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良将与五虎大将的污点和败绩:公允评判,哪些是不可原谅的?

  《三国演义》中的吕布生得器宇轩昂,头戴紫金冠,身骑赤兔马,手舞方天戟,以一己之力挑战十八路诸侯,武力值爆表的形象深入人心,民间因此流传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一说。

  演义中的吕布武力之高,是关羽持青龙偃月刀和张飞联手夹攻,大战三十回合仍然无法战胜的,也正是这一战奠定了吕布三国第一名将的实力。

  拥有“辕门射戟”神技的吕布是演义里的武力标杆。然而有那么一位后起之秀,在潼关之战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幸得曹洪拼命阻挡,曹操才不至殒命枪下,这位后起之秀正是“锦马超”。

  

  凭野心反曹,认贼作父

  马超的威猛令曹操及其部将大为震惊,曹操甚至感叹马超“不减当年吕布之勇”,更叮嘱手下部将务必倍加小心,于是民间又有这么一句:一部三国,前表吕布,后表马超。

  演义里的马超出场时年仅十七岁,英勇无敌的翩翩美少年不仅拥有一流枪法,而且剑法冠绝群雄,百步之内箭不虚发。在马腾被曹操诱杀之后,马超为报父仇,毅然联合韩遂起兵反曹。

  在尊刘贬曹的演义里,马超归属代表正统与正义的刘备阵营,颜值与武力兼备,是一位英武忠勇又令人敬佩的大孝子,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历史上的衣带诏事件发生在公元200年春正月,当时的马腾还是西凉的一方割据势力,并未参与密谋除掉曹操。即使表面上接受朝廷招安,马腾也只是派儿子入朝为质。

  马腾与韩遂曾结为异性兄弟,二人亦同甘共苦过,终因摩擦不断而上升至两军互相攻杀,韩遂更是杀害了马腾的妻与个别子女。西州这两个强盛的诸侯反目成仇,令凉州、关中一带不得安宁。

  公元208年,曹操派人调停,马腾答应入朝任卫尉并移驻西凉槐里,其长子马超获封偏将军,留守槐里统领马腾的军队。三年后,曹操派军攻击汉中的张鲁,大军将要借道马超的驻地。

  

  马超认定此乃曹操假途灭虢之计,目的就是要剿灭西凉军阀吞并西凉。马超决定拉拢杀母杀弟的仇人韩遂反曹,但此时马超的父亲和其他两名兄弟都正在朝中供职。

  事实上,不只是父亲与两名兄弟,马家族亲一共两百余口人在马腾入朝之时,也一并被迁往邺城,处于曹操的控制之下。可惜,这两百多名族亲在马超眼中,微不足道。

  怀揣争雄野心的马超劝韩遂舍弃入朝为质的儿子,甚至在信中表示自己也会与马腾断绝父子关系,认韩遂为义父,结成异性父子一同起兵对抗曹操。

  

  弃族亲不顾,卖友求荣

  公元211年三月,马超与韩遂联合西凉、河东各路军阀,纠集十余万人起兵屯驻潼关。同年七月,曹操亲自领兵前来平叛,最终成功离间马超和韩遂塑料一般的“父子情”。

  战败的马超逃往汉中,寄居张鲁门下,后因理念不合,竟然暗中离间张鲁及其部下,意图带着从张鲁那里撬来的人另立山头,并伺机抢占汉中东山再起。

  公元212年,张鲁派遣手下大将杨昂襄助马超,已经兼并陇西、汉阳等郡县的马超集结万余人,在围攻凉州刺史韦康于凉州冀城,继续与曹操叫板。

  

  同年五月,眼见招揽无果,忍无可忍的曹操下令抓捕马超在邺城的族亲,随后马腾及其儿子马休、马铁被斩杀,夷灭三族。一家两百多口因为马超的野心,就此枉送了性命。

  马超的所作所为,更引得一位八十二岁的老妇人痛骂,直斥他是背父逆子,弑君之贼,天地难容,怎么还有脸出来丢人现眼?老妇骂得相当直白,而屡遭挫败的马超亦有所收敛,但不多。

  声名狼藉的马超与张鲁反目后逃至氐中,恰逢刘备围攻成都。刘备为尽快攻下成都,邀请马超加盟。马超挥师进入益州,兵临成都,帮助刘备拿下整个益州。

  

  一同投靠刘备的,还有跟随马超多年的彭羕。彭羕被派驻蜀地的偏远地方任职,彭羕自觉受到亏待,心生不满,一气之下向马超抱怨刘备年迈失智。

  马超将彭羕的埋怨一字不漏告诉刘备,最终导致这名曾与他出生入死的部下被盛怒的刘备处死。尽管马超卖友求荣,亦得到刘备给予的极高待遇,可终究未受重用。

  “史学三裴”之一的裴松之在为《三国志》做注时,曾经旁征博引多方记载,结合三国人物对马超的评价。最终,总结出刘备不敢重用马超的原因——仁者必有勇,但马超勇而无谋,勇而不仁。

  

  无视军令,自私自利

  作为名震三国的蜀汉五虎上将之一,马超却是将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占全了,哪怕是同为曹魏五子良将的徐晃和于禁都相形见绌。

  公元219年,曹操为解樊城之围派徐晃驰援襄樊,并令徐晃将孙权意欲偷袭关羽的消息透露给关羽,促使鹬蚌相争,曹操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可惜徐晃并不这么认为。

  徐晃率一众新兵攻击关羽,几场鏖战下来,关羽落败,曹军也蒙受重创,反而让孙权吞并关羽的地盘。樊城之围虽解,但徐晃执意擒杀关羽以此扬名立万,罔顾军令却是不争的事实。

  

  徐晃是贪功冒进视军令如无物,素有“执法严明”之名的于禁则可以说是深谙严于律人宽以待己之道了。曹操麾下的众多武将之中,于禁是唯一拥有代表天子亲临权力的武将,他在武将中的地位之高可想而知。

  公元206年八月,于禁的多年好友昌豨反叛,于禁和夏侯渊奉命领兵前去征讨。昌豨眼见曹军势大,前来平叛的其中一人又是自己的好友,于是心很大地打开城门再次投降。

  按律,身为东海太守的昌豨叛了又降,应发往许昌听候曹操发落。于禁不屑于昌豨的投降,更认为自己应大义灭亲才不至于“失节”,便不顾众将反对,私下斩杀了昌豨。

  

  樊城之战爆发的时候,曹操先是派于禁率领三万大军与庞德一同支援曹仁。曹仁却错误地让援军驻扎在低洼地,倾盆大雨之下,关羽的水攻让尚未踏上战场的援军溃不成军。

  庞德被俘之后,宁死不屈,终被关羽斩杀。与曹操相知三十年、曾经不屑好友轻易投降、一向治军严明的于禁,率军向关羽投降,可谓跪得比谁都快。

  虽然说人非圣贤,但就如同刘备留给刘禅的遗诏所说,勿以恶小而为之,所以无论是四恶俱全的马超,还是小巫见大巫的徐晃和于禁,都不是一句“孰能无过”就能轻易翻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