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位年轻党员的入党故事:这抹红,是青春的荣光

  核心提示:这抹红,已95周岁。动荡时代的暗夜里,她的诞生,点燃了民族复兴的幽幽火种;救亡图存的年代里,她的成长,呼唤着中华儿女舍命相随;波澜壮阔的挺进里,她的壮大,创造了“一个崭新时代的黎明”。是她,将信仰的力量嵌入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脉;是她,承载着先辈们的梦想志向;也是她,推动悬崖边缘的国家,获得独立、突破封锁,开辟出一条大国崛起的“中国道路”。如今,她依旧是最炽热的信仰,吸引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以青春、热血和生命,选择最能为人民谋利益干事业的高尚情怀。

  他们,是新时代里的新青年,他们依旧选择凝聚在信仰的旗帜下,为同一个梦想凝心聚力,为同一份荣光奋勇向前。“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这是伟大事业的召唤,是历史的旁白,也是新青年必将担负起的神圣使命。

  衢州乡镇干部王中:

  “这是对精神富足的真正追求”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距离2005年5月王中入党时,已经过去了11个年头。王中是衢州市衢江区廿里镇党委委员,大学时就读于嘉兴学院。“当时,学校开展‘七一’纪念活动,联合湖南、江西等地十几所高校,在嘉兴南湖举行新党员宣誓仪式,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入党宣誓的场景,王中至今历历在目。那年的5月28日,南湖革命纪念馆门前,来了100多人,人声鼎沸,彩旗飘飘。宣誓时,王中站在最后一排,因为个子矮,他根本无法看到第一排的党旗。但是当前面领读宣誓的老师说举右手握拳,现在开始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时,王中拼着一股劲,集聚全身的力气,从喉咙中喊出了誓词,恨不得向全世界宣告:“我入党了,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

  带着一颗红心,心怀入党誓言,王中毕业离开校园后,便回到衢州农村,成为一名党务工作者,多次在不同场合面向党旗再次宣誓。每次宣誓,他的脑海都会浮现出嘉兴南湖边第一次宣誓时的场景,久久回味那迫不及待、那种“喊破天”的激动。

  做基层党务工作,每年都要和有意向入党的对象进行谈话,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入党,有一些人回答:父母要求的、感觉有面子……每当听到这些,他就直摇头,党员怎能是炫耀的资本?

  干基层党务工作,更多时候收获的是欣慰。每年“七一”前夕,王中和同事们都要去走访老党员。“不少老党员已有50来年的党龄,他们会拉着我的手,讲起他们年轻时候的事情,说到激动处心潮澎湃。虽然那时物质贫乏,但内心是幸福的,精神是富足的,很让人向往。”

  时间带走了书生气、成熟了心智、丰富了阅历,不变的是王中当年入党时向党的初心、对党的情怀。

  海宁80后党员苏晓逸:

  “在更大的平台,推广好的事物”

  “为什么要入党?”

  浙江盛旭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海宁80后农业青年创业联盟党支部书记苏晓逸一下子答不上来。“太顺理成章的事儿,就很少会去思考理由。”

  苏晓逸,今年31岁。毕业于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拥有会计、国贸两个学士学位。2009年,他选择回国,接过父亲的接力棒,从事水产养殖,在近1000亩土地上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入党,我觉得挺光荣的,而且有更大的平台,可以和更多优秀的人一起学习交流。”

  于是,回国的第3年,苏晓逸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在次年成为预备党员。

  投身农业,因为家传,也出于兴趣。很快苏晓逸成了海宁80后农业青年创业联盟的领头人,并在2015年被推选为党支部书记。

  每季度,党支部进行交流,探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寻求解决办法,苏晓逸则将问题以报告形式,递交给海宁团市委。“去年,党支部为大家争取到每年30万元的贴息贷款。”

  改造池塘、寻访适合品种、探索种养殖方法……这些年,苏晓逸没有停止过寻找和大自然“共赢”的最佳平衡点。2014年,苏晓逸从浙大引进了名为“渔稻”的水稻品种,打造了全国首个“池塘生态循环农业”项目。

  “希望通过党支部间的交流,把这种农业生产模式推广。”苏晓逸介绍,经水稻净化的池塘水,80%可达到Ⅱ类水标准。“好水质,令虾和甲鱼的肉质更鲜美,最重要的是没有任何化学药品,保证食品安全。”

  2016年3月,他还建起了帮扶孤寡老人的小分队。“党支部是传递精神的平台,每个党员都应该是正能量的传递者。”

  金华教师赵丽华:

  “把个人命运同党的理想捆绑在一起”

  金华市婺城区雅畈初中教师赵丽华还记得,当得知自己被批准入党,并将在党旗下光荣而庄严地宣誓时,她的心情多么激动。“那神圣的一刻,是我期待已久的梦想将要实现的时刻,是我将要跨出人生庄严一步的时刻,更是改变我这一生的时刻。”赵丽华说。

  小时候,赵丽华在家里经常听到广播里喊:请全体党员赶快到村里开会啦!隔壁的伯伯是一位老党员,经常看到他不管干什么总是走在最前面,冲在最前面,乡亲们还很听他的。那时赵丽华就想,党员可能就是一个“官”吧。后来上了小学,成为一名少先队员,她才懵懵懂懂地知道了共产党员的含义。中学时,她加入团组织,对党又多了一份理解;大学时虽然错失良机,没有成为学生党员,但通过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对党的认识更深更全面了。终于,读研究生时,通过党组织的培养,2010年5月,赵丽华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每当看到党旗、党徽或听到共产党员这个称呼,赵丽华就忍不住想起入党前学院党总支书记对自己的殷殷告诫:“现在你即将入党了,这是对你过去表现的肯定。你要时刻记得,你是一名党员,别人看到的也不再是你个人,你在群众面前,代表的是党的形象。”

