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梦空间》烧脑!也许是因为我们太认真了
近日作为诺兰月的收官之作,克里斯托弗.诺兰在10年前首映的超级神片《盗梦空间》掀起重映。作为被好莱坞认可的顶级导演,现年50岁的诺兰,在40岁的时候,便完成了许多伟大导演一生难以望其项背的事业。而《盗梦空间》这部影片,则被许多电影人认为是诺兰职业生涯中的巅峰之作。但是因为诺兰向来以刁钻的逻辑讲故事,所以但凡诺兰的影片,总会伴随着各种复杂的“科学说明”,即便是像执导诸如《蝙蝠侠系列》的超级英雄影片,诺兰也会给影片加入深刻的“超级英雄价值观"。
所以诺兰的电影,在很多影迷的心中,烧脑、难懂、复杂成了不可或缺的标签。而今天我们要说的《盗梦空间》,就是诺兰职业生涯中,10部长片里烧脑的代表作。这部影片通过潜入人的梦境,勾勒影片的故事空间,并以梦中梦为叙事元素,构成了影片的多重平行空间叙事逻辑。这部影片的叙事逻辑非常精巧,以至于很多影迷惊叹于诺兰的叙事手法而无法自拔,甚至许多影迷将弄清其中的空间和时间逻辑,当作了观影的最大的乐趣。
对这种观影现象周游君不予过多的置评,毕竟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偏好。但是因为一些“资深发烧”影迷过多的炫耀自己观影的技能和体验,而使得许多普通观众,对这部诺兰的神作望而却步。甚至于下定决心观看这部影片后,也不能抱着平常心进入影片的故事,因为有着先入为主的观影理念影响,造成了不能以一个正常的观影者姿态观看影片,而是以一个“揭秘者”的姿态进入影片。这种“认真”考究的态度,让许多影迷错过了《盗梦空间》这部影片最精彩,也最容易理解的部分。
“炫技”是诺兰作为大师级导演热衷的创作手法,但是绝不是他影片的内涵。我们要清楚电影是一部艺术作品,无论在影片中的拍摄手法还是故事逻辑,导演永远有着属于他的一条内核主线。“烧脑”的《盗梦空间》也是如此,这部影片中看似是一个团队的“盗梦:故事,其实最终呈现给观众的,却是“人生如梦”的影像意境。接下来我们主要通过影片中的“梦中梦”之间的空间和时间逻辑,以及几个细节进行分析诺兰如何在精巧的逻辑中,悄悄的在观众的潜意识里,勾起“人生如梦”的共鸣。
由莱昂纳多饰演的盗梦师柯布第一次带筑梦师阿德里安进入梦境时,他问阿德里安,你还记得是如何来到这里的吗?而这就是导演诺兰定义的梦境和现实的差距,当你不记得现在的事情是如何开始的时候,这往往意味着你在梦境当中。在这里我们每个人可以回想一下,我们记得我们的人生开始时,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的吗?如果不借助父母的回忆,不借助视频资料的再现,很多人最初的人生记忆,应该是在3岁之后了。从这个对比中,我们是不是清晰地意识到“人生如梦“的主题了。
然后我们再继续影片中的“盗梦”计划,在影片中,所谓的“盗梦”计划已经不再是简单地从梦中窃取信息。而是盗梦团队,希望通过给目标费舍注入有目的的潜意识,而让他做出解散父亲公司的决定。而这个计划,在众多盗梦人看来,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是资深盗梦师柯布却坚信是有办法完成的。但是要想完成这个任务,就必须潜入目标的至少第三重梦境。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随着梦境的加深,人的抵抗意识会减弱。
那我们再来聊,人为什么会抵抗呢?因为在现实世界里,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身份,这个身份分为几个维度,分别是家庭亲情一个维度,事业一个维度,而除此之外还因为贫富的而不同,而有一个社会维度。而这些维度最终构成每个人的身份意识,而这个身份意识,就是属于每个人的自我人生。但是这个有多重外界因素构成的“我”是最真实的自我吗?诺兰在影片中没有具体给出答案,他而是带着这种疑问,直接将观众带入了层层梦境。那么又为什么随着梦境的加深,目标人物的意识抵抗会减弱呢?
这里我们从影片中看到的景象是,随着梦境层次的加深,人的意识会变得越来越纯洁,而更接近于不受外界影响的自我。这个自我,就是每个人如影随形的潜意识,也可以被认为是每个人在不受外界影响之前的,纯粹的自我。这个自我在梦境的深处,也随着自我的成长而发生变化,这个自我和现实的自我是平行的存在于两个空间里,同时也相互影响,但是却无法相互取代。这个场景是不是也呼应着“人生如梦”的主题。
特别是随着梦境的加深,最终盗梦者有可能会进入梦境的终极空间迷失域。而迷失域最大的特点在于,置身于此的人,如果不是借助道具的话,已经无法分清梦和现实。所以到达迷失域之后的人,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他们无法区分梦境和现实,所以他们也无法有意识的主动的自杀而回到现实世界。或者说因为他们已经无法区分梦境和现实,而不敢于自杀,而换取生存空间的轮回。看到这里时,我们不得不惊呼导演诺兰的伟大。我们在现实的生活中,死亡之后会怎么样呢?如果从纯粹科学回答,现在的科学手段根本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所以这不正是人生如梦的主题在影片中的又一个体现吗!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诺兰“盗梦”的故事,绝不是为了满足银幕前观众的好奇心,他在银幕上所营造的梦境空间,最终要给观众讲述的,不是难懂的“盗梦逻辑”,而是人生如梦的况味意境。影片中的男主角盗梦师柯布,经常会去梦境中和自己的妻子相会,在盗梦的场景中,柯布的妻子经常会成为一个破坏者出现,而此时的妻子,仅仅是柯布的意识幻化出的幻想。
但是在人生的过程中,每个人过什么样的生活,是不是很多时候也和他的自身情绪和意识形态有关呢?每个人的意识,除了会影响自己之外,也会影响身边的人,当一个人多疑时,他发现身边的人都想害自己,当一个人心中无私时,又发现天地都是广阔的。所以每个人的人生体会,其实也是自我意识的修为。而这是不是又和人生如梦的主题相呼应呢。
在影片的结尾处,柯布在桌子上的梦境标志物陀螺一直旋转。很多影迷将这个场景解读为是导演诺兰留给观众的一个开放式结尾,但是在周游君看来,这其实就是诺兰对人生如梦最好的表述。在跟随着银幕里盗梦的故事,历经几重的梦境后,银幕前的观众已经被复杂的逻辑绕的不知身在何处。而此时看到诺兰在银幕上放出了梦境的标志物,观众们就好像看到了分清梦境和现实的“救世主”。但是诺兰却在此时让影片戛然而止,并留一个给观众看似开放式的结局。实则是诺兰对影片核心的又一次升华,银幕上分不清的梦境和现实的结局,不正是对“人生如梦”最好的解读吗?
这就是诺兰影片的伟大之处,一个复杂的故事,讲述一个简单却诗意的景象。他用一部“烧脑”的电影,给了“人生如梦”最好的解答。此时你心中的那个陀螺是不是应该继续转下去呢?这就要看你敢不敢勇敢的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