街打起了太极。

  “我们表演可不能学那些街头卖艺的,收人家钱。决不能丢中国人的脸!”

  在街头无偿表演了几场太极后,马保国终于等到了生命中的贵人——斯蒂夫。在一场例行表演过程中,马保国邀请围观群众上台比试。一名身高一米八,体形健壮的中年男人走了上来。

  此人正是后来马保国的关门弟子之一,斯蒂夫。马保国请他试试拳脚,斯蒂夫拒绝了。

  “我知道中国有银枪刺喉的绝活,我想试试那个!”

  “这里没有枪。不过你可以用手掐我的脖子,试试银枪刺喉是什么力道。”

  据马保国自述,斯蒂夫有些犹豫,不敢真掐。不断加大手腕力道后,发现这老头始终面不改色,斯蒂夫这才放下心来,使出全力掐他脖子。一分多钟过去了,因持续发力,斯蒂夫面部通红,鼻子上也冒出了汗。

  “Good!Good!Very good!”

  斯蒂夫折服了,松开了手,当即决定要参加马保国的武术班学习。离开前,斯蒂夫特意告诉他,等会喊他的太极拳老师也来会会马保国。

  就这样,在斯蒂夫的引荐下,马保国认识了早在英国站稳脚跟的太极拳大师,顺道打通了自己同英国太极拳界的渠道。经由英国太极拳协会,马保国的徒弟开始一个个朝他走来。

  他终于在英国站稳了脚跟。

  有了组织后,马保国也有了自己可用的头衔。他开始借助英国太极拳协会同当地武术组织进行交流,并由此吸纳了更多徒弟。

  随着门下弟子人数不断壮大,2004年2月21日,马保国创立了英国混元太极拳协会。当时,他的个人训练课学员已经发展到了21位。这足以令他衣食无忧。

  在成立大会上,马保国向会员们提出了“开设新课,发展分会”的要求。他还总结了一套商业逻辑:

  1、建立一个好的领导班子;

  2、制定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方法;

  3、培养一支骨干队伍;

  4、建立一个有机的发展体系。

  就此,商业化运作的混元太极拳协会开始如传销般在英国遍地开花,拳馆也跨过英伦海峡,一路开到了德国和法国,还被当地媒体报道。

  后来,收获了巨大成功的马保国经过一间水果店。店旁边摆着几箱烂水果,其中就有他初到英国时吃的那种烂透了的黑香蕉。箱子上还插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免费奉送”。

  那一刻,马保国的眼眶湿了。

  2007年1月2日上午10点多,纽卡斯尔机场,几名洋人帮一位老人提行李。这位老人正是马保国,洋人都是他的关门弟子。早在马保国回国准备阶段,就有30多位入室弟子四处张罗,为其践行。

  可洋人真懂中国功夫吗?他们是为了追星李小龙还是真的热爱?苦练数十载,才有今天的一招一式,另一个文化世界的人,有踏踏实实练基本功吗?

  在电影《师父》中,徐皓峰曾一语点破武馆生存之道:要教洋人功夫,或者说,教外行功夫,自己有没有真功夫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教真的。

  回国后,马保国作诗一首,名《旅英归来抒怀》。整首诗共224字,最后两个字为“景行”。出自《诗经.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他的心里,尚有武德。却奈何人生本就是上山,下山。

  尾声:马保国的抉择

  2002年5月,斯蒂夫拜会马保国。

  在那场聊天中,斯蒂夫谈到了咏春,谈到了李小龙,还给马保国介绍了英国武术界的情况。临走时,斯蒂夫突然提出要给马保国免费建一个网站。

  网站?这对马保国来说,是多么新鲜的词汇啊。当时,美国互联网泡沫,马云的阿里巴巴也才刚刚扭亏为盈,整个中国互联网都处在蓄势突围阶段。

  在斯蒂夫的帮助下,一位摄影师免费帮马保国拍了几段表演录像带,好放到即将成立的网站上。在镜头前,马保国表演了混元太极四十八式剑法,混元太极二十四式拳法,以及师傅王长海所创的三十二式肘法。

  网站很快建成,斯蒂夫给网站起名“Master Ma”。2004年2月,英国混元太极拳协会诞生,马保国主动提出,网站用“武术家马”这个名字不太好,应该突出整个协会,而不是宣传我个人。就这样,网站的名字改成了“混元太极”。而它的全称,是:www.hunyuantaiji.co.uk。

  直到今天,这个域名仍能查到。

  2008年,网文诞生十周年。受互联网冲击,传统出版业度过了艰难一年。从业者转行,各类实体图书库存增加。可就是在那一年,归国后的马保国逆流而上,出版自传《我在英国教功夫》。

  2012年,腾讯推出微信公众号。自此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浪潮。即便一早就有了个人网站,马保国终究只是一个醉心武术的传统老人,又有什么能力在大厂厮杀的互联网行业分一杯羹呢?而在颗粒度更小的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敢做一夜成名的美梦。

  随着“年轻人不讲武德”和“耗子尾汁”火遍全网,马保国成为全网顶流。他的自传开始出现在京东等主流渠道,定价29元,一本二手书的售价却是247元;之后几天,马保国更是宣布,自己即将参演电影……

  无论是啥角色,马保国总算实现了世俗名利的最大化。

  这个一生都沉迷传统功夫的老人,其前半生靠着干部家庭出身,一次次被时代所垂青;直到改革开放,阶级流动的大门开始出现松动。

  在真正的精英面前,老人逐渐被时代所抛弃,远走异国他乡;当历史前进到给予每个人都拥有一夜成名的可能性时,他终于靠着自己的功夫——如果那算得上功夫的话,狠狠抓住了时代最后的红利。

  那自少年起就种下的功夫理想呢?

  我们不得而知。但马保国的经历却给所有传统行业从业者都抛出了一个命题:是转身投入全面市场化还是守住深藏内心的“武德”?

  身处其中之人,鲜少能做到二者的平衡。马保国亦不例外。

  转身还是坚守?

  2002年2月,马保国为了生计踏上了飞往伦敦的航班。那一刻,他已做出自己的选择。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