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比较优势看惠州产业升级路径

  南方日报惠州观察评论员刘光明宝

  近日,欧洲公司在德国沃尔夫斯堡国际供应商博览会亮相,展示了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三大业务领域约20项创新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

  众所周知,德国是制造业强国。近年来,包括在内的多家惠州企业频频在德国展示创新产品,无疑显示了惠州企业日益增长的实力。在这样的实力背后,是惠州制造业的不断升级。

  今年前三季度,惠州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2%,占全市规模以上比重的66.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8.9%。

  一系列指标的上升固然可喜,但产业升级颇有讲究。船越大越难掉头,应该尽早找准航道。在工业总产值破万亿的关口,惠州如何寻找和把握好一条合适的产业升级路径?

  土地、区位、人口:

  看似寻常,并不寻常

  改革开放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惠州由于地处珠三角,打下了一定的工业底子,但并没有像深圳、东莞那样吸引大量外资。近年来,随着周边先进城市用地日趋紧张,大量项目和资源外溢,惠州明显加快了发展的步伐。

  如果去问那些从深圳过来的企业,为什么选择在惠州落地?十有八九会说,深圳用地难而惠州更宽松,再加上两地相邻、产业配套和往来便利等。实际上,这里面隐藏着惠州当前比较优势的秘密,即土地和区位。

  在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背景下,各经济体基于自身的要素禀赋而选择发展自己有优势的产业环节,无疑将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这就是比较优势的作用所在。国与国之间如此,区域经济同理。

  以此来分析惠州的比较优势,很多事情一目了然。惠州约有1.13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相当于广州、深圳、东莞之和,是珠三角的1/4,土地开发强度接近10%。而广深莞这三个城市的土地开发强度分别是逾20%、50%、近50%,已经非常饱和。再加上惠州和这三个城市都接壤,如果它们的资源要外溢,哪个城市最先受益?答案不言自明。

  值得警惕的是,当前惠州不少地方也喊用地紧张。论营商环境,惠州比不过深圳、东莞;论人才,惠州比不过广州;论创新资源,惠州更是无法比。试问,在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如果惠州连用地都紧张了,那么它的比较优势在哪里?要怎样去吸引周边的先进项目和创新资源?

  因此,土地资源的开发整合,对于惠州发挥比较优势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工业生产快速爬坡的当前,它关系到惠州吸引优质项目的能力,以及工业框架基本盘的搭建。

  人口也是一样,它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资源。有足够的人口才能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从而支持各经济部门的高效运转。惠州是人口地,目前超过600万人。在城市群竞相发展的背景下,惠州搭着粤港澳大湾区的东风,人口净流入很正常。需要思考的是,当前全国多地都在竭尽所能吸引人才,惠州如何进一步做好覆盖各人群的人才政策顶层设计,从而保障有源源不断的人口流入惠州。

  土地、区位、人口,这些看似寻常的要素恰是当前惠州得以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产业升级的重要依托。这可以启发惠州,在整合用地、对外联通和吸引人才等方面,仍然要下很大的功夫。

  人才、平台、创新:

  于无声处听惊雷

  通过发挥比较优势,是否就能实现产业升级?显然不是。

  从经济学理论来看,比较优势只是在分工的背景下,让企业以更低的机会成本选择生产环节。比如,某深圳企业需要拿地扩大生产,一般情况下,把生产基地放在惠州比放在深圳成本要低。而企业总部或者研发部门仍放在深圳,是出于人才战略和科技信息等方面的考虑。这样的部门分工,对企业的成本最低,有望实现效益最大化。

  但这种情况,惠州只是吸引了生产项目过来,并不见得会形成竞争优势,也不必然会推动惠州的产业升级,因为产业升级意味着技术和价值链的升级。

  可见,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乃至产业升级,中间还有一段距离。回到比较优势理论,在全球化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背景下,最重要的要素其实并不是土地等自然资源,而是人才及其所形成的创新驱动力。

  因此,惠州在发挥比较优势吸引优质项目的同时,更要做好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从而真正地将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只有创新型的驱动力才能持续引导产业的升级和高质量的发展。做好这一点,假以时日,惠州在未来的城市竞争中必将独领风骚。

  在这个过程中,惠州一方面可通过以要素换优质项目,来积累创新资源。另一方面,要出台有竞争力的创新扶持政策,培育更多科技企业,加大各类优质创新资源的供给,包括基础科学平台、高端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乃至理工科高校,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从产业发展逻辑来看,项目是创新活动的依托,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要有一定的产业项目做基础。如果企业不足,经济体量过小,遑论创新。后者则是前者持续壮大乃至升级的动力来源,同时也是城市转向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两者不可偏废。

  当前,惠州在产业集聚方面下了很大功夫。2019—2021年,惠州工业投资分别增长21.1%、23.6%、50.5%。以2021年为例,引进工业项目达268宗,计划投资总额达2384亿元。今年前三季度,惠州工业投资增长55.9%,投资总量连续多个月居全省第一。

  可见,工业项目的集聚为惠州打造两大万亿产业集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从长远来看,经济发展还要考虑产业升级及其动力的来源。因此,在引进优质项目的同时,不要忽略了创新体系的构建,并且这个构建的过程要有紧迫感。这既涉及一座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变,也涉及真金白银的投入,既要有宏观的思考,也要有具体的点滴实践。

  毕竟,土地等自然资源要素总有紧张的一天。那时,惠州的比较优势在哪里?产业升级的动力在哪里?我们期待,那时的惠州可以用创新生态来吸引全球的资源,真正成为通过创新来驱动发展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