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错了!真正看懂鸿门宴形势的人是项羽,刘邦决不能杀

  导语: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霸业,从最近的韩国开始一路杀向东直至最东边的山东齐国,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千古一帝,为了彰显自己的历史功绩自称自己为“始皇帝”意为第一个皇帝,不过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秦朝的统治维持了短短的14年便告终结。

  除了国家统治采取强压暴力之外,其他诸侯王国后裔的持续反抗也是促使秦国迅速灭亡的原因,最后还是应了那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从秦后期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发动农民起义到全国各地起义军络绎不绝,再到项羽的贵族后裔重新组织国家军队挑战主力,再到汉朝建立者刘邦的攻取咸阳灭亡秦朝。

  这一段历史看的是跌宕起伏,激动人心,在亡秦时期十八路诸侯要属的实力最为雄厚,完全有成为皇帝的军事实力,不过在灭掉秦朝之后项羽并没有乘势登基称帝而是效仿周朝分封天下,被封为汉王。

  时间拉回到秦朝被灭之前,被项羽找到并扶植起来的楚怀王在攻秦时留下话来:秦国必亡,刘邦和项羽不管是谁,只要能第一个攻取拿下咸阳就可以称王。

  项羽势大肯定满口答应,只不过在实际西进的路途中项羽遇到了秦军精锐章邯大军,项羽受到的牵制没有能按照计划迅速推进,刘邦军队没有遇到任何阻拦,直接插入到了咸阳并且没有费多大力气就攻占了秦王宫。

  等到项羽打败了章邯发现刘邦已经捷足先登,不过刘邦有自知自明,乖乖地退回到了灞上,也不敢称王。早就视刘邦为大敌的项羽军师范增此时献计为了庆祝秦朝灭亡来到鸿门赴宴,而真正的意图便是让项庄利用喝酒助兴舞剑之际谎称失误乘机杀掉刘邦以绝后患。

  不过在宴席之中刘邦等人识得其中危机,刘邦亲随樊哙乱入进项庄的节目后打岔扰乱计划,刘邦又乘机借上厕所缘由离席逃走,不过刘邦在严阵以待的项羽军顺利逃脱主要还是项羽藐视刘邦根本不想杀死他,如果你没有把一个人放在眼里你就不会和他计较,这就是项羽的心理。

  在刘邦成功逃脱后,项羽帐营内开始了会后会,范增对于项羽的消极及其失望,对于项羽的短见无谋头疼至极,那么历史上项羽真的是有勇无谋吗?实际上项羽非常清楚此刻是争夺天下不是儿戏,对于战俘项羽可以一纸令下全部坑杀,而对待刘邦还会富有怜悯之心吗?

  历史重来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因此只要不是亲临那个时代就不能百分百的相信史书,司马迁作为汉朝之臣,在书写汉朝开国皇帝的时候肯定是带有主观感情色彩突出刘邦智谋第一而要贬低对手项羽的意思的。

  后世把的《史记》看作是正史,在作者看来可以是也可以不是,比如他在写刘邦人物记时,就采取了神话色彩过分渲染刘邦的天人合一和王者之像。

  读者都知道刘邦在被迫起义之前只不过是泗水亭的一介亭长,放到后世连九品芝麻官都够不上,时常混迹于瓦肆勾栏,不学无术总是围绕在老百姓的日常之中,要论学识要论头脑根本没有培养的土壤。

  于是为了淡化刘邦出身贫贱,司马迁竟然杜撰出刘邦是刘邦母亲和天上的神仙在睡梦中孕育出来的,那刘邦的出身就不是简单的凡人了,起码是半人半神,像这些和远古神话传说有关联的都是三皇五帝那些人,现今刘邦也是人神生出来的,那他成为皇帝就是名正言顺,是历史必然性。可见司马迁在书写史记时候采用了主观色彩。

  当初刘邦退兵灞上是得到张良的劝诫,不管是项羽还是其他诸侯都在觊觎汉中王的归属,如果自己主动称王便会成为众矢之的,自取灭亡,项羽可怕诸侯也可怕,明知项羽计谋在鸿门宴设计杀害之时,还是同意刘邦赴宴。

  因为如果项羽敢在宴席之上杀了刘邦,那么其他诸侯为了自保肯定会联合起来讨伐项羽,项羽也是知道其中的道理才没有下令处死刘邦。

  总结:乱世出英雄,生逢乱世必须要有纳天下的胸怀,没到万无一失之刻就不能有万分之一的松懈,一时的得失算不得什么,要识天下之事,洞悉各方势力格局,只有运筹帷幄,便可以决胜于千里之外,打天下不是过儿戏,成王败寇不可拘泥于小节,所以项羽能在乱世取得如此大的战功一定不是一个勇夫而已。

  为您推荐华人世界公认的国史巨著,民国以来畅销至今的国史读本——《中国历史常识》。

  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读史能够使人明智,读史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培根

  名家之作

  ★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史学泰斗吕思勉执笔,深度解读中国历史,全面呈现五千年泱泱大国的时代风云。

  百度用户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直接购买,笔者觉得这本书实在不错,所以忍不住推荐给各位粉丝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