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八佰》:四行仓库上那面旗子,是杨惠敏泅水送去的?并非如此
原标题:《八佰》:四行仓库上那面旗子,是杨惠敏泅水送去的?并非如此
1937年10月26日,发生于上海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是全面抗战爆发后的一次著名战役。在这一场战役中,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其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莫过于“女童子军杨惠敏渡江献旗”一事。
“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东、西、北三面被鬼子重重包围,只有临近苏州河的南面防守薄弱。杨惠敏每天在河岸的垃圾桥边察看,发现四行大楼全是日本的“太阳旗”。在中国的上海,怎么能满是日本的国旗?
出于义愤,这位二十岁出头的女童子军杨惠敏,就在10月28日的夜晚泅过苏州河,把一面“青天白日满地红”旗送到了四行之中。这件事在后来被拍成电影广为流传,杨惠敏渡江献旗,几乎因此而成为“定音”。
但真相是:杨惠敏并没有泅水渡江,她是通过公共租界与四行的陆上通道进入仓库的。而最后高高悬挂在四行顶上的旗子,并不是她所送的那一面,却是由一个叫胡惠祥的人送去的。
一、公共租界与四行之间的通道
根据现在的资料介绍,至少在1937年10月30日之前,日军并没有堵绝四行仓库南边的通路,那里是“公共租界”。最初国民党88师将指挥部设在四行仓库,是因为在仓库南面的河对岸的垃圾桥旁,有两个上海煤气公司的巨型储气罐。
四行仓库既靠近公共租界,又有这两个大煤气罐,日本人不敢冒然行动。要是不小心炮打中了煤气罐,不啻是引爆巨型炸弹,严重威胁到公共租界内“洋人”的安全。所以,根据当时的协议,中日双方交火,子弹是不能向租界射击的。
当时驻守四行的524团,在打穿了仓库三堵墙壁后,直通到公共租界的西藏南路一间杂货铺。杨惠敏等人,正是通过这个杂货铺穿入地下通道,再到达四行仓库大楼的。
杨惠敏送旗,并不是她自己“突发奇想”带来的壮举。最初是四行孤军的团附谢晋元致电上海商会会长,希望能提供一批战时物资和一面旗子,拿来鼓舞士气用。上海商会把消息传达给提供战时服务的上海童子军总会,童子军总会安排杨惠敏负责送旗。
杨惠敏后来对外声称,自己是泅水渡江去送旗,这其实是不可能完成的。当时为防止战火蔓延到租界,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苏州河南岸架起了一道封锁线,杨惠敏根本可能从正面过去。
杨惠敏这一次献旗活动成功了,只是送过去的旗子太小没有悬挂。后来商会致电,又安排了十二个人一起去送旗,第二次进入四行仓库大楼送旗的人就叫胡惠祥。
胡惠祥送旗这一次,全程有一名“立报”记者在场。负责带队送旗的叫叶春年,据他说,当时他们在八仙桥装了两大卡车物资,带上了市商会最大的一面旗子。因为担心四行的战士没有旗杆,他还专门在家里拿了两根很长的晾衣杆。
货物送运之后,他们安排胡惠祥上仓库四楼送旗。完成的时候已经是10月29日的凌晨2点。等到旗子挂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凌晨4点了。
二、报纸为什么宣传杨惠敏
立报的记者对这一次送旗的过程了然于胸。可是他回去之后,报纸并没有发表新闻,向大家介绍胡惠祥、杨春年等人送旗的事迹。那时出于战时服务的需要,必须得树立一个童子军的典范。
杨惠敏是江苏镇江人,当时才二十出头,用她来做人物典型,效果比用男性做典型更好。而且她送国旗的新闻已经公布了。这样的话,讨论她送出去的旗挂没挂上,就没有必要了。至于最后她的故事越传越玄乎,也是当时的人没有想到的。
当时记录杨惠敏泅江的事件的,是一个叫做《大侠魂》的刊物。从这个刊名就可以判断,它是一份讲述“英雄传奇故事”的杂志。对人物的刻画有所拔高,几乎是必然的。
在这份杂志上刊载了杨惠敏自己的自述,她说自己是在目睹日本人的太阳旗插满了河对岸后,义愤填膺,所以就在10月28日白天,朝着河对岸的孤军大喊,问他们是否需要一面旗子。得到了需要的答复后,她把这件事反馈给上海童子军总会,再由商会联络到88师的师附孙绍良。
她自述中提到:孙绍良亲自电话联络了她,让她去送旗子,而这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因为早有陆上安全通道,也有专门负责战时服务的商会和下属童子军总会,他没有必要单独联络一个小姑娘。
关于《大侠魂》中,更加传奇的是杨惠敏关于泅江的说法。在这个传奇故事中,她不但泅水穿过了美军封锁线,在遇到英军关卡时,杨惠敏竟然通过“辩论”说服了英国守军,然后得到对方首肯之后,穿过了铁丝网,匍匐爬过了许多沙包。爬行了两个小时,才到达四行仓库。
由于太过离奇,刊登出来后,立即受到上海战时记者曹聚仁的严重质疑。不过当时的情况,并不适合对于这种战时的“造神运动”进行揭露。影响了我方军民的士气,反而不好,于是不了了之。直到抗日战争结束许多年以后,大家重温历史的时候,才开始普遍对泅江献旗的经过产生了怀疑。
结语
杨惠敏当年送旗,是通过四行仓库与公共租界的一条通道送去的。这一条通道是四行孤军打穿了三道仓库的墙壁挖出来的,它可以直通一间烟纸铺。谢晋元在1937年10月30日以前,一直通过它到达公共租界,利用烟纸铺的电话与外界联系。
到了1937年10月30日,日军由于在之前的攻坚战斗中伤亡人数比较大,于是就不再顾及公共租界的安全,在西藏路上设立了封锁线,于是这条路就断了。
杨惠敏的故事因为战时宣传需要,虽然被进行了一点夸张的炒作,但是作为一个爱国女青年,她能够勇敢地进入四行仓库送国旗,其行为依然值得表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