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斯拉已经被金刚殴打了半个世纪?

  《哥斯拉大战金刚》终于来了,哥斯拉VS金刚,称得上是怪兽圈的巅峰对决。

  与哥斯拉相比,大家可能更熟悉作为怪兽始祖的金刚,恐怕人们对哥斯拉的印象还停留在庵野秀明执导的《新·哥斯拉》(手办爱好者的心头好)。

  哥斯拉不只是空壳的怪兽,他也有着精神内核。他燃烧生命(一遍遍挨揍)治愈着一代代观众,在《哥斯拉大战金刚》上映之际(观影前要做好功课啊!),请随响指一起探寻哥斯拉的隐秘往事......

  哥斯拉是怪兽,也是核武器的象征,还是核武器的受害者。

  -本多猪四郎

  怪兽哥斯拉在大银幕上的首次登场,是在1954年由田中友幸担任制片人、圆谷英二担任特技导演、本多猪四郎执导的《哥斯拉》电影中。

  ·《哥斯拉》海报·1954年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沉睡在深海的怪兽哥斯拉在人类氢弹实验中苏醒过来后,登陆日本,大肆破坏城市,最终被人类科学家研制的化学武器消灭的故事。

  作为哥斯拉系列电影的开山之作,本片的最初构想由被誉为日本特摄之神的圆谷英二提出。圆谷英二以电影摄影师的身份进入日本电影界,随后转战特摄技术领域。

  他在创作生涯中不仅提出了首部哥斯拉怪兽电影的制作构想,还在后续的哥斯拉系列电影中多次以特技导演的身份参与电影创作。

  圆谷英二还是《奥特曼》系列之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圆谷英二通过观看美国电影《金刚》获得了创作灵感,产生了制作一套超越人类认知的巨大生物袭击人类的电影的构想。

  《金刚》·1933年1953年,一部讲述远古蜥蜴恐龙遭到辐射后变得巨大,从海上登陆袭击城市的美国电影《原子怪兽》在日本上映,让圆谷英二看到了制作本土怪兽电影的可能性。

  《原子怪兽》·1953年随后,在制片人田中友幸的协助下,他设定了原始恐龙被氢弹实验辐射复活后,袭击东京的情节。他又以让演员穿着怪兽皮套戏服,在微缩城市模型中表演的特摄手法拍摄,最终促成了哥斯拉怪兽在大银幕上的诞生。

  1954年版《哥斯拉》拍摄现场首部《哥斯拉》一经上映便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哥斯拉》从《金刚》和《原子怪兽》中吸取了创作灵感,“第五福龙丸”号事件又激起日本民众内心深处对于核武器的恐惧,这共同促成了《哥斯拉》的大热。

  1954年3月,美国在太平洋中部的比基尼环礁上秘密试爆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枚氢弹。日本一艘名为“第五福龙丸”的远洋鲔鱼船,因停在比基尼岛环礁,而遭受美国试爆氢弹所产生的高能放射性降尘,最终导致船员死亡,史称“第五福龙丸事件”

  “第五福龙丸”事件元凶:Bravo核试验怪兽哥斯拉的整体外形借用了传统恐龙骨架的基础,又在其面部和皮肤的处理上采用了大量粗糙、不规则的颗粒状纹理。这样的外形设定,使哥斯拉头部显得十分臃肿,如同原子弹爆炸后产生的巨大蘑菇云,哥斯拉的表皮也营造出一种生物受到核辐射后皮肤溃烂的视觉效果。

  《哥斯拉》·1954年这种富有视觉表现力的怪兽造型,足以激起日本观众内心深处对核武器的恐惧。哥斯拉对城市街道的无差别破坏,以及人类武器对怪兽毫无作用的电影情节,亦凸显了日本民众在核武器恐怖力量面前的无力感。

  作为世界上唯一遭受原子武器攻击的国家,日本对核武器有着强烈的恐惧心理,而将这种情绪具象化的怪兽哥斯拉,不仅是电影特摄技法制造出的银幕恐怖形象,更是“一个民族在沉痛和彷徨之后的集体式追忆”。

