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十年·一日三餐》一碗肠粉,成了连接街坊邻居情感的纽带

  “白如雪花,粉粉嫩嫩的肠粉哪”

  蔡云小时候五味叔就经常带着她走街串巷地吆喝,没有什么别的本事,就这一口肠粉做得地道,街坊邻居都爱吃他做的肠粉。

  

  五味叔靠着做肠粉的手艺赚到的钱供蔡云读完了小学又读完了大学,后来蔡云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贷款买下了繁华地段的一层,五味叔就在这里卖起了肠粉。

  几十年如一日,手艺、口感还是一等一的好,鸡蛋肠粉、斋肠粉一直还是成本价。

  

  看着五味叔鬓角长出越来越多的白发,蔡云不止劝过一次让他回家休息把一层租出去,每次商量的结果都是父女爆发争吵然后不欢而散。

  蔡云不明白五味叔为什么还在坚持天天起五更爬半夜地卖这肠粉,在最繁华的地段却做着亏本的买卖,哪怕是租出去都比现在要强得多。

  

  蔡云不同意五味叔继续做肠粉街坊邻居都有耳闻,但直到生意人方明利盯上了这个小店,才彻底捅开了这层“窗户纸”生意红火的“一日三餐”根本不赚钱。

  

  听到这个消息,了解了五味叔的窘境,周围的食客都早早赶过来支持“一日三餐”的生意。

  丁娘娘带了学生过来,老闫点了几份价格偏贵的肠粉要带给儿子、媳妇尝尝,上班族一打包就是好多份,权当给同事们捎个早饭。

  

  “一日三餐”的肠粉早就融进了街坊邻居的生活里,无论是上班的,上学的还是退休在家的,早上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肠粉,暖了胃也暖了心,是这一天精神头的开始。

  几位退休的老人,丁娘娘,老白、老闫、老醋,互相认识就是源于这一碗肠粉,闲来无事吃上一份肠粉几个人就在“一日三餐”门外的桌子上坐上一会儿,聊聊天。

  

  听丁娘娘说说楼下的低音炮如何吵的她睡不好觉,听老闫说说“儿子吃请”的烦恼。

  老白说起他的小孙子总是笑得一脸慈祥,老醋乐乐呵呵地听着,“要一圈酱油一圈醋”,这是他的习惯。

  

  “一日三餐”早就成了他们的根据地,那些说出来也没人愿意听的话,在这里有了归处。

  有人倾听有人开解,说说笑笑,开心了还能听到丁娘娘唱上几句,孤独的退休生活在这里重新染上了人间烟火气。

  

  到这里你还是不理解五味叔的坚持吗?肠粉是五味叔最骄傲的手艺,邻里街坊的支持让五味叔父女俩度过那段最窘迫的日子。

  生活向好“一分都不能涨”是五味叔作为手艺匠人的良心,也是为了回馈街坊邻居这么多年关照的恩情。

  

  子女都为了自己的事业在外奔波,老了能借着肠粉收获这一份街巷的烟火气,闲来无事还能和老朋友话话家常,这是五味叔无论如何也没办法轻易割舍的。

  

  如果有机会我也好想到五味叔的“一日三餐”坐坐啊,吃上一份热腾腾的肠粉,听他讲讲他和肠粉的故事,他一定会笑着说:“肠粉的根在街头巷尾,肠粉的魂在老百姓的舌尖上”。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