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雄主赵武灵王,为何沦落到掏鸟窝、捉老鼠充饥,最终被饿死?
赵武灵王,嬴姓赵氏,名雍,生于公元前340年,是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代君主,也是赵国数百年来最伟大的君主,他在军事上推行“胡服骑射”改革,奠定战国中后期赵国强盛的基础,成为赵国第一个正式称王的国君,被中国近代史学家梁启超先生称为“黄帝之后的第一伟人”。
公元前295年,在位二十七年,当了四年赵主父、正当盛年的一代雄主赵武灵王,却在沙丘宫(今河北邢台)遭遇了“沙丘之乱”,他被围困宫中达三个月之久,其间得不到任何饮食,沦落到掏鸟窝捉老鼠充饥,最终活活饿死,终年四十五岁,这是为何?
年少赵雍艰难继位,五国会葬挫败敌国阴谋
公元前326年,在位二十四年的赵肃侯去世,年仅十五岁的太子赵雍继位,是为赵武灵王(此时还未称王)。战国中期,魏国经过桂陵、马陵两次大败之后霸权地位开始衰落,赵雍之父赵肃侯趁此机会合纵列国对魏国不断发起攻势,企图南下中原为赵国发展生存空间。赵肃侯去世,赵国新君刚立主少国疑,魏惠王立即联合齐、楚、燕、秦四国以会葬为名,各派精兵俟机图谋赵国,面对五国联合攻赵,十五岁的赵雍在托孤重臣肥义的帮助下,决定采取针锋相对的强硬措施来应对这些居心叵测的吊唁使者。
赵武灵王先是命令赵国全境处于戒严状态,赵国军队保持一级戒备,随时准备迎战入侵之敌。外交方面联合韩国和宋国,使赵、韩、宋三国形成品字型战略结构,同时与秦、魏、楚、齐四敌对国形成犬牙交错的对峙局面,谁也不敢轻举妄动。接着重金贿赂越王无疆使之攻楚,然后又重贿楼烦王攻击燕国和中山国(身处赵国腹地,常受齐国指使威胁赵国都城邯郸),楚、燕两国后院失火自顾不暇,于是放弃了趁机攻赵的图谋,去掉了楚、燕两个强敌,剩下魏、秦、齐三国对抗赵、韩、宋联盟也就没有什么优势了。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在处理好了内政外交后,赵武灵王命令来会葬的五国军队不得进入赵国境内,只允许五国使者携带各国国君的吊唁之物入境,否则将被视为侵国。五国使者进入赵国后发现赵国重兵集结,一副随时准备战斗的样子,不敢再有占赵国便宜的念头,在参加完赵肃侯的葬礼后就匆忙离开了赵国。
赵武灵王刚继位时,谁也没有把他这个十五岁的少年国君放在眼里,赵国面临空前危机,甚至有被五国瓜分灭国的危险。可没想到正是这个少年国君以他超凡的勇气、霸气和胆略,一举挫败了魏国发起的五国图赵阴谋,面对强势的赵国和赵武灵王,魏惠王在图赵未遂后马上修补赵、魏之间的关系裂痕,而赵国的重要盟友韩国也通过联姻进一步加强与赵国的关系,初即位的赵武灵王不但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同时开始走上战国历史大舞台。
缓称王以避树大招风,攻略中山、燕国积蓄国家实力
公元前323年,赵武灵王即位亲政的第三年,魏相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的合纵运动,以对抗秦相张仪拉拢齐楚图魏的连横策略。五国相王即魏、赵、韩、燕、中山五国互称对方为王,但五国之中除了魏国实力较强之外,其余四国实力差不多,只能算弱小之国,根本无法与齐、楚等大国相比,五国相王更像是魏国拉拢几个弱国相互“抱团取暖”,且一旦称王很容易招来强国的关注和打击。
赵武灵王从赵国自身实力出发,拒绝了魏国五国相王的求盟,认为赵国徒有王之名,而无王之实,且赵国地处中原四面受敌,因此令国人称自己为君,不但放弃称王还自降了一格。赵武灵王通过缓称王,既可以避免树大招风带来的麻烦,还可以韬光养晦暗中积蓄国家实力,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发家的九字真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其实早在一千多年前就被赵武灵王灵活运用了,而此时的他还不到弱冠之年。
