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年轻人纷纷躺平?详细谈谈躺平文化的来龙去脉

  

  “不躺平又能如何”?

  自去年年初开始,无论是网络上还是在现实中,我曾不止一次听到这种声音。

  确实,躺平作为去年最具标志性的社会文化现象,一度引起巨大争议。

  一方面躺平风气的蔓延对社会的积极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躺平本质上是一种以未来为代价换取当下短暂心理安逸的消极的人生姿态,如同饮鸩止渴、剜肉补疮一般。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便详细探讨一下躺平文化的来龙去脉。

  一方面帮助正处于这种困境的人们寻找解脱的思路,另一方面给那些自以为是、信口开河,只知道一味批判的“前浪”们提供一些理解年轻人当前处境的视角。

  所谓躺平,即缺乏奋斗动力、不思进取、低欲望、得过且过、不争不抢的人生态度。

  这是曾经“丧”、“佛系”文化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后浪”文化的代表。

  任何民族的未来,都是不可逃避的寄托在年轻人的身上。

  可当下年轻人展现出的这种与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截然背离的人生态度,自然不免引起“前浪”们的担忧。

  于是一时间,“社会蛀虫”;“愧对父母”;“躺平没有未来”等恨铁不成钢式的批判式劝诫纷纷剑指年轻人。

  可再看年轻人的反应,不仅丝毫没有反省之意,反而对此表现出强烈的不满。

  老一辈人骂年轻人是非不分、幼稚无知。

  年轻人则抱怨老一辈站着说话不腰疼,他们认为躺平是猛然识破恶性社会规则后的应激性自我保护,是当下真正的清醒。

  于是,我们便似乎明白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年轻人所谓的“躺平”,不是在追求真正的无欲无求、与世无争的高深境界,而是“身平心不平”,他们表面上不争不抢,内心始终在积累着怨恨。

  所以,与其说躺平是社会发展衍生出的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毋宁说躺平是当下年轻人面对因社会发展的部分畸形而导致的不公平遭遇的一种苍白无力的反抗。

  这种反抗能够让他们获得内心的舒适感,可付出的代价却是未来。

  当然,这一点他们一定是明白的,可明白有什么用呢?

  前方是“社会的獠牙”,身后是“惨白的人生”,他们进退两难。

  所以,“不躺平又能如何呢”?

  那么,到底是什么把年轻人逼向“躺平”?

  首先是奋斗可靠性的坍塌。

  在老一辈人的时代,奋斗展现给人们真实可靠的价值和意义,而且奋斗方向十分明确。

  在他们的年代,一个人只要努力读书,考上大学,后半生就有了保障。

  纵然没有考上大学,努力工作、辛勤劳动也能过得不错。

  所以在他们的认知里,奋斗与稳定的人生牢牢绑定。

  再之后的一代人,虽然工作需要自己找。

  但市场发挥空间很大,又刚好赶上互联网红利,而且房价、婚嫁、子女上学、家庭生活等支出全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所以,他们也能够通过自己的奋斗收获理想的生活。

  可当下的年轻人呢?

  从小接受着读书至上的教育,毕业之后却猛然间发现了学历没有了竞争力。

  原本勤恳、踏实的工作态度在“内卷式竞争”、“关系文化”、“圈子文化”中显得苍白、愚蠢。

  想要创业,发现市场已然呈现饱和态势,各大行业的利益架构基本定型,经验不足的年轻人凭借一股热血贸然入场只有被收割的份。

  如此,对于年轻人来说,如何能够不对奋斗的可靠性和价值性产生质疑呢?

  

  于是,很多年轻人产生了强烈的被欺骗感,他们突然发现自己被灌输的那些自强不息、热血奋斗,以及人们鼓吹的竞争精神,本质上让自己成为了“资本”升值的垫脚石。

  愤怒之下,便唯有以躺平来对抗了。

  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一代的人们渐渐丧失了对国运与个人命运关联性的领会。

  老一辈人经历过战乱、动荡,深切体会过国家若不够强大,人们不可能幸福。

  所以他们拥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他们爱国胜过爱己,为了国家的利益他们能够放弃个人的利益。

  可年轻人出生便是太平安乐,在他们的观念里国是国、个人是个人,完全是两码事,他们不理解国泰民安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付出。

  而与此同时,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在快速释放年轻人的欲望,可却没有同步赋予年轻人满足这些欲望的条件。

  种种的自己求而不得,别人生而就有,使他们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不公平感。

  这些感受和经验不可否认会造成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片面发展,而这种片面也是促生躺平的部分原因。

  再有就是安全感的获取。

  《庄子》中有一则故事,讲森林中有一个特别大的臭椿树,惠子说这棵树的树干臃肿、树枝也不直,简直毫无用处。

  庄子告诉他正因如此,这棵树才能不被木匠盯上,没有被砍伐,这就是无用之大用。

  其实很多人躺平就是这个道理。

  要知道一个没钱、没背景,孤身一人打拼在利益结构复杂的都市中的年轻人,就如同身处食物链最低端的弱小猎物,身边无处不是呲着“獠牙”的猛兽。

  所以,让自己成为一个“废物”,主动丢掉被利用的价值,反而就形成了一种较为低质的安全保障。

  综合来看,其实躺平远不是纯粹的消极、不上进、没出息等“前浪”以为的那样。

  躺平是年轻人对社会中“进步强制”却劳而无功的普遍现状的反抗,是对资本构建起来的社会权力的釜底抽薪,是对欲望的释放与满足不平衡性的控诉。

  这些都会以怨气的形式不断积累于人们心中,在特定的情景下就会形成泥石流般颠覆性、无秩序的破坏力量。

  当下年轻人间歇性歇斯底里的情绪崩溃以及动辄一边倒的“网络暴力”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所以,躺平在当下绝不能单纯看成一部分群体的心理现象,也不能仅仅以所谓“积极”的价值标尺去衡量进而批判。

  它显然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全社会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

  所以,作为“前浪”,请善待年轻人。

  而作为“后浪”,哪怕处境再艰难,也绝不应躺平。

  要明白一个道理,你眼中的走投无路,虽看似是真实的现实。

  但它的成立是建立在一条信念绝对正确的前提之上的。

  那就是未来一定符合过去。

  因为我们对于未来的一切推测都是在以过去的经验作为根据。

  但未来凭什么就一定符合过去呢?

  十年前我们能想到现在出门不用现金了吗?十年前我们能想到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能够达到当下这种程度吗?

  显然不能。

  同样,房价就一定会永远保持那么高吗?就业形势就一直会那么差吗?你一辈子就一定这么倒霉吗,你怎么知道将来就不会有个贵人在等你呢?

  所以,未来永远充满着未知,不是我们随便能够精准预测的。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无论当下你的处境有多艰难,只要你自己没有放弃自己,便永远有翻身的可能。

  翻身的具体思路,可以参考我之前的一篇文章(洞若观火:掌握这三点,任何人都能拥有看穿万物的毒辣眼光)。

  总之这就是躺平文化,这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畸形产物。

  希望未来,“前浪”们能够对“后浪”多一些理解和帮助,望“后浪”们能够坚定信念、克服难关,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

  大家共同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而努力!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