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法》:明心见性,让你更好地生活、工作、学习

  1

  就像人与人之间讲究缘分一样,人与书之间也讲究机缘。

  如果是前几年看这本书,我可能会觉得荒诞,因为里面有的内容异常规看的话,很不科学。但是现在我觉得自己能理解了,也想把自己的感受分享给大家。

  稻盛和夫先生是日本著名的企业家,创建了京瓷和KDDI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他还以78岁高龄在2010年重新出山,仅用了一年时间,就拯救了破产重组的日航,堪称奇迹。

  但其实稻盛和夫先生是科学家出身,又是宗教家,在65岁皈依佛门。在长期的思考、实践过程中,稻盛和夫先生建立了自己的哲学,所以,他同时也是一名哲学家。

  科学家、企业家、哲学家、宗教家,稻盛和夫先生以他高超的境界将这四者融于一身。他认为,"心纯才能见真"是重要原因,这也是所有科学家、企业家、哲学家乃至高僧大德成功的根本性真理。

  2

  前段时间,章子怡在《我就是演员》里说,"演员要有一颗很干净的心,就像一张白纸一样,无论你碰到什么样的角色,都是要重头画过的。"看,艺术领域也有人如此领悟。我们甚至可以说,在任何领域想要达到至高成就,都需要纯净的心。

  科技和经济的高度发达与人类精神道德的矛盾,是当今社会的一大难题。这是因为人们太注重科学,忽略了对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思考。

  在这本书里,稻盛和夫先生从哲学、科学、宗教三个角度交叉分析了存在、意识和意识体、科学、因果善恶、死亡等人生、社会和宇宙的重大命题。不仅分析透彻,而且通俗易懂,可以实际运用,强烈推荐。

  3

  宇宙的意志和意识体

  存在本身就有巨大的意义,人类是最有价值的存在,人的价值不仅是存在,还在于人能为社会、世人做贡献,所以人类要承担使命。

  造物主只给了人最根本的东西即灵魂中最核心的东西,其余的都是自由的。而这个自由包括做好事的自由和做坏事的自由。

  佛教认为,罪行的根源在于烦恼,六大烦恼分别是:贪(贪婪之心)、嗔(不管他人感受,动辙发火的浅薄之心)、痴(把变幻的世界看作不变,幻想破灭就不满,不懂佛的智慧的愚痴之心)、慢(傲慢不逊之心)、疑(对释迦牟尼宣导的真理抱有的怀疑之心)、见(总从负面看待事物之心)。这原本是人生存必需的,如果没有它们,人就不能维护肉体。但是如果人类太过自由,就会造恶。

  因此佛教用"六波罗蜜"来适当地抑制自由以免造恶,分别是:布施(帮助别人),持戒(适当抑制自由),忍辱(忍受变化),精进(不遗余力奋斗),禅定(坐禅整理心绪),做到这五条,就能达到智慧(领悟宇宙的真理)。

  他认为科学是现阶段所认知的范围内的事实,它不能正确解释一切事物,也不代表唯一的真实。

  4

  要让孩子吃苦的青少年教育

  恶不是原本就有的,人为了自己的生存,有时会不择手段,自己制造恶。现代的孩子贪图自由、滥用自由,不懂抑制欲望,就制造了罪恶。

  远古时代严酷的自然条件下,大自然会通过生活教育人们,不遵守这种规则的人会被淘汰。但是在富裕的现代社会,大自然的教育不奏效,必须通过教育,让孩子分辨"作为人该做的好事和不该做的坏事"。

  有两条必须教给孩子,一是帮助别人,即"布施",二是明确不允许做的事情,克制自己的欲望,即"持戒"。

  还要让孩子在生活实践中自己掌握两条,一是努力奋斗,即"精进",二是忍耐忍受,即"忍辱"。

  要让孩子知道,磨炼灵魂,塑造高尚的人格是人生的目的。磨砺人格可通过下面四项:一为他人尽力,即"布施",二戒勉自己,抑制利己之心,即"持戒",三忍受诸行无常,波澜万丈的人生,即"忍辱",四全身心投入工作,即"精进"。并且要反复学习反复思考反思实践。

  5

  烦恼和工作

  要深思熟虑,却不需要烦恼,因为烦恼只会耗费精力和时间,没有好处。透彻地思考,然后采取"尽人事听天命"的态度很必要。

  在事情的开始阶段,用理性思考,在实际执行阶段再融入情感因素。与其后来拒绝,不如一开始就断然拒绝。

  以前条件不好,如果不认真工作就无法生存,大家对于劳动的辛苦是认帐的。现在条件好了,不需要那么辛苦也可以生活,很多人对于工作的必要性就产生了怀疑,这是不对的。

  网络上有很多人幻想着有一天暴富,然后就可以不用工作了。还有些人觉得工作束缚了自己,不能发挥创意,想要创业。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有一份强制你去上班的工作是很好的,因为人都有惰性,只有极少的人才能战胜它,创业的梦想往往会被早晨温暖的被窝打败。

  通过劳动可以"塑造人的心灵",工作不只有糊口的作用。特别是贫穷时代,干活、勤奋工作意味着抑制自己的欲望,因此可以把认真工作理解为:锻炼心志、重塑心灵、达至开悟的过程。

  6

  共生

  动物虽然也杀生,但它们只进行自己生存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杀生。

  自爱是必要的,缺乏自爱无法维持自己的生命,但这种自爱应该纳入共生的范围。

  为了一切生物万世永生,需要知足,抑制自身的欲望。非洲有一种原始部落通过烧荒农业维持生计,他们一年只打够吃一年的量,一点也不多生产,即使现在饿肚子,也不会在森林再生能力之外去烧林造地。

  稻盛和夫先生在序言里说,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大家能够度过各自精彩的人生",我也祝福大家都能度过精彩的人生。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