中山国是游牧民族白狄建立的国家,从春秋时起就已经存在,叫鲜虞国,曾数次灭国又多次复国。战国初期,魏文侯曾派大将乐羊经赵国攻灭中山国,使之成为魏国控制在领土之外的一块飞地,后来赵魏交恶,被魏国占领不到三十年的中山国脱离魏国控制,重新复国了。
由于中山国正好楔在赵国的中央地带,只有东北角一小块与燕国接壤,四面几乎被赵国包围。横亘赵国中央的中山国不但将赵国弄得四分五裂,使南北交通阻隔,而且不利于赵国对全境的有效控制,再加上中山国靠近赵国南端都城邯郸,随时威胁赵国的国家安全和统一,一直被赵国历代国君视为心腹大患。
赵国几代先君自立国以来都试图向外开拓疆土以强国,但由于中山国的牵制一直未能实现,而齐、燕两国也将中山国作为牵制、阻止赵国强大的天然搭档,赵武灵王即位后秉承先君遗志,在重臣肥义的帮助下决定展开攻略中山、燕国的行动以积蓄国家实力。
赵武灵王十一年(前315年),赵国邻国燕国发生“子之之乱”,赵武灵王先是成功说服中山王趁燕国内乱之机大举攻燕,占领燕国土地数百里、城池几十座,使中山国将主要军事力量和精力压向北方燕国边境,极大缓解了中山国对赵国都城邯郸的威胁,同时使中山、燕国埋下仇恨的种子,拆解了两国再次结盟的可能。
接着,赵武灵王趁燕国内乱插手燕国内政,派大臣乐池入韩迎立燕国质于韩的公子职继位为燕王。燕公子职入韩为质本是韩燕盟约以制约赵国的,赵武灵王迎立公子职为燕王,不但破解了韩燕同盟,同时让公子职(即后来的燕昭王)对赵国心存感恩,成为赵国的盟友。
燕公子职回到燕国,面对军队强大的齐将匡章和燕太子平,不得不求助赵武灵王,赵武灵王不愿为了燕国白白损耗赵国的实力,一边命令赵国军队不与齐国军队直接对阵而处于相持状态,一边对公子职假称齐国军队很强赵国不敌,让公子职向秦国求救。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派出大军兵分两路攻齐救燕,齐国大败,齐国军队退出燕国,第二年,燕公子职继位为燕王,是为燕昭王。
一场燕国内乱使赵国获取极大利益,赵武灵王运用灵活、高明的外交手段,解除了中山国对赵国都城邯郸的长期威胁,同时拆解了燕韩、燕与中山结盟的可能,使赵燕成为长期的盟友,最后还利用秦国大大削弱了齐国,可谓是一石数鸟,一举改变了四面皆敌的险恶外部环境,为将来国内推行“胡服骑射”改革,灭中山、夺取林胡楼烦奠定了基础。
推行“胡服骑射”改革,灭中山、夺取林胡楼烦开疆拓土
赵武灵王十九年(前307年),此时的赵国一边继续与各国交好稳固赵国周边环境,一边改革内政积蓄国力,而其他各诸侯国却是彼此攻伐混战,乱战成一团。
赵国西边秦魏结盟,秦武王派丞相甘茂攻打韩国宜阳,斩首韩军六万,攻克宜阳、夺取武遂,韩国议和请降,不久争强好胜的秦武王却在周王畿举鼎绝膑而死,秦武王无子秦国陷入内乱,赵武灵王趁机插手秦国内政,扶持迎立在燕国为质的秦公子稷回国继位,即后来的秦昭襄王,赵秦成为盟友。
赵国东南边楚、越、齐三国混战,先是楚越两国共同攻齐,但楚国临时毁约不出兵,越国与齐国战成一团,后齐国不敌向越国求和,齐越两国结盟共伐楚国,没想到被楚怀王大败联军,越王无疆被杀死。
而北边的燕国因燕昭王新君刚即位,正在修筑黄金台广招各国贤才,治理内政,试图恢复国力。中原各国连续混战,只有赵国和宋国没有参与,赵武灵王又与宋康王结成联盟,利用宋国特殊的地理位置牵制赵国的重点防范对象齐国、魏国和韩国,同时还迎娶了韩国王室的女子为夫人,自此赵国外部环境布局全部完成,赵武灵王终于开始在全国推行“胡服骑射”改革。
