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反诈在行动|@求职者,这份就业防诈骗指南请查收(四)谨防虚假招聘 莫让“生计
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今年8月中旬,阿芳(化名)在网络求职平台发布求职信息,应聘前台、客服职位。随后,一名自称北京某网络公司的工作人员给阿芳打来电话,表示足不出户就能上班,并给出不错的薪水、福利待遇,阿芳高兴地答应了。
8月17日,该名工作人员再次给阿芳打电话,要求其在入职前下载某“考核软件”,考核内容是搜索住所附近公司的名称。第二天,“考核员”将阿芳拉进“考核群”,群里还有其他求职者,考核内容是转账大数据。该名“考核员”声称转账三笔即可提现,转账6万余元可提现9万余元。
随后,阿芳向对方账户转账了三笔1000元至2万元不等的资金。转账后,“考核员”称由于数据错误,无法提现。阿芳没有意识到自己已身陷骗局,反而继续按照“考核员”要求,不断向不同的账户转账。一天之内,阿芳就转账了7笔共计20万余元的资金。第二天,阿芳继续向对方账户转账,试图将之前转入的钱提现出来,结果一直未成功。考核期三天内,阿芳共转账17笔资金,金额达到110万余元,其中80万余元是借款,另外20万余元则是阿芳工作多年积累的血汗钱。直到8月19日,阿芳才意识到被骗,随即报警。
针对求职诈骗频发现象,记者整理出以下求职骗局,提醒大家加强防范。
网络设陷阱要求转账
网络求职信息丰富,成为越来越多人优先考虑的求职途径。诈骗分子利用求职心切的心理,编织各种美丽的招聘陷阱,诱骗求职者把钱存入指定的账户以达到诈骗目的。
求职者通过互联网方式应聘,首先要确认该单位的真伪,不要被高报酬、高福利迷惑,更不要轻易向招聘者提供的银行账号汇钱。
“见面交费”招工诈骗
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押金、保证金、报名费、培训费等行为,都属非法行为。求职者遇到此类情况,要坚持拒交,也不要将身份证、暂住证等证件随意交给招工者。请不要轻信路边张贴的招工小广告、陌生网站上的招聘信息,应到正规的人才市场或网站选择有工商营业执照的正规劳务中介单位,要注意查看该中介机构是否悬挂有合法证照、收费标准及相关退费规定。此外应当保存好相关求职资料,如收款收据、推荐函及其他材料,以便被骗后能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骗子诱骗求职者面试后,以交纳服装费、体检费等名义收取钱款或者承诺交了押金后就可以上班。求职者交费后,骗子要么迅速脱身,要么找借口不给求职者安排工作,最后就是人去楼空,杳无音讯。
等通知遇到“猜猜我是谁”
面试结束,对方让求职者回去等消息。不久,应聘者便接到“猜猜我是谁”“我是领导,明天到我办公室来一趟”的诈骗电话。应聘者求职心切,以为这个电话是此前面试的部门打来,连连答应不法分子的要求,不知不觉陷入骗局。
求职者一定要到正式、合法的劳务市场找工作,确认招聘者的联系方式。不要轻易相信陌生电话,更不要随意将贵重物品、证件或钱财转交他人,发觉上当受骗立即拨打110报警。
吹嘘“有关系”要钱疏通
诈骗分子吹嘘自己门路广、关系多,可以通过“关系”帮求职者找到好工作,但为了疏通关系需要花钱。当求职者交钱后,骗子往往早已不见踪迹。
求职者到外地找工作时,尽量与熟悉的、有工作经验的人结伴同行。切勿相信街头的招工小广告,这类小广告往往以优厚的待遇和工资报酬诱惑急于找工作的人,其中不乏骗取求职者钱财的黑广告。
“视频面试”招工诈骗
由于“视频面试”往往是通过小广告、网络、短信等非正规媒介发布,求职者可在网上通过搜索引擎查询有关招聘单位的信息,或对招聘者所留下的联系电话及信息关键字进行搜索。如果发现最近一段时间里,同一个电话号码在不同网站或为不同招聘单位的联系方式时,就很有可能是骗局。
骗子往往以高档酒店、服务场所急需员工,待遇优厚为名发布假消息,再以需要面试为名,将求职者骗到一些高档场所,声称面试官“特殊身份”,必须使用视频设备进行面试。往往没有见到“面试官”,却被告知面试已经通过。接下来骗子就会要求求职者交纳押金和体检费等。整个过程骗子与求职者并不见面,全部使用电话联系,并要求求职者使用银行汇款等方式缴纳各种费用,一旦得手,电话便立即关机。
皮包公司合伙诈骗
为了获取应聘者的信任,一些中介单位与骗子公司或皮包公司合伙进行诈骗。先由中介单位以推荐工作为名收取报名费、服务费,后由骗子公司或皮包公司假装招聘员工,收取体检费、服装费、押金等费用。求职者缴费后不久就被种种理由拒绝上岗或上岗后没几天就被莫名辞退。
求职者在求职时必须提高警惕,在面试之前要认真了解招聘单位的相关情况,不要轻信花言巧语。求职者一定要看清对方营业执照,了解经营范围是否与其所称的相符;同时应要求看营业执照正本,不要被“复印件”糊弄。
从正规、官方的网站上获取招聘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可以从源头上避免被虚假信息蒙蔽双眼。求职者在应聘一项工作时,应事先通过浏览公司官网或者电话咨询等方式认真了解应聘公司相关情况,多方核实招聘信息,做足功课,特别是涉及需要用金钱办理相关业务时,更加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缴纳各种费用,注意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免上当受骗。如果真的发现公司有疑似传销等诈骗行为,一定要马上终止工作,并及时报警,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记者 李萍)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