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在日本|万万没想到,带孩子到日本上学后,我“躺平”了……

  版权声明:本文首发于掘金日本房产(ID:Japan_gold)| 森先生,为原创作品。

  大家好,我是森先生。

  上篇文章发布后,看到不少读者朋友在关心那两辆带我们一家横跨上海的电动车的“后续”。其实当时已经做好了车丢了的准备,但可能那段时间,路上也没人,贼也上不了路,治安当然也很好。在六月底,家里人帮我们去上海南站把它们接回家了,除了没电,其它功能一切都正常。

  这几天,朋友圈又有人晒封小区发物资什么的,这给我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接着上周分享的入学故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前文《4月5日,去往东京的那对80后夫妇,现在怎么样了?》),今天来分享一下我家孩子就学以后的故事。

  我家姐姐没有在国内上过小学,所以无从比较,以下仅仅分享一些日本这边的经历和感受。

  上学一般是根据居住地块划分,同一地块的小朋友,早上会在指定地点集合,所以孩子上学是自己出门走的,无需接送。

  上学的小分队由一位类似社区志愿者的老奶奶或老爷爷和一位值班家长护送走去学校,队伍里高年级的学生走在前面。

  我观察过几次,整个上学途中,小朋友们几乎不怎么说话,高年级的小朋友在整个过程中是很有责任感,主要负责维持队伍行进顺序和过马路安全等,到了学校门口会带领全体小朋友向志愿者鞠躬致谢。

  刚开始上学的时候,最大的问题是语言不通。市役所会指派一名会中文的老师每周来两天陪着孩子上课,这名老师将一直陪伴到三年级。班主任老师也会用翻译软件讲解一些关键教学内容。

  这里不得不说,孩子的语言适应能力要比大人快很多。大约3个月以后,老师已经不需要使用翻译软件了,虽然孩子还不怎么会说,但是很神奇的是他们能听懂大部分日常说话的内容。现在半年过去了,孩子和老师同学们的日常简单交流都可以进行,课本上的内容由于都标示了假名,所以也能读得出看得懂。

  班主任老师通常要上包括语文,数学,音乐,德育等好几种课,甚至体育课的时候也要在边上看着,工作强度不可谓不大。即使这样,在最初的一个月,每天都单独给我家孩子写一份联络纸,内容包括今天学了些什么,作业是什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明天要带什么,学校接下来的一些安排等,这很好地帮助孩子适应了学习生活。

  

  (4月21日联络纸:从明日起,开始提供餐食。5小时课程结束后,预计中午2:35分放学。请大家走集体放学通道回家。

  4月21日下发的书信共5张:

  ①这张书信(4月21日通知)②学校消息③课程表(2张)④爱的铃铛 ⑤作业印刷(通知袋里)

  携带物品:国语书 笔记本 算数书 笔记本)

  

  (4月27日联络纸:4月27日下发的书信共7张:

  ①这张联络纸②五月 健康观察卡 ③大阪府儿童会 安全共济会的通知

  ④关于2022年就学援助费领取申请书事项 ⑤就学援助制度的通知

  ⑥2022就学援助费领取申请书 以及关于决定家访日期的通知)

  日本的学年一般分成三部分(也可以理解为三个小学期),第一部分结束的时候,学校安排了家访,整个会谈过程中,老师表述比较多的是孩子的语言进步,和小朋友的相处的情形以及接下来的一些安排等,几乎只字未提学习成绩方面的事情。平时的作业批改是见不到大叉的符号,一般是画一个圆圈表示完成,在错题的边上用红笔写上正确答案。

  

  虽然学校的学业不多,但事儿可不少,孩子每天大包小包地上学去,除了要带课本文具,还要带着体育课服装,吃饭时穿的衣服,水壶手帕雨伞等,搞得每天出门都像要去来个2日游一样。

  

  (日本孩子书包里的东西 来源:gyutte)

  公立学校学费是免的,校服需要自费买,分冬装和夏装,自己去校服店按需购买。学校每月收取300人民币左右的伙食费,午餐的食谱也会提前告知。没过几个月,来了个通知说由于现在物价高涨,为减轻学生家庭负担,接下来伙食费就免了……

  低年级学生一般在2-3点放学,高年级4点左右,最“令人发指”的就是那少得可怜的作业,少也就算了,内容还特别简单,简单也就算了,有时候还会把答案夹杂在里面……一般来说,完成作业不会超过半小时。