由于赵国的代郡靠近草原胡人部落,经常受到胡人骑兵的入侵劫掠,它们彪悍如闪电,来去无踪,赵国深受其害却也只能被动防御,因为诸侯各国包括赵国在内使用的是战国旧式战车,根本追不上胡人的骑兵。公元前302年,赵武灵王有鉴于胡人骑兵的灵活和迅捷,决定“以胡制胡”,在邯郸城提出“着胡服”“习骑射”的主张,下令赵国全国百姓抛弃长袍宽袖,改着胡服;淘汰战车,改习骑马射箭,取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此举一开始就引起轩然大波,遭到很多公卿大臣和百姓的反对和不理解,毕竟代表中原文明的赵国却向胡人蛮夷学习,还强行改变生活习惯穿胡服、吃胡饼等等,但在赵武灵王多年形成的巨大威望和决心下,改革依旧在全国得以推行。
“胡服骑射”的推行使传统的“步战”开始向“骑战”发展,从此骑兵成了封建国家的重要兵种之一,由于轻装骑兵速度迅捷、运动灵活、攻击性强,特别适宜在内地平原和北方草原地区作战,使得这次改革成为战国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影响的事件。通过“胡服骑射”改革,赵国建立起了当时唯一一支以骑兵为主的强大军队,从此国势大涨,成为战国后期唯一与秦国抗衡的强国。
此前,赵国经赵武灵王对国家人力、物力的重新发展整合,使赵国的军事实力得到极大提高。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攻打中山国,一路上赵军接连大捷,一直打到中山国的都城灵寿附近的宁葭,彻底控制了太行山的重要孔道井陉。
接着赵武灵王趁秦国王位争夺内战正酣的时候,西渡黄河,攻取了秦国与林胡接壤的榆中地区,此战获胜对秦国造成了严重的压迫之势,而林胡在与赵军的作战中损失惨重,林胡王不得不向赵国献出大量的良种马以求和,在得到大量林胡良种马补充后,赵国骑兵部队得到进一步扩充。
赵武灵王二十六年(前300年),在经过“胡服骑射”后,赵国骑兵军队日益强大,先后夺取了林胡和楼烦的大片土地,建立了雁门郡和云中郡,迫使林胡和楼烦不得不向北迁移,赵武灵王还派人修建了两道长城,以阻止林胡和楼烦的南下。通过一系列对胡作战,占领了北方草原大片领土,赵武灵王被胡人称为草原霸主。
赵惠文王三年(前296年),赵武灵王(此时已退位为赵主父)再次大举进攻中山国,中山王投降,存在数百年曾几次复国、号称战国第八大强国的中山国就此灭亡。战后赵武灵王将中山王迁往肤施(今陕西榆林),而此前失去大片领土的楼烦王不甘失去权势,于是联络肤施的中山王一起谋反,被赵武灵王所攻杀。
灭亡占领中山国,使赵国代郡和邯郸之间再也没有了阻碍,整个国家浑然一体,加强了赵国中央朝廷对全国的统治,赵国百姓对邯郸的向心力也更强了,赵国从此成为一个日益强大的统一国家,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而夺取林胡和楼烦大片领土设立雁门郡和云中郡,让赵国的领土扩大了一倍,不但使赵国与中原列强争霸有了广阔的战略空间,还拥有大片培养战马的优质草场,赵武灵王不愧为一代雄主,一手奠定了赵国强盛的基础。
壮年退位引发赵国内乱,一代雄主饿死于沙丘宫变
赵武灵王晚年非常宠爱他的第二任夫人吴娃,自然爱屋及乌喜爱吴娃所生的儿子赵何(后来的赵惠文王),而赵何从小聪明机巧,很有其母亲吴娃的智慧,这更加深了赵武灵王对他的宠爱。
关于吴娃有一个“梦中情人”的典故,赵武灵王十六年(前310年),赵武灵王在一个叫大陵的地方巡游,有一天,他梦见一个少女鼓琴而歌:“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荣。命乎命乎,曾无我嬴。”赵武灵王对这个梦中少女十分留恋,于是在酒宴上把这个梦向大臣们说了,还具体描绘了少女的形象。大臣吴广听说后,觉得赵武灵王说的少女很像自己的女儿孟姚,于是就把孟姚献给了赵武灵王,这个孟姚就是后来赵人所称的吴娃。
赵武灵王二十五年(前301年),吴娃去世,赵武灵王十分伤心。吴娃短暂的一生里给赵武灵王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但从来没有求过赵武灵王一件事,这让赵武灵王对吴娃很是愧疚,吴娃最爱她的儿子赵何,临死前求赵武灵王立赵何为太子,于是赵武灵王答应了吴娃临死前的最后请求,废掉了长子太子章,改立吴娃的儿子赵何为太子。