  用对哥斯拉的恐惧代替核武创伤后的威胁,让人们在观影后能得到情感宣泄,哥斯拉用他的生命治愈着一代又一代日本人。

  一般来说,哥斯拉系列电影以1984年上映的电影《哥斯拉》为分界线(1984年上映的《哥斯拉》与1954年的首部哥斯拉作品同名,均写作“ゴジラ”,却是两部情节完全不同的电影)。

  这将哥斯拉系列电影划分为“昭和系”与“平成系”两个不同时期阶段,其中昭和系指的是1954至1975年间制作拍摄的15部哥斯拉系列电影,而平成系则包括1984年版《哥斯拉》在内的后续14部作品。

  历代哥斯拉(点图看高清版)昭和系中的哥斯拉被塑造成一种“怪兽明星”的形象,通过让哥斯拉与各种各样的敌人对战,展现哥斯拉的力量和能力。影片大多以战斗为核心,也一定程度表现了环境污染等现实问题。

  昭和末期,哥斯拉逐渐开始成为维护自然秩序的“正义怪兽”形象。并且,为了吸引年龄较小的观众,一些作品中也加入了更加低龄化的有趣情节。

  凶猛又呆萌的昭和哥斯拉1955年上映的《哥斯拉的反击》是整个哥斯拉系列电影的第二部作品,它与前一年上映的《哥斯拉》共同构成了整个系列的源头。

  相比前作,《哥斯拉的反击》将故事背景从政治中心东京转移到了工业城市大阪,影片在剧作上基本承袭前作“怪兽出现——破坏城市——人类与之对抗并将其打败”的叙事结构,只是在人类打败哥斯拉的方式上与前作有着不同的设定。

  《哥斯拉的反击》·1955年在影片中,哥斯拉没有像前作一般被人类发明的氧气破坏剂杀死,而是被人类冰封在了雪山下。这种以自然之力终结哥斯拉的设定,扭转了前作只有核武器才能对付哥斯拉这种以核制核的主题设置,强调人类应当重视自然力量,完成了从以核制核到重视自然力量的价值转变。

  1962年上映的《金刚对哥斯拉》是第一部彩色的哥斯拉电影,由日美两国联合摄制,哥斯拉站在日本民族主义立场上与来自美国的巨猿决一雌雄。本片在对影像风格的处理上大大削弱了前作营造的恐怖氛围,转而以科幻冒险电影的元素呈现,影片结尾,哥斯拉与金刚的对决场景也显得滑稽幼稚。

  《金刚对哥斯拉》·1962年从《金刚对哥斯拉》开始,后续的哥斯拉电影逐渐弱化了严肃深刻的国族主题,在风格上朝着低龄化儿童电影的趋势发展,哥斯拉形象也不再是族群话语和民族恐惧心理的化身。

  在1964年上映的《三大怪兽:地球最大决战》中,哥斯拉一改“破坏者”的形象,不再对人类社会进行无差别破坏,而是加入人类阵营,为了保卫地球而同邪恶怪兽展开战斗,最终成为一只活跃在大银幕上的正义怪兽。

  这种正面形象贯穿了后续推出的所有昭和系哥斯拉电影,使这一时期哥斯拉系列电影主打低龄化观众的儿童电影基调得到了延续与巩固。

  昭和系哥斯拉逐渐成为“儿童之友”虽然1971年拍摄的《哥斯拉对黑多拉》再次回归严肃深刻的社会性主题,但这一部电影也难以改变昭和系的哥斯拉电影沦为儿童片的事实。

  与此同时,日本家庭娱乐业的生态环境也在逐渐发生着改变。电视在日本民间市场得到进一步普及,院线电影不再是日本观众进行影像消费的唯一选择,主打电影银幕的哥斯拉电影市场份额遭到缩减。

  再加上哥斯拉系列电影创作灵感枯竭,以及制作水准不断下滑,该系列在20世纪70年代逐渐走向低谷,东宝公司1975年推出《机械哥斯拉的反击》之后也暂停了哥斯拉系列电影的制作。

