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愿所有的青春都被温柔以待
还记得初次读《悲伤逆流成河》这部小说是在初二的暑假,那时候懵懂无知却也因其中的故事而情绪失控,泪流不止。如今已经是一名大一学生,再读这部小说时,心情还是如打翻了的五味瓶,五味杂陈。
在读这本小说的时候,我总感觉自己就是易遥,我仿佛在和她一起生活,一起呼吸,一起感受痛苦感受悲伤感受孤独,一起活在自卑的世界里一直渴望被爱,一起体验着这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生。
印象中郭敬明的作品都是尖锐而深刻的,似乎总是猝不及防地就把他的感受、他的心情传达到我们的脑海,我们的心海。让我们不得不去接受他的观点,接受主人公的快乐与悲伤。他极会讲故事,他把自己讲进去,把朋友讲进去,把悲伤讲进去,后来又把读者讲了进去。从最初阅读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再到《夏至未至》以及如今的《悲伤逆流成河》,无一不使我在寂静的夜里暗自痛哭,因心疼他笔下的人物而彻夜难眠。
谈及《悲伤逆流成河》,我们可能会觉得它过于黑暗与消极,因为它讲述的是一个在青少年之间极为敏感的话题—校园霸凌,而悲伤就注定是此书的结局。三个青年分别放弃了自己的世界,存活下来的顾森西也最终看透了世间的真真假假,着实令人唏嘘不已。仿佛就在昨天,齐铭还很温柔地穿过清晨的迷雾递给易遥一杯热牛奶,又踩着夕阳问易遥要一起回家吗;不知从哪儿蹦出来的顾森西又敲打着易遥的头,在她耳边说着甜言蜜语。然而,也正是这两个曾给易遥生活带来过希望与光明的朋友,在易遥最脆弱的时候给了她致命的一击,让她对这个世界仅有的一丝幻想也荡然无存。
布朗宁曾说:“拿走爱,我们的世界将会变成坟墓”。那么我想,易遥就是一直生活在坟墓里的吧。四岁的她,本该被父母捧在手心里,却遭到父亲无情地抛弃,从此便生活在母亲无尽的谩骂声中:“你怎么不去死?”这或许是她最常听到的声音。此外,母亲特殊的工作也使得母女俩饱受弄堂里的人无情地嘲讽。还好,还有齐铭,他就像易遥生命里的小太阳,替她清除阴霾,送去温暖与光明。然而,灾难依旧纷至沓来。
因一场意外,易遥的母亲不幸身亡。她似乎不用再受到母亲的责骂了,但是,这一次,她是连母亲也没有了。本该是纯洁无暇的校园,流言蜚语却铺天盖地,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死死地困住易遥,让她无法逃脱。而这一切只因同班同学唐小米的忌妒。
而时间似乎可以冲淡一切不美好的记忆。
齐铭追求到了情投意合的学霸森湘,而易遥也收获了森西的关爱,日子仿佛归于了平淡。丹纳说:“有一种超于一切之上的动力,就是爱;因为她能促成另外一个人的幸福,把自己的幸福隶属于另一个人,为了增进他的幸福而竭忠尽智。”森西简短的问候使易遥都感到无比满足,轻微的动作使易遥感知到消逝已久的幸福,顾森西每天十来分钟的陪伴让易遥心灵的重创逐渐消失。
然而令人绝望的是,唐小米的阴谋并未从此停止,被嫉妒冲昏了头的她找来社会人士玷污了单纯的森湘并嫁祸给了易遥,从此,美好对于易遥来说已是可望而不可即。当顾森西歇斯底里的朝易遥喊着“我姐姐她比你干净,你就该代替我姐姐去死”的时候,当齐铭冷冰冰的和她说让她去自首的时候,我好像能透过纸张感觉到易遥的心碎,那本就已经百孔千疮的心脏悄悄地裂开一条缝,再然后裂痕疯狂的蔓延,疯狂的爬满了心脏,然后一下子,全部碎掉,最后才后知后觉的心痛。易遥的世界,就此崩塌。她渴望证明清白,她想起了母亲,她想找寻母爱,她想永远地离开这个黑暗的世界。于是,她选择了死亡。
小说里,白马王子与灰姑娘的故事是很常见的,结局也往往是灰姑娘与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而在小四的笔下,灰姑娘始终是灰姑娘,她到不了殿堂,也做不了公主,仿佛痛苦本就属于她。我开始有些不明白,为何小四要如此冷漠,为何不给小说一个完美的结局?
于是,我在脑海里开始构想自己的美好式结局——易遥和顾森西走到了一起,齐铭也幸福地迎娶了顾森湘...的确够美好的,可是,当我回头再读这本小说时,竟发现我的结局与小说的故事格格不入。我该承认,这本该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它就本该有一个悲伤的结局。小四的笔下,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甚至是每一个符号,都在散发着悲伤的气息,就像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一开始就注定是个悲伤的故事。
正如那句话所说,”如花一般灿烂的美好青春本该是阳光下最耀眼的存在,然而未成年人正在用他们的方式伤害着彼此。“在我们身边,各种霸凌事件也屡见不鲜。有很多青少年受到不同层次的校园暴力,这些青少年的青春就如同陷入黑暗沼泽里一般,很多人在这种精神折磨之下走向了死亡。霸凌不是权力,亦不是耍酷,它不该存在于天真烂漫的青春世界。青春,亦不该由悲伤来书写。
本书格调虽然有些悲伤,但是它却直面了校园霸凌这个敏感的话题从而成功地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起青少年的成长。生而为人,我们都该善良。我也真的希望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谁,无论过着怎样的生活,都会温柔地对待每一个人的青春。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