由于赵武灵王想全心专注于赵国对外激烈的军事斗争,再加上自己常常亲自带兵出征打仗,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有不测之危,到时候引起赵国大乱就不好了,这在赵国前几代国君即位时都发生过先例,所以想在自己有生之年让赵何提前即位,自己再送上一程,让政权平稳过渡。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前299年),正值盛年的赵武灵王(此时41岁)将王位禅让给年仅10岁的太子赵何,是为赵惠文王,自己则称代表着太上皇意思的赵主父。
赵武灵王的本意是想在赵国国内构建二元政治体系,他主军儿子赵惠文王主政,只是自己不再称赵王,且和儿子赵惠文王一起掌握赵国的军政,但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赵武灵王的这番设想很显然违背了封建国家政权结构的基本规律,最终导致了赵国内乱的发生。(关于构建二元政治体系赵武灵王虽然失败了,但日本战国时代的德川家康和德川家族却运用得炉火纯青)
赵王何即位时虽然年纪小,但经过重臣肥义的细心教导和辅助,再加上听政四年,已经懂得了如何治国理政,很有少年英主的样子。相反相貌秉性很像自己的长子公子章,在朝见小很多的弟弟时露出的萎靡颓废让赵武灵王十分痛心,公子章本来也是一个极其出色的太子,曾屡立战功,不到十五岁就统帅中军取得攻打中山国的大胜,其母韩夫人的贤惠持重也曾让自己着迷,所以面对无辜被废而毫无怨言的长子公子章,赵武灵王很想找机会弥补他,以减轻自己的愧疚之情。
不久赵武灵王封长子公子章为安阳君,派田不礼为相。赵武灵王还经常与公子章居住在一起,衣食住行均命人准备两份,公子章的仪仗用度与赵王何的几乎一样,赵武灵王突然表现出的对公子章的厚爱,让朝中大臣以为赵武灵王又有了新的打算,一些大臣于是暗中与公子章来往,而安阳君相田不礼本是齐国失势贵族,见公子章有重为太子的可能,认为机会来了也在一边鼓噪煽风点火,让已对王位心如死灰的公子章重新焕发野望。赵王何和重臣肥义对赵武灵王的举动和朝臣的动向虽然心怀隐忧,但并没有采取什么行动。
赵惠文王四年(前295年),赵武灵王打算把代郡分封给公子章,让公子章也称王。赵武灵王此举表面上是补偿、扶植公子章,其真实目的是想通过公子章以制衡赵王何,从而收回赵王何的国君实权,自己重新亲掌朝政,说到底是要夺回自己曾经放手的权力。赵武灵王在攻灭中山、夺取林胡、楼烦做了北方草原霸主后,又有了新的理想那就是做中原霸主,为此还曾亲自秘访秦国,了解秦王和观察秦政,而要实现这个伟大理想,就必须夺回王位重做赵王。当初将王位禅0让给赵何,本想做继续掌握权力的太上皇,没想到赵王何在肥义的辅佐下,逐渐取代赵武灵王成为赵国的中心和一号人物,失去权力和名位让正值壮年的赵武灵王十分失落和痛苦,渐渐变得不甘寂寞起来。
赵武灵王把要立公子章为代王的想法告诉了赵王何的老师肥义,希望取得他的支持,没想到遭到坚持法统、国家大义的肥义的反对,因为按照赵武灵王的想法,国家可能一分为三(赵武灵王重新执政、赵王何和代王章),赵国从此陷入内乱和血战,这是老臣肥义万万不愿看到的,于是在赵武灵王悻悻离开后马上把这件事告诉了赵王何,赵王何也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和肥义商议后加强了王宫警卫。
宗室重臣阳文君赵豹不受赵武灵王所喜,所以坚决站在了赵王何一边,提醒肥义和赵王何早做准备;宗室公子成当初因反对胡服骑射被赵武灵王闲置多年,赵王何即位后,在肥义的举荐下重获重用,自然支持肥义和赵王何;而大臣李兑是肥义一手提拔的心腹,他们共同组成了赵王何的支持力量。肥义知道赵武灵王的想法不会轻易改变,为防不测让公子成和李兑手持赵王何的兵符,将军队移往都城外,随时准备起兵勤王,同时让赵豹坐镇邯郸城,不许其他军队进城,肥义自己则收集情报、统筹安排。