  1984年,也就是哥斯拉电影诞生30周年之际,东宝公司重启了哥斯拉电影系列。作为平成系的开篇,1984年的《哥斯拉》不仅在片名上沿用了系列首部作品的标题,而且在主题风格上也回归了最初的作品基调。

  恢复霸气的哥斯拉·1984年在这一时期,平成系的哥斯拉基本告别了“正义怪兽”的设定。20世纪90年代,哥斯拉回归了最初的破坏者形象,象征着人类面对天灾时的无力感。

  平成系的哥斯拉电影的制作技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除了哥斯拉的外形更加写实外,新兴的CG技术也被加入到了作品中,配合传统特摄技法来展现新时期哥斯拉的银幕风采。

  重拾“初心”的平成系哥斯拉东宝公司原本想以1995年《哥斯拉VS戴斯特洛伊亚》中的“哥斯拉之死”作为整个哥斯拉电影系列的终点。

  然而,1998年,由好莱坞著名灾难片导演罗兰·艾默里奇指导的电影《哥斯拉》招致了日本观众的强烈不满,导致东宝公司决定再次重启哥斯拉电影系列,并于1999年推出了《哥斯拉2000》,通过主打哥斯拉复活的概念,开启了新世纪的哥斯拉系列电影篇章。

  着眼全球商业电影市场的好莱坞片商,自然不会放过哥斯拉这个极具商业价值的怪兽IP。1997年,美国版《哥斯拉》电影开始拍摄,担任本片导演的正是以灾难片见长的德国导演罗兰·艾默里奇。

  罗兰·艾默里奇艾默里奇以执导视效灾难大片闻名世界,此番拍摄美国版的哥斯拉电影期间,他也借助其惯用的视觉手段,打造了一部极具好莱坞视听风格的特效怪兽电影。

  1998年5月,这部电影登陆北美地区院线,随后陆续在全球其他国家地区上映,最终收获了3.79亿美元的票房成绩。

  作为日本哥斯拉电影的首部美国翻拍作,影片的商业表现可圈可点,口碑上却惨遭滑铁卢,负面评价铺天盖地,尤其对日本观众而言,这种负面情绪尤为突出。

  《哥斯拉》·1998年日本观众对本片的不满主要在于电影中哥斯拉的怪兽形象。在他们看来,无论是外形上,还是设定上,美国版本的哥斯拉都与日本原版相去甚远,尽管好莱坞利用其强大的电影工业塑造出了影史第一头全CG制作的怪兽哥斯拉,但日本原作赋予哥斯拉的那一系列符号化设定在本片中几乎荡然无存。

  艾默里奇的《哥斯拉》将舞台背景设在了美国大都市纽约,哥斯拉原本因美国核试验而诞生,在这部电影中却变成了遭到同样拥有核能的法国核试验影响后,变异巨大化的两栖爬行蜥蜴。

  美版《哥斯拉》,哥斯拉变成了两栖爬行电影里的哥斯拉“是核辐射造成的仅以鱼肉为食的巨大爬行动物,因需要产卵而非主动入侵人类的地盘”。

  这样的设定使哥斯拉被以一种极为“动物化”的身份特征呈现,其登陆并破坏城市的动机也由对人类的复仇变成了繁衍后代的生物性本能。

  哥斯拉与人类的矛盾,也从科技发展带来的异化后果,变成了人类对领土主权的保护。哥斯拉在影片中是一个与美国社会无关的外来入侵物种,仅仅只是出于本能踏足了美国领土,便要遭到美国社会的强烈驱逐,这种带有浓厚霸权主义思维建构起来的电影情节,让哥斯拉背后延伸出的社会反思不复存在。

