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当了皇帝,屠夫进了庙堂,谁是朱元璋?

  

  谁是朱元璋?一个农家子赶上了最差的年代,赶上了最好的时候,阴差阳错,机缘巧合,又是天时地利人和,成了皇帝。

  多生孩子这事其实挺正确的,家大业大的时候多生几个,有个优秀继承人的概率大一些,矮子里拔高个也能找个不错的。家里穷的时候呢,生的孩子多些,有一个厉害人物便改换门庭了。

  早些年和如今不一样,早些年的小孩有口饭吃养的活就行。如今养育孩子的成本太高了。这样的孩子有俩优秀代表,一个雍正一个朱元璋。

  

  朱元璋出生的时候,家里穷但也能混口饭吃。家里孩子多,家族里兄弟也多,过的也还成,安贫乐道。这个时候他叫朱重八,是个放牛娃。日子过得甘心却不甘愿。

  有的人的生活一帆风顺,有的人的生活惊天动地,一帆风顺的少见,惊天动地的也少见,一帆风顺的少有能成事的,惊天动地的成不成事不说,在历史中留下姓名的倒是多数。当然惊天动地中折耗的人也多。

  惊天动地中,朱元璋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悲痛,爹娘去世,大哥也没活成,别说棺材了,葬身的地都没有。

  

  借了邻居的地方,父母带走的不过是裹身的几件破衣服,草草的埋葬了。一大家子人剩下的几个便各奔东西,不求日子过得多好,求一口饭吃,求一条活路。

  有时候穷苦人家卖儿卖女的也不是为了多少钱财,是给儿女们求一条活路。没得办法,朱重八就去当和尚了。那时的和尚和如今的还不一样,信仰大乘佛教,能吃肉还能结婚。

  进了寺庙也只是干苦活,吃不饱也饿不死。还是没得办法,庙里不留人了,出去求人布施去了。

  

  人生的际遇这就来了。年幼时好友叫他去参加起义军。还没等下定决心呢,消息便传了出去。无法,朱重八不得不踏上起义的道路。此时的他经过三年乞讨的生活,已然有所长进。像一把没开刃的好刀。

  在起义的农民军中,识字的朱重八显得格外优秀,并且行军打仗更是一把好手,受到了郭子兴的重视。与此人的相处过程中,朱元璋有情有义。

  成功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首先你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其次把该做的做好了。没有条件便创造条件,足够聪明的脑袋处理足够清晰的消息,得出足够正确的结论,这条路就胜利了一半了。

  

  经过磨砺,好刀的刃越来越锋利却不邪气,走的是正路。他呢,命不差,遇上的人都还行。朱元璋呢,本身不是意气用事的人,听得进别人的意见。不得不说,他少有错误的决定。首先,手底下的人可靠,能用。提出的建议呢,朱元璋能够接受。事情办了,一般还不错。不管是人为创造的条件还是命中注定,这人做的选择没差了,日子就顺了。

  

  朱元璋不是伪君子,相反这位农民出身的皇帝踏实的很。他出生在有情有义的大家庭,过着世间最朴素和辛苦的生活。他不是投机主义者,而是一位受过苦并且试图消灭这种苦的人。听闻将士掠夺妇女,导致家不成家,妻离子散。他便下令放人家夫妻团圆。因为受过贪官污吏的苦,而极其重视这方面的管理。

  朱元璋不是以上层人物的眼光来看到问题,他用他二十多年里结成的仁义道德和生活经验来当这个皇帝。这是个接地气的皇帝。

  

  雍正明知道隆科多不老实,但是他还是得尊重这位舅舅,这位能够助他良多的亲戚。明知道年羹尧卖官粥爵,但是他也可以隐忍不发,因为这人还有莫大的用处。

  但是朱元璋不会,他的生命中甚少向邪恶妥协,这位接地气的皇帝,用朴素的真理来管理这个国家。

  在上位者眼里,牺牲是不得不存在的,妥协是不得不妥协的,对错永远是一个描述不清的问题,是一个可以随着立场转变的选择。

  而在朱元璋眼中,有些事情的对错已经分明,对错不是可以选择的立场,而是朴素的人间真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