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天京事变”:韦昌辉的怒吼,诉说太平天国的辛酸

  1856年8月,韦昌辉正在大营中召开会议,部署作战方案,收拾湘军悍将刘腾鸿,开打江西局面。此时,天京方面派来使者,送给韦昌辉一份“圣旨”,天王让他火速赶回京师“勤王”,诛杀东王杨秀清。出征之前,韦昌辉、石达开有过协议,一起参与“诛杨行动”,洪秀全也没啥意见。看到使者到来,韦昌辉知道天王已经准备充分,就等自己回京了。

  

  8月底,韦昌辉率3000兵马回到京师,城门早已打开,并没阻拦。天京城池防御,起初是韦昌辉负责,后改为石达开,最后由杨秀清接管。这也不要紧,陈玉成的叔叔陈承镕,东王府的首席文官,早已恭候多时,就等北王回来了。

  进入天京后,韦昌辉立刻派兵抢占重要街道,并部署众多障碍物,防止东王军队反扑。接着,韦昌辉、陈承镕火速赶往东王府,对杨秀清早就心怀怨恨的东王府大将许宗扬冲杀在前面,翻越围墙进入王府,直奔杨秀清的住处而去。

  平日里诸侯王对自己敬畏有加,一点脾气都没有,且驻守京师的兵马都是东王的人,杨秀清很有安全感。呼噜睡大觉,梦中非常美好,现实很残酷。韦昌辉突袭东王府,杨秀清没啥防备,很快就人头落地,倒了大霉。

  

  看着杨秀清的首级,韦昌辉笑了笑,殊不知自己成了替罪羊。韦昌辉提着杨秀清的首级,走去天王府,送给洪秀全,却碰了一鼻子灰。天王府没有开门,府上的女兵早就严阵以待,以防止东王士兵突袭为由,拒绝开门迎接韦昌辉。

  没有洪秀全的“圣旨”,韦昌辉就算有一百二个胆子,也不敢对杨秀清下手。韦昌辉是奉召勤王,名正言顺,洪秀全却不出来见面,也不当即表态,承认事变的合法性,这是啥意思呢?

  “圣旨”不到位,韦昌辉空口无凭,有理说不清。即便自己手握“圣旨”,但天王没有表态,别人也不相信,尤其是东王府的士兵,更是一头雾水:究竟是天王要杀东王,还是北王自作主张,“兄弟阋墙”呢?东王府将士不安,韦昌辉没了安全感,扩大化不可避免。

  

  李秀成自述书明确说:“杀东王兄弟三,其余皆不得多杀”,这是韦昌辉、石达开之间的约定,洪秀全也认可。处死杨秀清后,盟友天王洪秀全、翼王石达开都没了“消息”,自己独自承担杀东王的责任,这可就麻烦了。

  杨秀清手握重兵,集政权、教权、军权于一身,实力雄厚,麾下猛将如云。京师卫戍士兵8000余人,身经百战,都是东王府的人。韦昌辉区区3000人,还不够塞牙缝呢?东王府悍将,一向瞧不起韦昌辉、石达开的猛人傅学贤出兵,攻打北王。

  天京城内的厮杀,韦昌辉浴血奋战,身受重伤,即将败下阵来。此时,盟友秦日纲,也就是在“牧马人事件”中被杨秀清杖责的燕王,率数千兵马赶来,立刻投入战斗。燕王的军队从侧后突袭,傅学贤战败身亡,韦昌辉逃过一劫。

  

  东王府士兵的反击,外地将士又不理解,韦昌辉很难受。为了自身安全,韦昌辉失去理智,歇斯底里的呐喊,在城内四处搜捕东王府的人。杀了几千人,城内人心惶惶。外地将领也纷纷斥责韦昌辉,说他滥杀无辜,希望天王出面解决。

  天京城内乱成一锅粥,石达开从武昌郊外返回,痛斥韦昌辉,说他违背了之前的协议,杀人太多,自己想办法善后才行。韦昌辉则埋怨石达开“迟到”,让自己扛下了所有,便派兵突袭石达开,想借助石达开的兵马逆袭。