  入党宣誓时,虽然誓词已经看过很多遍了,但站在党旗下大声说出来的感觉,赵丽华至今无法忘怀。“随着誓言在党旗下回响,我的身心也得到了一种升华。”赵丽华说,“从此,我将不再仅仅是我自己,我的命运和追求同党的理想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工作后,每当赵丽华遇到困难时,她就会回想站在党旗下宣誓的情景,激励自己:“我可以做到,我是一名党员,绝不能退缩。”

  泰顺村支书蓝学许:

  “为带领更多人一起富起来”

  1975年出生的泰顺县司前畲族镇左溪村党支部书记蓝学许,已有不少“头衔”:全国青联委员、“全国农村致富带头人”……

  说起入党动机,蓝学许言简意赅:“我想带着村民一起富。”

  18岁那年,蓝学许外出经商。“自己慢慢富了,但村民日子还是紧。”怀着乡愁,1999年,他回村养猪,创建“蓝翔生态农庄”。

  尽管出师不利、亲友反对,但蓝学许却干出了一番事业,存栏量从15头跃升至700多头。

  成为令人艳羡的种养大户后,蓝学许却未止步。1999年,他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听说竞争很激烈,20多人争3个名额!”如何胜出?蓝学许用实际行动说话。

  组织考察中,蓝学许完善养殖—沼气—果园这一立体循环模式,带动20多位村民创业。“干事,我有想法。要是能有党员身份,愿意跟我干的人会更多!”

  2003年7月,蓝学许的“红色愿望”,终于成真。带头致富的步子,从此迈得更大。

  次年,蓝学许牵头成立泰顺县富农养猪专业合作社,并在县城农贸市场设立“农家猪肉专柜”;2005年,他引进7个品种4500多株葡萄苗,自2008年开始,每亩效益超万元;2009年,他又动员村民一起发展125亩“美国红提”基地……

  2007年5月,“山里人家”农家乐开业,每年为村民销售农副产品60多万元。同年,32岁的蓝学许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此后,他为左溪村立下“效益农业强村、乡村旅游兴村”的目标,关停了易造成环境污染的养猪场,并将目光瞄准旅游、民宿等新业态。

  随着他的脚步,左溪村的人均年收入已达约两万元。“没有党员身份,很难凝聚人心,人心不齐就难成事。”他说,红色身份是他带头创业路上,最重要的名片。

  湖州村干部朱旭峰:

  “渴望成为有益于人民的人”

  “读大学时,能够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大学生的理想,因为我们都渴望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镇移沿山村党支部委员朱旭峰回忆起自己在学校的时光。

  2001年,朱旭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两年后的2003年6月,他如愿站在了党旗下,庄严宣誓。“那时,我的心里充满激情、波涛澎湃,憧憬着理想、描绘着蓝图,觉得生命更有意义了。”朱旭峰回忆起当年的心情依然激动不已。

  2007年,朱旭峰来到了八里店镇移沿山村,成了该村的大学生村官。朱旭峰走进田间地头,尽量用农民的话讲农民的事,多和村民拉拉家常,在这个过程中拉近了距离,和村民增进了感情,村民们对他也从一开始的不接受,转而信任、支持,在2011年和2013年村换届选举中,朱旭峰分别高票当选为移沿山村村委委员和支部委员。

  “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村干部,我要把工作的激情化为为群众服务的动力。”朱旭峰说。

  舟山民警王延强:

  “入党,是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

  2006年,舟山市公安局普陀分局沈中派出所副所长王延强递交入党申请书时,还是大学生。

  “党员就得对自己更严格要求,凡事做得更多、更好。”2007年7月,王延强成为一名公安民警,主动选择到偏远艰苦、治安复杂的小干岛工作。

  5.56平方公里的小干岛上,只有王延强一位民警,却必须面对来自28个省份、36个民族的两万余外来务工者。他经历着从海渔系大学生到警察的跨行业“转型”,也经受着入党预备期的考验。

  2007年11月的一个冬夜,王延强出警处理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案件。身披单薄警服,他忙着向指挥中心汇报、联系120急救,通知船厂确认重伤者身份。凌晨两时,当王延强饥寒交迫地回到租住的简陋“宿舍”时,满身是伤者的血水、腥臭难闻。此刻,转行的不适、生活的艰苦、工作的繁重等委屈,同时涌上心头。第二天,他找到派出所所长诉苦。

  “我挺感谢他。”王延强回忆,老所长讲述了自己刚入行的故事。面对相似情况,老所长更坚毅的态度令他自省。每个党员需要成长,每个年轻党员也都如王延强一样,有困惑、有委屈,也需要关怀与指引。

  “是党员,就该吃得了苦。瞧瞧老所长,再对照自己,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回岛后,王延强对出租房创新开展“旅馆式”管理,对辖区内1万余名农民工开展法制教育,在厂区主要通道安装近百个监控探头,建立三级巡逻机制,小干岛的刑事发案量比2007年下降近一半。

  同时,他还针对警务工作中难点,自主研发快速办理临时居住证系统,提高了办证质量,也从源头上解决了使用假身份证问题,此系统在舟山全市推广使用。

  2015年,连岛大桥通车,小干岛从“海岛时代”迈入“半岛时代”,王延强也在新岗位上,承担更大职责。“党员,督促我成为更好的自己。”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