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太保之一李存孝,五马分尸将马硬拉回来,能杀死他的只有自己

  

  古时有着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说法,但是若是处于像五胡乱华、七国争霸、三国鼎立的局面,也有无数的能人异士为了能实现自己的凌云壮志而前赴后继的去上阵杀敌。而今我们要讲的是这位将军却并不是因为功高震主而被主家不容,相反他只是被人嫉妒而导致自身的身亡。

  唐末五代时期,这是一个藩镇割据的时代。在这么一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代州飞狐出现了一位姓安名敬思的沙陀族人,别看这人好似平平无籍的普通人,若是换一个名称各位想必会非常的熟悉,他就是传闻中的“十三太保”并且是其中最出名的那一位。

  01晋王遇敬思更名存孝,太保伴晋王开疆扩土

  唐末五代时期,在代州飞狐的一个小镇上,有一对夫妻在一间小有名气的道观上香祈求能孕有一儿半女。临离观之前,观中一位道长叫住了他们问道:“若是你们所求的能应验,但是却不能伴他终生,你们还愿意吗?”

  那对夫妻相视一笑“道长说笑了,人总归会离去的。我们只希望能伴他到缘分的尽头。”道长笑而不语。没过多久那对夫妻再次前来道观上香,据说是感谢道观实现了他们的愿望,当他们想再寻找那位道长的时候,观中的人却说那位道长早已出门游历,这对夫妻无奈便就此作罢,给孩子取名为安敬思。

  

  晋王李克用在伐北扩时,遇到了一个孤儿,见他生的孔武有力,觉得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便问道:“你叫什么名字?父母可在?”孤儿答到:“姓安名敬思,父母早已死于战乱之中。”

  晋王感念其孤苦便道:“可愿认我为义父?自此随我姓李名存孝,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孤儿立即跪下双手抱拳:“义父,从此我便叫李存孝,孩儿必助父亲成就一番事业。”因其在晋王收养的孩子中排名第十三,故此也称呼他为十三太保。

  

  自此李存孝便开始了他兵戈戎马的一生,他和他那由五百人组成的飞虎将成为了一支骁勇善战、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骑兵。

  02与人不和遭人里间,存孝叛义父被车裂

  大顺二年三月,邢州节度使偷偷与朱温有来往,晋王知道后上书让李存孝代替他,他知道后仓皇逃到青州。朝廷知道后下诏书任命他为神武统军出任邢州,在经过郓州的时候被朱瑄斩杀在黄河之上并将人头送到晋王手中。同时,晋军连年进攻赵王王镕,李存孝作为先锋先后打下临城和元氏。

  

  赵王只能求救于李匡威,李匡威的兵马一到,晋军只能被迫撤退。由于李存孝与李存信的关系不好,导致在景福元年正月他们二人被命共同攻打赵王时相互观望并没有出兵,最后无奈只能派李嗣勋大败幽镇二州,斩擒三万人。

  回去之后谁知李存信在李克用前编排李存孝说他有异心不对赵王下手。李存孝知道后内心害怕便私下联系梁王和赵王,让他们上书朝廷愿意以邢洛磁三州归顺朝廷,只希望朝廷给他一个节度使当,以及汇合各路军队讨伐晋王。朝廷颁布诏令,同意他当三州节度使却不同意他汇合军队,只派赵王前去救援。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争斗,最终李存孝被困于邢州龙岗的琉璃坡中粮尽。在乾宁元年的三月,李存孝登上城楼对李克用哭诉道:“孩儿因为你的提携而成为将领,我怎么可能背叛你去帮你的仇人!但是因为李存信的污蔑,我害怕我多说几句便被处死啊!”

  晋王听完很有触动,于是便派遣刘氏进城将他带了回来。李存孝跪地磕头认错:“孩儿自认为对晋军来说我有公无过,之所以会变成这样都是因为李存信的缘故。”晋王听完生气的说道:“那你写信给朱全忠、王镕的信难道也是存信逼你做的?”气愤之余便命人将他押回太原。

  

  待晋王回太原之后,便开设审讯堂问责于李存孝道:“你暗中联结他人意图对我军造成不利的影响实属谋逆,今日为了服众便将你施以车裂之刑,众位将士可有异议?”晋王本意也并不是非杀他不可,他想着只要有一位将士求情他就可以假装同意,然后免除李存孝的罪罚。

  谁知因为李存孝实力强悍,战无不胜并且深受晋王重用,且多年来没有什么大的把柄,现如今好不容易有个致死的把柄在手,众人皆是沉默不语。他们都认为只要李存孝一日不死,他们便一日不得大王重用。

  

  晋王无奈只能下令执行不忍心看他死在自己面前便离开了,谁知在行刑时李存孝蓄力反倒是把马给硬拉了回去,众将士知李存孝心性单纯便劝解他放弃抵抗。最终这位声名显赫的将军自愿放弃抵抗,而被车裂。倒是真应了那句话,能杀死强者的只有他自己,如若强者自己不愿意谁也不能杀死他。

  因为众将士没有求情赦免李存孝,晋王便心存怨恨但他却并没有责怪李存信;更有甚者晋王因为惋惜李存孝的逝去,连着十几天没有处理政事,也正因为这样晋王的兵势逐渐孱弱,反之朱温的兵势却日渐壮大。

  03三思而后行,莫要事后悔

  李存信因与自己兄弟不和而选择造谣,导致兄弟的死亡;如果他选择和李存孝沟通,与李存孝冰释前嫌,那么李存孝也不会背叛晋王,他们也不会没落。

  有些时候一念之差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你可能因为自己的无心之举而导致整件事分崩离析。所以希望我们在做一个选择之前可以深思这个选择带来的是什么影响,所带来的影响自己又能否接受、是否会对他人造成不利的影响。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