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皇武则天立“无字碑”的良苦用心是什么?

  唐载初元年(689年)9月9日,都城长安大明宫里含元殿上钟鼓齐鸣,百官舞拜,一位头戴冕梳,身穿黄袍的女子宣布改国号为周,自称“圣神皇帝”,她就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在32岁时以皇后身份参政,直到82岁一共执政50年,在她执政期间,国家经济稳步发展,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好了基础。这样一位远识卓见,精明强干,胆识过人的女政治家于公元705年11月病逝了。临终遗嘱:除去帝号,以高宗皇帝的名义和高宗埋在一起叫“乾陵”。但由于武则天的影响远远大于高宗,人们多称为武则天墓。

  乾陵整座墓好像是一座完整的小山,像一个躺着的女人,看她的墓室要花两个小时左右才能走到头。据说她的墓是唯一没有被盗的唐朝墓室,她的墓碑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但是碑中不见唐代所刻一字。后人所加文字也是若明若暗,模糊不清。

  武则天为什么在墓碑上不刻一字呢?历代学者为此争执不休,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武则天自知自己执政中篡权改制,滥杀无辜,罪孽深重,无功可记,与其贻笑大方,不如一字不写。

  有人将武则天说成是暴君,其罪状归结以下:

  ●严酷专横。高宗疾病缠身,政事全由武则天处理,臣子们称她是“天后”。高宗死后,武则天更是独揽大权,她废了太子,正式登基成了名副其实的女皇帝。她任用酷吏屡兴大狱、刑讯逼供、囚禁亲生儿子。宗室朝臣被冤杀者数不胜数,武则天晚年更是豪奢专断,弊政很多。

  ●狐媚惑主。武则天14岁入宫时已出落得一表人才,身体丰满,容貌端丽。但在太宗面前只封为“才人”,列后妃第六等,与一个侍女的身份差不多,到了李治身边后,她的才干与容貌才发挥了作用。她看透了李治的多情、体弱多病、优柔寡断、多愁善感的弱点,她以传情的眉目、婀娜的身体征服了李治。她成了“昭仪”,不久又升为“宸妃”,后来她精心策划废了王皇后,自己当上了皇后。

  ●扰乱后宫。武则天不满足富丽庄园,煊赫铺张的排场,不满足锦衣玉食,乘车坐辇的生活,她先是宠幸薛怀义,让他入侍。这个街头卖膏药家伙后来竟被封为左威卫大将军、梁国公。后又有御医沈南和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张氏兄弟毫无才能,只因相貌俊美取悦武则天,并为张易之设立“控鹤府”。

  有的人认为武则天一生聪颖机智,常常做出惊人之举,无字之碑,意在千秋功过,让后人评说。

  持这种观点的人指出,从唐中宗起,陆贽、李绛、宋代的洪迈、清人赵翼等人,都很尊重武则天,对她评价很高。他们认为唐太宗打下的盛唐基础建立了规模,而武则天则巩固和发展了这一基础,没武则天起作用的50年也就没有唐玄宗的“开元盛世”,这对唐朝的历史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应该肯定的,但也不能以偏概全。

  武则天的错误也是很严重的,尤其是其统治后期朝政腐败,对历史的进步起了阻碍的作用。功过参半,有些人认为武则天是个聪明人,立“无字碑”立得聪明,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

  还有人认为武则天是自知自己在位时扶植寒弱,打击豪门,发展科举,奖励农桑,继贞观之治,启开元盛世,政绩斐然,远非一块碑文所能容纳,留下空碑一座,以示自己功盖过世。

  持这种观点的人高度评价武则天,他们认为武则天是一位刚强机智的政治家。在她的统治下的半个世纪里得到了切实的巩固,这是她对历史的贡献。同时,自武则天死后乾县百姓,每逢麦收之际,纷纷来到“无字碑”前焚香祭奠,悼念武则天的功德。

  正如明代一位无名诗人在无字碑上提的诗中写的那样:“乾陵松柏遭兵焚,满野牛羊春草齐,唯有乾人怀旧德,年年麦饭祀昭仪。”

  因此至今关于武则天为什么立下无字碑,仍然没有定论。她的无字碑大概是纵有千言万语,也难以倾诉吧!

  发布于: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