  美国银幕上的怪兽哥斯拉除了庞大身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压迫感外,其在文化心理上丝毫无法对美国民众造成任何恐惧。哥斯拉从海岸登陆纽约后,美国街头并没有出现日本哥斯拉电影中人们四散奔逃的悲惨景象,民众反而从钢筋水泥的建筑物内走向街头,以毫不畏惧的姿态,全方位、零距离地审视这只外来怪兽。人群中甚至还有一名拿着摄影机的记者站在了哥斯拉的脚边,向美国观众直播怪兽入侵的盛况。

  哥斯拉:唔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此时的哥斯拉如异乡来的“小丑”,遭到了美国民众的围观。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哥斯拉表现出了异于常理的配合,不仅没有对城市进行无差别破坏,反而在人类的围观挑衅下畏缩躲闪,消失在了高楼林立的纽约市内,似乎登陆纽约的怪兽哥斯拉,只是一只供人围观的猎奇生物一般。

  这只日本电影创造出来的对人类社会造成极大威胁的恐怖巨兽,只是好莱坞商业电影里供大众娱乐消费的视觉奇观,在好莱坞商业类型电影的范式框架下,让日本社会恐惧了整整半个世纪的怪兽也不过是在银幕上进行特效“杂耍”的马戏团动物。

  美版哥斯拉的“无能狂怒”在影片中,孤胆英雄的救援场景、枪林弹雨的战斗场面、紧张刺激的追逐戏码等好莱坞惯用的商业套路比比皆是,哥斯拉喷吐放射热线的经典杀敌技能也没有在影片中得到展现。

  面对美国大兵的穷追猛打,这只游荡在纽约街头的巨兽只能以野兽的身姿进行躲闪,而美国政府最终仅凭借战斗机发射的数枚导弹便将这头巨兽杀死。

  数次摧毁日本国会、无情碾压日本自卫队、站在日本社会之巅发出傲人怒吼的哥斯拉,在这部电影中成了任人宰割的悲屈物种。

  美版哥斯拉上映时标注的英文片名为“Zilla”,抹掉了哥斯拉官方英文名“Godzilla”的“God”前缀,这一行为仿佛也暗示着,这头被日本神化的远古巨兽不配拥有上帝的力量,只能乖乖败倒在美国的军事实力下。

  东宝公司作为怪兽哥斯拉的缔造者,亦被这种文化蔑视之举激怒,多次公开表示这头名叫“Zilla”的怪兽并不能被称作哥斯拉。在2004年上映的《哥斯拉最后的战役》一片中,东宝公司让血统纯正的日本哥斯拉与美国的“哥斯拉”展开了一场世纪对决,最终日本哥斯拉以绝对的力量杀死了这只美国来的冒牌货。

  真·哥斯拉(《新哥斯拉》)·2016年日本哥斯拉身上具有象征意味的文化符号,在远渡重洋之后被好莱坞主流文化肢解,仅作为纯粹的“视觉符号”与好莱坞电影体系进行机械的嵌套。

  这只可怜的杂交生物既没有原生家庭的文化基因,又在后天的畸形环境中催化生长,最终成为外表异化、身世无主的悲惨生物。

  哥斯拉:具有象征意义的日本文化符号直到美国传奇影业从东宝公司接手了翻拍版权,美版哥斯拉才获得了灵魂。2014年的《哥斯拉》作为传奇怪兽电影宇宙开山之作,一改1998年版本的《哥斯拉》对传统哥斯拉形象无意义的颠覆,从怪兽造型上向日本原作致敬,进行了细致而立体的还原。

  哥斯拉在电影中的形象内涵与表现手法,也实现了向现实主义靠拢的飞越,恢复了早期作品中对哥斯拉作为自然生态平衡维护者形象的设定。

  早在2015年10月15日,传奇影业就正式宣布“哥斯拉”和“金刚”将在银幕上展开对战,《哥斯拉》、《金刚:骷髅岛》、《哥斯拉2:怪兽之王》和《哥斯拉大战金刚》四部影片将架构起全新的怪兽电影宇宙。

  《哥斯拉大战金刚》·2021年最后,让我们在《哥斯拉大战金刚》的上映前夕,一起随响指,回顾《哥斯拉》系列电影!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