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二代”贾浅浅到底是天赋异禀还是贾平凹父威庇荫

  文 | 韩浩月

  贾平凹的女儿贾浅浅,这几天因为几首诗爆红,因为在诗歌作品里出现了“屎尿”字眼,她被网友群嘲。但相比于诗歌作品得到的评价,真正让贾浅浅感觉到压力的,恐怕是对她是否利用父亲的身份与影响力进行利益置换的质疑。

  贾浅浅个人介绍 图片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微信公众账号“当代”

  贾浅浅的诗是深是浅,是别有新意还是“粗鄙低俗”,是有待进一步议论的。首先,评价一名诗人,要尽可能多阅读一些作品,全面客观地点评,不能单挑特别能引起争议的部分内容。其次,“屎尿”入诗,并非一定就是低俗,有人举例庄子的“道在尿溺”与王小波“走在天上,走在寂静里,而阴茎倒挂下来”,来表明立场,认为要从专业的、深刻的角度去看待创作。

  单就网友的反应来说,贾浅浅被“一骂成名”,再次重复了赵丽华、余秀华、乌青等诗人的走红路线。公众对于这几名诗人的关注,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早期被传播的诗,的确有些另类,另一方面,也与大众文化层面的诗歌审美,仍然停留于古典层面有关。

  在诗歌的古典美学熏陶下,大众很难接受现代诗的先锋、另类与口语化,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面对群嘲,贾浅浅无法自证自己作品质量的高低,唯有潮水过后,她的诗才有可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所以,贾浅浅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等待,成为“网红诗人”并非全是坏事,起码把她与她的创作推到了一个更大、更受关注的平台与空间。

  贾浅浅可以保持沉默,但伴随这起事件被卷入舆论当中的相关单位与人,应给出必要解释,来回应质疑。比如贾浅浅获第二届陕西青年文学奖诗歌大奖,这个评奖有两个主办单位,一是贾平凹担任主编的《延河》杂志,一是贾浅浅担任副主席的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

  图片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微信公众账号“当代”

  贾浅浅在评奖活动中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符不符合规则?需不需要避嫌?……如果符合规则,则《延河》杂志与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最好以官方平台给予网友一个回答,如果不符合规则,则要有检讨与反思举措,以赢得公众对该奖项的信任。

  除了诗人身份外,贾浅浅还是西北大学文学院的副教授,在校期间还进行了一项名为《贾平凹书画与文学艺术精神关联性研究》的课题研究。贾平凹与西北大学关系密切,西北大学是贾平凹的母校,贾平凹研究中心、贾平凹文学馆均建在西北大学,这样的关联,使得众多网友涌至西北大学的官微下,质疑贾浅浅“她为什么大学一毕业就能去大学当老师,大学的门槛那么低吗?”对于舆论关切,西北大学也应有所回应,公布相关信息,以示公正。

  网友除了批评贾浅浅的部分诗歌、质疑其利用父亲身份进行“利益交换”外,不满情绪的产生,还与诗坛、文坛圈子内外的种种乱象有关。批评者列举了一些著名诗人在参加贾浅浅诗集首发式上的发言,认为这些名人前辈在利用自己的身份,“为贾浅浅摇旗呐喊、跑马圈地”。

  这不免让公众联想起被圈子文化垄断的文坛怪现状,比如郑渊洁曾在一次作家笔会上随口编了一个外国作家的名字,称自己正在阅读他的书,其他人也跟着附和,说也在读,然后郑渊洁说:“这名字是他瞎编的。”郑渊洁从此就再也没有参加过作家笔会;比如一核心期刊主编编发自己十岁儿子的散文,夸赞儿子的作品“文笔清纯生动,风格华丽隽永”,利用自身的影响力进行资源输送……

  2020年1月,媒体曝出,《银行家》杂志主编王松奇在杂志开设“父子集”专栏,刊发年仅10岁的儿子王青石的散文。

  相比于其他领域,文坛还是比较封闭的,一些内幕交易、利益交换,并不容易为公众所知。谁掌握了发表渠道,谁就走上了成名的快车道。所以,每次当文坛被推到舆论漩涡中央,往往是因为一桩颇为吸引眼球的小事件,小事件所具备“放大器”作用,使得文坛存在的一些顽疾,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被关注到。

  贾浅浅因为几首诗而被争议,她只是起到了一个导火索作用,网友的质疑,具体到单个机构、单位或个人,或许是不成立的,但文坛圈子之乱、之封闭与保守,则是公认的一种现象。如果借由贾浅浅此事,能够引发文坛一些反思,包括自查自纠,也算是她做出的一点贡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