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警数十年,她们风采依旧!

  康丽

  精耕“责任田”,结出“平安果”

  

  康丽,女,1972年10月出生,1996年5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甘肃省酒泉市公安局肃州分局东城关派出所副所长、二级警长,同时也是一名社区民警。主要承担管理实有人口、掌握社情民意、组织安全防范、维护治安秩序、服务辖区群众等职责任务,曾荣立三等功3次,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甘肃省先进工作者、甘肃省“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甘肃省优秀社区民警等。

  9月23日一大早,甘肃酒泉汉唐街南社区,看到几位老人坐在一起聊天,酒泉市公安局肃州分局东城关派出所副所长康丽立即上前,“吴大爷,‘金钟罩’安装了没有?‘国家反诈中心’App也要下载,您老人家辛苦大半辈子挣点血汗钱不容易,可不能被骗子骗了。”听到康丽这么说,周围的群众也相继围了过来,在她的讲解和帮助下下载安装了防诈软件。深入社区、服务群众,是康丽担任汉唐南社区民警17年来的工作日常。

  为了让群众自觉远离诈骗陷阱、守好“钱袋子”,康丽积极在小区楼院张贴反诈常识、悬挂标语横幅、发放宣传彩页、讲解现实案例、动员群众安装使用防诈软件,与骗子争分夺秒“赛跑”,始终将辖区电诈案件发案量控制在较低水平。

  总结“六线工作法”>>

  1996年至2005年,康丽先后做过户籍民警、指挥中心接警员等工作。9年里,康丽像一块海绵,努力吸收公安业务知识,虚心向同事请教工作方法。

  2005年9月,康丽到肃州分局东城关派出所工作,成为一名社区民警。向老民警请教社区工作经验的同时,康丽坚持把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工作根本,把练就“一口清”作为工作目标,把“腿脚快、嘴巴勤、脑子灵”和“本本记”作为工作方法,多跑多问,勤学勤记,逐渐摸清了辖区场所、单位基本信息,掌握了辖区群众、人员基本情况,搭建起警民和谐的“连心桥”,推进社区警务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

  

  康丽开展防诈宣传。(酒泉市公安局供图)

  多年来,康丽凭借一腔热情和耐心,在长期的总结探索中,总结出了“六线工作法”,即:发放“联心卡”,架起“连心线”;调解“小矛盾”,树立“公平线”;练就“一口清”,夯实“基础线”;自建“小分队”,搭起“安全线”;管好“相关人”,把好“关键线”;开通“防控网”,筑起“平安线”。她独创的工作办法被省公安厅加以推广运用,成为广大社区民警辅警开展警务工作的锦囊妙计。

  每天发放百张“警民联心卡”>>

  汉唐街南社区人员情况复杂。作为社区民警,康丽直面压力困难,主动担当作为,变被动接警为主动服务,将自己的姓名、单位、职务、电话号码等印制在一张小小的“警民联心卡”上,送到社区每个家庭、企业、单位、店铺。每天发放100张“警民联心卡”,是康丽成为社区民警以来为自己定的一个“小目标”,分内的事立即解决、其他的事帮忙联系,是她为民服务的最初设想。

  2014年,在康丽辖区居住的70多岁的赵大爷,从一名推销员手里买了5000元的保健品,只吃了3粒就卧床不起。由于亲人都不在身边,老人通过“警民联心卡”上的号码拨通了康丽的电话。接到电话后,康丽第一时间将赵大爷送到医院进行治疗,并经过多方联系找到了推销员和公司负责人,将案件移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为老人挽回了经济损失。从此,“警民联心卡”成了赵大爷出门必带的“法宝”,逢人就夸。“出门在外三件宝,钥匙、身份证、联心卡”,直到现在,辖区里还流传着这句顺口溜。

  热心解决群众后顾之忧>>

  “康警官,你让我家孩子的生活有了着落,我终于可以安度晚年了。”2015年,当康丽帮助社区居民邱大爷将其患有精神疾病的儿子送医院住院治疗后,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握着她的手含泪致谢。