另一边赵武灵王将讨封不成的消息告许了公子章和田不礼,想激公子章和赵王何争斗,自己再以调和的身份重新执掌朝政,公子章和田不礼果然不受激怨恨赵王何,再加上赵武灵王的默许,公子章决定采取夺权行动,此时的赵武灵王万万没想到事情发展的结果不是他所能承受的。
公子赵豹对邯郸的严防密守,使赵武灵王明白儿子赵王何有了防范,这极大地激起了赵武灵王的斗志,他已经把儿子赵王何当作了最大的对手。于是赵武灵王以在沙丘(今河北邢台)选看墓地为名,让公子章与赵王何随行,赵王何不敢违抗,到沙丘后赵王何居一宫,赵武灵王和公子章居一宫。
田不礼劝公子章先发制人,以赵武灵王的令符请赵王何到赵武灵王的宫中议事,趁机杀掉赵王何造成既成事实,肥义觉察到这里面可能有阴谋,决定由自己先去,如果预定时间不归则有变乱,立即派使者通知公子成和李兑率领军队勤王。肥义入宫后果然没有见到赵武灵王,却见到了公子章和田不礼,知道自己回不去了,幸亏早有准备。公子章和田不礼见赵王何没来一怒之下杀了肥义,决定再派遣使者调赵王何过来,如再不来就说明赵王何有了防范,立即对赵王何发动进攻。赵王何见肥义未归而使者又来,知道发生了事变,马上令心腹信期率军包围公子章所居住的主父宫,与公子章、田不礼及其党徒展开激战,而公子成与李兑很快也率军赶到沙丘,参与平叛,不久公子章和田不礼战败,田不礼逃亡宋国,公子章败退到主父宫被赵武灵王包庇收留,公子成、李兑、信期集合所有军队以平叛的名义将主父宫团团围住。
面对大门紧闭的主父宫,李兑想向赵王何请示如何处置,被公子成阻止,公子成说,如果请示赵王何,赵王何很难下达赶尽杀绝的命令,亲口诛其父兄,这样一来兵围主父宫、攻杀公子章就成了我们的罪过;如果不请示赵王何,自己处置,赵王何也一定会接受这个结果。李兑与信期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派兵攻入主父宫,诛杀了公子章及其党羽,赵武灵王不能制止。
在杀了公子章后,公子成和李兑将主父宫里所有的人包括宫女、仆役等全部赶出,只留赵武灵王一人关闭在宫中,不许他出宫,赵武灵王不甘受辱想要和宫外的军队一拼生死,但公子成等人只围不战,因为谁也不愿承担杀死赵主父的罪名。
赵武灵王就这样被围在内宫中,宫内本来就没有什么存粮,只剩下一些日常的水果点心,不过没几天就吃完了,怎么办,肚子饿得厉害的赵武灵王只好爬到树上去掏鸟窝,吃鸟蛋,不久树上的鸟窝也掏没了,又捉老鼠充饥,老鼠吃没了后赵武灵王再也找不到吃的了。公子成对赵武灵王断粮断水前后长达三个月之久,在确定赵武灵王必死之后才打开内宫为他收尸,就这样一代雄主赵武灵王在沙丘宫变中被活活饿死,终年四十五岁。
小结
赵武灵王虽然在处理继承人上出了问题,导致自己也在沙丘宫变中死于非命,但这场变乱很快被平定,赵国的整体实力并没有因此大损。
而赵武灵王通过以胡服骑射为代表的一系列措施,对赵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领域进行了一次大改革,使赵国在人力、物力等方面得以优化配置,极大地提高了赵国的军事实力;在位期间灭亡心腹大患中山国,夺取林胡、楼烦等地,使赵国领土增加一倍真正成为统一强大的中原强国;赵武灵王还亲自立了燕昭王和秦昭襄王两位国王,在众诸侯中威望极高是举足轻重的一代霸主。
当然赵武灵王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对赵国国家性格的塑造,给赵国注入了强国的基因,增强了赵国百姓对中央朝廷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赵国一跃成为当时的超级强国,赵武灵王实在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国君,也是战国时期最杰出的国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