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结婚将来真的很惨吗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传统的婚恋观在日新月异地革新着,近日互联网上逐渐出现这样一种“躺平”的观点:不结婚,一个人毫无压力地过日子,比起拖儿带女养家糊口,不是轻松的多吗?
第一次看到这种论调时,我惊讶得冷汗直流。女大当嫁,男大当婚,这可是中国几千年来延续下的传统人生观,是我国亿万人口发展壮大的基石,而这块基石在今天的新时代青年面前,似乎要开始摇摇欲坠了。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接受了父辈的这种思想,而我们似乎从未深刻地思考过这个问题:组建家庭真的是必要的吗?把这个问题拿给他们,他们未必也能说出个所以然来。只是因为这种娶妻生子的观念太牢固,以至于我们都“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依我愚见,我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寻找幸福。而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婚姻并不一定是唯一一条可走之路。结婚可以获得幸福吗?向周遭的人群望去,答案是肯定的。和对的人结婚后半生会幸福圆满,用知乎上一句名言说就是:“感觉有了盾牌,也有了软肋”。拥有值得依靠的,值得托付感情的人,在多数人眼中都是一件浪漫的事。
而当代许多年轻男性,例如我自己,虽对这种动人的幸福感充满了期许,但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下不免还是做好了孑然一身的准备。我的一位学长在考上西工大的研究生后喜不自胜,同时处了四年的女朋友觉得已经到了可以谈婚论嫁的地步,向他提出的彩礼却让他如同被胡屠户扇了一巴掌般从喜悦中惊醒,两人商讨再三后决定分手。我们都向往美丽的月亮,却无可奈何地只能握紧手中的六便士。
我和学长都是小镇青年,家里如果要拿出一套房子,一辆拿得出手的车,一笔让双方都能挂得住面子的彩礼.....一个新生家庭的幸福,可能是建立在另一个家庭的痛苦之上的。更别说婚后的柴米油盐,日用百货,孩子的教育费用,夫妻偶尔的轻奢消费.......如果获取幸福的代价如此高昂,不结婚也许活得会更轻松。
而互联网上更多的此类声音是来自女性的,随着近年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不断争取自己的权利,面对婚姻,她们显得更加具有反抗精神,女性要在事业上更上一层楼要付出比男性更高的代价,生孩子更是会大概率牺牲掉自己的前程。而且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父辈总是会对女儿的婚姻施加更大的压力,将“没人要”这一愚昧的观点强加在晚婚女性身上,这使得女性在逼婚下比男性更加苦不堪言。
现身说法:我姐姐就是逼婚的受害者之一。二十五岁的她一直忙于工作,对结婚较为漠视。过年对她这样的未婚年轻人来说简直是一种煎熬,过年期间在亲戚朋友的“热心问候”和父母的冷嘲热讽下她在家待了四天,最终难敌巨大的心理压力,抛下一句“大不了我不结婚了!”就回了公司。看到这样的她,我感到心疼的同时不免有种兔死狐悲的凄凉感。
看过了年轻人的看法,我们再来看看已经在经历不婚生活的中年人。去年暑假我爷爷心血来潮地要我爸带着他去找自己多年未曾联系的一位老同事。寻街访户半天,我们终于找到了这位已经八十八岁的老人。在我爷爷和他握着手激动地忆往昔峥嵘岁月时,他的儿子阿郎(化名)热情地接待了我和我爸,聊天时我们得知已经五十九岁的阿郎已经退休但居然尚未娶妻生子。
阿郎看出了我们的惊讶与疑惑,笑着说一个人活着更自在。现在家里依然是多年前的一家三口,他就靠着自己在厂里的退休工资同父母一同过着清贫的日子。我很难说清阿郎是否对自己的现状感到幸福,但三个垂垂老矣之人共处一室,这,一想到他们的未来,我竟产生了一丝恐惧。
我姨夫的一个朋友老陈也是未婚之人,他生性活泼开朗,但对婚姻表现不出一丝的兴趣。这个人平生最大的乐事便是游山玩水,秦岭三十座山峰,他去过二十七座,我姨夫就是在一次爬山时结识的他。我偶然在姨夫家里和他攀谈过,他新奇的人生观令我印象相当深刻。他清清嗓子,一本正经的好似在传道:“别让循规蹈矩束缚了你的梦想,游历千山万水,看遍世间参差百态,也未尝不比他老婆孩子热炕头来的幸福。”
直到去年冬天我才收到一个令人悲痛的消息:老陈脑溢血去世了。但放眼望去他的一生,似乎也并无遗憾。
不结婚真的会很惨吗?这个问题已经有了答案。结合男性和女性的看法,可以看出年轻一代人面对婚姻驻足不前的原因并不是出于对婚姻本身的恐惧,而是对生活加于自身庞大压力的恐惧。
不结婚,晚年生活无儿无女,日常起居必然不会便利,疾病意外更是万万不能遇到。但只要结了婚,目前面临的困境在年轻人看来更为可怕。这只是我作为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片面看法,不结婚对我而言只是无奈之举;而在乐观主义者那里,不结婚代表着另一种无限的可能性:没有用来束缚自己手脚的责任感,这个世界正如星辰大海般等待着他们去遨游探索。
正如我上文所言,不结婚只是人的一种选择。老了以后我们会很悲惨吗?有这个可能。但至少目前看来,不结婚会使我们这些边缘人生活得更幸福。
没有一本书上写着人生的意义和快乐在于结婚,但漫漫人生路上,确有许多人告诉我要去寻找自己的幸福。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