  邱大爷曾经居住在肃州区南后街,因为患病的儿子一度经常与邻里发生矛盾。2012年,在入户走访摸排过程中,看着老人无助的眼神,康丽眼中泛起了点点泪花。从此,看望关心这父子俩,成了她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只有儿子有了安身之处,老人才会安心。因此,康丽多方奔走协调,社区、医院、民政部门等地方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康丽想方设法帮助邱大爷把儿子送进医院接受治疗。

  王艳

  甘做“生死语者”,揭示生命密码

  从警12年、党龄15年、职业法医……四川省内江市公安局市中区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副教导员王艳的履历看似简单。从大学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法医专业,到毕业后义无反顾地走进警营担任法医,这一气呵成的背后,有付出与坚守。

  当地法医数量少,女法医更是凤毛麟角,但在刑事犯罪现场,总能见到王艳忙碌的身影。直面生死别离是她的工作日常,查出事实真相是她的职责和使命。

  

  王艳,女,1984年9月出生,2010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任四川省内江市公安局市中区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副教导员。主要从事法医工作,累计受理法医物证1300余份,处理检材6300余份,荣立个人一等功2次,曾当选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获评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等。

  快速成长独当一面>>

  谈到王艳,同事们都说:她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无论现场条件多恶劣,她一旦投入到工作中,就是进入了忘我的状态。

  2010年,王艳被分到市中区分局白马派出所。2012年,她被调入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专门从事法医工作。在老师王智华的帮助下,王艳很快成为一名独当一面的法医。

  在侦办一起杀人分尸案时,气温达40多摄氏度,王艳在案发现场一干就是12个小时,浑身浸透汗水,走起路来鞋里吱吱作响。白天,她贴近高度腐败的尸体进行解剖;夜晚,她持续作战,参加案情分析研究。为了查明死者身份,她创新方法推断年龄,一次次对照公式反复计算,推断出死者实际年龄,为尽快抓获真凶赢得了先机。

  经过20多天的鏖战,案件被成功侦破。得知犯罪嫌疑人落网那一刻,王艳悲喜交加,泪流满面。

  夜以继日刻苦钻研>>

  解剖台上,她诚恳与逝者“对话”;显微镜下,她细致分析死因;基因库里,她坚定探究谜题。从事法医工作以来,她累计解剖尸体207具,认定尸源68具,出具尸检报告、伤情鉴定文书上千份,运用DNA技术直接认定犯罪嫌疑人80余名。

  2014年,王艳被派往中国刑警学院学习,她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习期间,她先后撰写并在专业刊物发表3篇法医论文,获评优秀学员。

  不仅如此,王艳还非常重视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积累提升,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始终胸怀工作第一的信念。在勘查一起溺水死亡的现场时,面对已白骨化的尸体,她半跪在冰冷的河边,佝偻着身体,小心翼翼地整理好遗骨。在后续的勘查中,她从泥沙中提取到一枚耳环,并由此锁定了死者的身份。

  一次出现场过程中,王艳在提取证物时,不慎被玻璃划伤右手小指。为了不耽误工作进度,她简单包扎后继续忍痛工作,直到全部证物提取完毕才匆匆赶到医院缝针。由于伤后治疗不及时,王艳右手小指出现功能障碍,但她无悔自己的选择。

  胸怀大爱见义勇为>>

  在一次出现场回来的乡村路上,王艳看到路边有几名搭车群众。当她了解到,是有位阿婆生病、家人在路边拦车准备送医院治疗后,立即催促同事载上病人和家属,拉响警笛向医院飞驰。一路上,王艳运用所学的急救知识,对老人实施抢救。老人被送进抢救室后,王艳仍陪同家属在外守候……虽然老人终因抢救无效离世,其子女还是专程向王艳表达感激之情。

  王艳常说:我是人民警察,也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已将忠诚与担当融入血脉,初心与使命就矢志不渝。

  工作中,她将人文关怀融入尸体处置的每一个环节,不仅让逝者“体面”回家,更让生者从法医的工作中得到慰藉。每一次解剖完尸体,王艳总会清洗后一针一线完整地缝合;每一次和死者家属交谈,她都尽量照顾对方的情绪;在她出具的上千份鉴定结论报告中,总是把专业术语解释得通俗易懂。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突发,王艳将年仅4岁的儿子托付给家人,和丈夫双双加入党员先锋队,到集中医学观察隔离点值守。

  为二位公安党代表点赞!

  来源:人民公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