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周瑜被诸葛亮三气而死,历史上的周瑜真的不如诸葛亮么

  《三国演义》为了捧诸葛亮,将周瑜写的气量狭小,始终被诸葛亮压一头,最终被诸葛亮三气周瑜,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叹息而去。但实际上诸葛亮和周瑜没有什么太多的交战经历,在刘备生前诸葛亮是萧何一样的人物,而周瑜是吴国的韩信,两人的分工和定位是非常不同的。和《三国演义》中周瑜的气量狭小恰恰相反,一开始轻视周瑜年轻的程普后来评价周瑜“与公瑾交,如饮醇醪,不觉醉亦”。蒋干盗书也是历史演义,真实情况是蒋干来说降周瑜,周瑜带着蒋干参观军营,聊天吃饭,蒋干被周瑜气度折服,回复曹操“周公瑾气量洪雅,非言语所能动”。

  

  由此可见周瑜的风姿也是不下于诸葛亮的。诸葛亮军事才能不如周瑜赤壁之战是周瑜无可置疑军事能力的体现,三分天下如果没有周瑜打赢了赤壁,历史上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全是假的,赤壁之战刘备一方也就是个辅助作用。南郡之战虽然耗费近一年,但是防守无敌的曹仁撤退了,是的曹仁也有守不住的时候,当然曹仁和周瑜也是打的有声有色的,但是顶不住周瑜、吕蒙和甘宁三巨头齐至。周瑜最大的军事计划实际上是没有达成的,赤壁之战后,周瑜想孙权建议软禁刘备,控制刘备部曲,然后进军巴蜀和曹操两分天下。可惜孙权只听从了后半段,周瑜整军备战行之巴丘病故。接任的鲁肃没有周瑜的气魄和主张,认为孙刘联盟共同讨伐曹操之后,在一决雌雄。实际上也不是鲁肃不想巴蜀和荆州,而是刘备这时候已经乘机夺了荆南,已经有所根基,已经无法施行周瑜的计划了,可惜可惜。

  

  周瑜于内政避嫌少有建设,诸葛亮内政三国骁楚周瑜是典型的儒将,这就表明,实际上周瑜是有内政能力的,但是孙策托孤的时候就给了明确分工,这也是对兄弟的一种保护,周瑜如果军政一把抓,江东君臣自然不安。因此,孙策死后,周瑜是不参政的,诸葛亮来东吴的时候,周瑜都不在朝堂,而是在巢湖练兵。但是虽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但实际上孙权还是非常重视周瑜的意见的,和刘备联合抗曹,也是鲁肃和周瑜力主,孙权下定的决心。

  

  实际上在赤壁之战前,曹操想让孙权派质子,孙权有所犹豫,最后也是带领周瑜一人去面见吴国太,周瑜成功打消孙权疑虑,还说动吴国太的支持,吴国太更是告诉儿子孙权,周瑜和孙策只差一岁,我是把周瑜当亲儿子看待的,让孙权多倚重周瑜。诸葛亮就相反了,刘备在世的时候,诸葛亮是有军权的,而且刘备很有创意的给诸葛亮特设了一个官职军师中郎将,但也仅此而已了。刘备作战的时候最为依靠的谋主是法正和庞统,而诸葛亮是稳定后方,治理内政的。但是诸葛亮也不是像一些贬低诸葛亮说的那样,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有的,但是也就是准一线和曹真

  郭淮相比是互有胜负的,演义黑惨了曹真、郭淮实际上六出祁山前几次是都是曹真和郭淮抵御的,但诸葛亮埋伏弄死了张颌(也有司马懿借刀杀人之说)是确有的战功,也的确打的司马懿不敢出战,可见诸葛亮还是有一定军事水准的,但也谈不上演义中那样神机妙算。在内政上,诸葛亮才是真正的惊才绝艳,蜀国一州之地,能支持诸葛亮北伐六次,却少有叛乱和内斗,当然这是诸葛亮在世的时候,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后

  国内几乎在诸葛亮的统治下,一心北伐,奈何国小势衰,东吴其实也挺努力但是一上岸即使是陆逊这样的boss级别的统帅也难以建功,也就周瑜在陆地上打赢了曹仁,还是攻城战。后世客官评价诸葛亮也都以长于治国,短于军事,周瑜则完全都是军事能力上被人所称赞了,因此比较起来只能说诸葛亮比周瑜善于治国,周瑜比诸葛亮更会打仗。“一时瑜亮”的说法要比“既生瑜何生亮”的哀叹要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