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第四夜 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青年人在课题分离中产生了孤独感,他向哲人表达了疑惑。哲人说,人际关系的终点是共同体的感觉。也就是把对自我的关注,转变成对他人的关心。
人际关系中的矛盾,源于不能课题分离,各种关系缠绕在一起,产生了矛盾。不能将课题分离的原因在于认可欲求,为得到他人认可才去做某件事,本质是自我为中心的。
共同体的感觉指的是把他人看作伙伴,并能从中找到自己位置的感觉,共同体最小的单位是我和你,最大包括过去、现在和宇宙整体的一切。
要在人际关系中有共同体的感觉,需要把注意力放在更大的共同体上。
这种感觉建立在人的价值的基础上,人们往往认为,自己做了什么贡献才对他人有价值,其实不然,阿德勒认为,人的存在本身就是有价值的。
同时,要想达到共同体的感觉,不要去管别人合不合作,自己先做迈出第一步的人,与他人建立平等的横向关系。
把他人看作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就叫共同体感觉。
主张共同体并不是我们普遍印象中的“共同体”概念所指的既有范围,而是包括了从过去到未来,甚至包括宇宙整体在内的“一切”。
只要有两个人存在,就会产生社会、产生共同体。要想理解阿德勒所说的共同体感觉,首先可以以“我和你”为起点。
一味在意“他人怎么看”的生活方式正是只关心“我”的自我中心式的生活方式。
当我们在人际关系中遇到困难或者看不到出口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倾听更大共同体的声音”这一原则。
我们表扬或者批评他人只有“用糖还是用鞭子”的区别,其背后的目的都是操纵。
自卑感原本就是从纵向关系中产生的一种意识。只要能够对所有人都建立起“虽不同但平等”的横向关系,那就根本不会产生自卑情结。
正因为把人际关系看成纵向关系、把对方看得比自己低,所以才会去干涉。希望通过干涉行为把对方导向自己希望的方向。这是坚信自己正确而对方错误。
援助的大前提是课题分离和横向关系。在理解了学习是孩子的课题这个基础上再去考虑能做的事情,具体就是不去居高临下地命令其学习,而是努力地帮助他本人建立“自己能够学习”的自信以及提高其独立应对课题的能力。
首先应该进行课题分离,然后应该在接受双方差异的同时建立平等的横向关系。“鼓励”则是这种基础之上的一种方法。
人只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
人只有在可以体会到“我对共同体有用”的时候才能够感觉到自己的价值。
请不要用“行为”标准而是用“存在”标准去看待他人;不要用他人“做了什么”去判断,而应对其存在本身表示喜悦和感谢。
应不将自己的孩子跟任何人相比,就把他看作他自己,对他的存在心怀喜悦与感激,不要按照理想形象去扣分,而是从零起点出发。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能够对“存在”本身表示感谢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