  所以通常的场景就是放学后不久,各种大小公园里就会有很多小朋友嬉戏玩闹,也有些家长会送孩子去兴趣班,基本上都是文艺体育类的,比较多的是棒球,足球,网球和某些乐器等。无论是公园还是兴趣班,一般都会选择离家不远的地方,所以都是孩子们自己玩,自己去上课,没有家长参与。

  更多日本生活、签证申请细则,

  欢迎私信沟通咨询~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公园散养后,觉得这不是长久带娃之计,于是我也给孩子报了些兴趣班。由于之前在上海也给孩子报过一些班,所以难免有些对比感受。

  首先是价格,日本的课时费一般是国内的四分之一左右,以每周一次每月四次的常规安排来算,一个月的费用差不多是国内一节课的价格。体育类课程大多是一对多,文化或者文艺类的一对一或一对二比较常见。但是不会因为一对一而加价,也不会因为运动项目不同而有很大的价格差异,高尔夫骑马也能学得起。他们的理念是不能因为钱而把天赋拒之门外,你不来试试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这块料呢。

  培训机构没有推销办卡之类的操作,一般是先免费見学(体验),然后学员自己决定是否报名,费用是月付,想停止上课的话,至少得提前半个月通知老师。老师或者教练都很认真负责,有时候在边上观摩的时候甚至会有一些些的感动。比如游泳课,教练全程都是在水里的,会给每个小朋友重复做动作示范,不停把头伸进伸出水面,一天就是上百次的重复,还要配合大声的鼓励。有时候想想,我去教自己的孩子都不一定能做到这么拼吧。

  

  但是不管是学校还是兴趣班,就他们的的上课进度而言,从我个人看来是有些慢的。比如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足球技术动作,国内可能一节课甚至半节课就讲完,他们要用几节课反复学反复练才算完,你会看着有些着急,觉得有些浪费时间。但是没办法,他们的整个教育节奏就是这样,讲究一步一步扎实向前,结果就是学过之后,孩子基本上会真正理解掌握这个教学内容,在脑海中的印记会比较深,不容易淡忘。

  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日本人普遍英语不大好,这本身和日语和英语的发音区别有些关系,英语也不是一种和学历绑定的必修课程,哪怕是一些高学历人士,也可能是不会英语的。但是一旦碰到会说的,那就是真的掌握这种语言,甚至美音和英音的口音也能给你说出来。也许这就是应试和实践,之于花拳绣腿和真枪实干的区别吧。

  还有个比较大的感受就是这边孩子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好。曾经看过一个国外机构的调查报告,对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的调查评价,其中,在孩子的身体素质方面,日本竟然排在欧美国家前面,名列第一!

  

  (日本与美国孩子身体健康排名

  来源:UNICEF(2020)Worlds of Influence)

  当时感觉有些不可思议,毕竟白种人那种人高马大,永远短裤T恤的形象深入人心。但来了日本之后,你总能在大大小小的公园看到好多孩子撒野奔跑,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个个晒得黝黑黝黑的。看着瘦,但就是有用不完的劲,使不完的力。你能真切地感觉到那种动能,那种活力。

  日本的孩子在三年级,也就是十岁之前,大多处于放养状态。极少的课业压力,各种免费的公园和运动场所,免费儿童医疗,健康的儿童食品,这些都使得家长们放心让孩子出去“疯”,去摸爬滚打,去和自然接触。久而久之,身体素质自然得到了提升。

  其实关于孩子在这边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有很多可以分享的内容,比如语言学习,文化感受,医疗体验,福利制度等。除此之外,这半年内,通过种种摸索,我办了不止一家银行的信用卡,开立了三井住友银行的公司账户,换好了驾照,尝试了自驾游,参加展会,集市摆地摊等,这些经验的分享应该也能帮到有需要的后来者们。

  日本这个社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很难让人感受或享受到所谓“放纵的快感”,没有高墙铁网管束,但空气中无时无刻都弥漫着无形的条约约束着每个人的行为。生活在这里的人必须去适应这个社会,做个低调合群的人。

  这里没有多少人情世故,基本都按规矩办事,待久了,你会变得容易相信别人对你说的话,脑子会变得简单。

  日本这个地方有点像味增汤,初尝味道古怪且浓烈,但多吃几次后,你会喜欢上它,如果哪天不喝,可能还会不自在……

  今天就先写到这里。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