  石达开逃出京城,韦昌辉干脆杀了翼王一家老小及其仆人,翼王府上下两千余人被杀。石达开怨恨韦昌辉,干脆率兵杀回京师,让洪秀全给个说法。洪秀全害怕石达开攻打京师,下旨捉拿韦昌辉,然后将其首级送给石达开,息事宁人。

  

  天京事变持续3个月,兄弟之间自相残杀,这是太平天国的悲哀。韦昌辉歇斯底里,滥杀无辜,无法原谅,却能理解。洪秀全、韦昌辉、石达开是盟友,一起对付东王杨秀清,为何到头来却是韦昌辉抗下了所有。天京城内厮杀,洪秀全、石达开何时给过韦昌辉支持?

  呜呼哀哉,金田起义,韦氏家族出力最多,没有韦昌辉的财力支撑,金田起义岂能玩得转。没有弟弟韦志俊率“韦家军”血战拼杀,太平天国岂能连续三次攻克武昌,夺取长江中游产粮区,给京师建立战略屏障。

  对韦昌辉而言,太平天国就是他的家。为了金田起义,韦昌辉变卖家产,全部充入“圣库”,与将士们一起分享。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更像是“空手套白狼”,享受胜利果实。尤其是洪秀全,开创基业时,都是冯云山在忙,自己躲在广东,故而没有培养出一支直属部队。

  

  “天京事变”扩大化,从杀3人变成2万余人殒命,这是太平天国的悲哀。洪秀全、石达开虽说是盟友,但不可能站在韦昌辉一边。原因很简单,东王杨秀清享有“天父传言”的权力,是太平天国的精神纽带,岂能犯错被杀呢?

  杨秀清平日嚣张跋扈,杖责北王、翼王、燕王,乃至要杖责洪秀全,他都是在表演“天父下凡”时做的,是“天父”的意思,不是杨秀清的意思。太平天国以拜上帝教立国,否定杨秀清,就是自我否定,谁能担当得起这个责任呢。洪秀全和石达开就算想帮韦昌辉,也没办法帮。

  东王杨秀清死后没多久,洪秀全就给他平反,还将自己的第五子洪天佑过继给杨秀清,继承东王的爵位,史称“幼东王”。其中之缘由,不言而谕,就是重塑拜上帝教信仰,凝聚人心。

  

  “天京事变”不想扩大化,办法有两个。其一,韦昌辉自尽,说自己冤杀了杨秀清,对“天父”不敬,无颜再见兄弟姐妹。再则,效仿汉朝的陈平。公元前195年,刘邦奄奄一息,让陈平、周勃去捉拿樊哙,直接处死。

  樊哙,吕雉的妹夫,岂能轻易处死。刘邦死后,吕雉掌权,陈平岂不是自找麻烦吗?皇帝的“圣旨”也不能违背,樊哙也杀不得,咋办呢?陈平擒拿樊哙,没有按照刘邦的旨意去做,而是押送回长安,交给刘邦处置。

  陈平一路慢悠悠,故意拖延时间,等待刘邦驾崩。行走到半路,刘邦驾崩消息传来,陈平火速回京,在刘邦梓宫前痛哭流涕,诉说自己的无奈,也透露出樊哙还没死的消息。吕雉很满意,陈平、周勃躲过一劫。

  

  如果韦昌辉有陈平的谋略,或者说身边有类似陈平的谋士,也不会这么倒霉。突袭东王府后,擒拿杨秀清,然后将其“送给”洪秀全,自己顺利脱身。只要杨秀清在,洪秀全就得接纳韦昌辉,石达开也得立刻从武昌返回,一起想办法摆平事态。原因很简单,东王杨秀清一旦逃脱,号召东王士兵起来“靖难”,天王、北王、翼王可就遭殃了。

  参考书目:《太平天国史》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