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夏商周多出“暴君”,而秦汉之后多称“昏君”?

  据史书记载,夏、商、西周三代最后一个国王分别是夏桀、商纣王、周幽王,这三个都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暴君。据说夏桀荒淫无度、暴虐无道,《竹书纪年》记载,他“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从各地搜寻美女藏于后宫,日夜与妹喜及宫女饮酒作乐,而且奢侈无度、嗜杀成性,百姓都盼望他早些灭亡。

  夏桀形象纣王就更是有名了,很多人应该都看过《封神榜》,创制“炮烙之刑”,将其叔叔比干挖心处死,最后搞得众叛亲离、身死国灭。

  《封神榜》中纣王与妲己影视形象炮烙之刑还有那个为了博得宠妃褒姒一笑,而来了一出“烽火戏诸侯”,甚至连自己的儿子也不放过,想加害太子姬宜臼,改立褒姒的儿子为太子,最后导致姬宜臼的姥爷申侯大怒,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杀死了周幽王,致使亡国。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而到了秦汉以后,历史上往往将致使王朝走向衰落或亡国之君称为“昏君”。比如,西晋第二位皇帝司马衷,简直就是个白痴皇帝,最有名的典故就是臣下禀告他说百姓没饭吃,他却来了句“百姓没有米吃,为什么不吃肉羹?”其昏庸程度可见一斑,以致于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也使西晋王朝迅速走向了衰落。还有就是隋朝末年有名的昏君杨广,荒淫无度,不理政事,即位后几乎每年征发重役,结果出现了“天下死于役”的惨象,早早断送了其父杨坚费尽千辛万苦夺来的江山。后世对他们的评价多称“昏君”,即使也有称“暴君”的,但是比较少。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夏商周三代称“暴君”多,而秦汉之后却多称“昏君”?

  杨广影视形象小编觉得这与其社会属性和统治思想是密切相关的。从社会属性角度来说,按照传统观点,夏商周三代属于奴隶制社会,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更多的人身依附关系,作为奴隶是可以被卖来卖去、随意杀戮的,文明程度还比较低,作为统治者来说,对臣民的生命也不加吝惜,缺乏尊重,所以才会出现炮烙之刑、挖心等暴虐处罚手段。而到了封建社会,虽然也是家天下,但是封建士大夫阶层已经崛起,统治者即使手握天下生杀大权,为了维护统治,却也不敢肆无忌惮的以无比暴力手段无端惩罚臣属、百姓。

  武王伐纣而从统治思想角度来说,夏商周三代虽然宣扬神权思想,但是其统治是从原有的禅让制承转而来,更多地强调统治者应当是仁和、爱民者居之,而如果统治者是一个暴虐无比的“大暴君”,仁爱之心不够,被统治者当然可以有理由起来反抗,推翻其统治。将其定义为“暴君”也是新王朝为自己正名的一种方式。而秦汉以后,儒家思想占据了统治地位,强调以德治天下,还有孟子提倡的民本、仁政等思想。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统治者再度施行“暴政”必然是人神共愤的,所以,暴虐的行为自然要弱于夏商周三代,但是昏聩无能者却是屡见不鲜,这也使得后世多以“昏君”评之。

  孟子画像一些拙见,欢迎各抒己见~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