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至元代时期龙泉青瓷,最精华的两百年!揭秘其特点及鉴定方法

  我们本章节是教大家认识“瓷”,瓷器精美,具有收藏价值,一件国宝级的瓷器动辄价值上亿,它们代表着我国的文化底蕴,物有价而其精神无价!

  上一章我们讲完了第一时期的龙泉窑,接下来讲第二时期,第二时期是从南宋的中晚期到元代的早期。

  这个时期的龙泉窑开创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总的来说,它的特点和第一时期的正好相反,第一时期的特点是“厚胎薄釉”,而第二时期龙泉窑的风格相对而言就是“薄胎厚釉”。

  薄胎厚釉主要是强调它的触厚。薄釉是在北宋以前所有中国的窑口都只能烧石灰釉。但是到了第二时期,龙泉窑开创了龙泉风格的瓷器,烧成了石灰——碱釉。石灰——碱釉是什么?刚才说石灰釉是指它的钙含量为15%,那么石灰——碱釉里面的钙含量是10%左右,它还有5%变成什么了?就是碱性金属氧化物,比如说钾、钠。碱就是氧化钾、氧化钠。石灰——碱釉在高温下黏度比较大,黏度大就不容易流淌,釉可以厚挂。

  厚挂釉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需要经过多次施釉、多次烘烧才能厚挂。当上了一次釉以后,如果第二次再上,是不容易上去的。一定要经过烘烧走掉一些水分,产生气泡孔,留下小窟窿,然后第二次上釉,釉就容易吸附到小窟窿里面。第二层釉上好以后,再经烘烧,第二层的表面又因为空气气泡走掉,再次形成了小窟窿。上第三层釉的时候,窟窿里再次吸附釉,经过第三次高温烧造就形成了厚釉。上海博物馆陈列在龙泉窑橱柜里面有一块瓷片,瓷片的侧面可见厚釉,那个断面,可以看出来是三层釉,三层中间有两排气泡间隔层,很明显有三层釉面叠压的效果。

  类似这种,找不到更准确的图第二时期,龙泉窑釉色烧成了梅子青和粉青,那么这两种釉又有什么区别呢?

  粉青的釉稍微薄一点,大概是0.5到1毫米那个范围,梅子青的釉稍微厚一点。还有就是粉青在烧制的时候,温度略微低一点,梅子青要稍微高一点,之间相差约50度。粉青釉止火的温度要控制在釉的熔融温度范围的下限。当它达到最低的温度时就止火了,那么它会在熔融不完全的情况下,产生气泡、钙长石析晶或者残留的石英颗粒,由于没有完全玻化,所以会产生一种乳浊的感觉。当光线射入釉的表面,它就产生一种反射,给人一种温润如玉的特有效果。

  梅子青粉青梅子青上釉要上得比较厚一点,基本上要多上一次釉,它的止火温度是在釉熔融温度范围的上限,釉面全部玻化了,没有杂质,釉层很有透明度。如果光线射入釉的表面,完全反射,反射光清澈透明。烧梅子青的窑炉里面还要保持特别强的还原气氛,才能够达到梅子青的效果,这是两者的不同。

  第二时期的釉色代表是粉青和梅子青,还有灰青和青黄的颜色。烧成青黄和灰青的颜色,就是在烧的时候放进空气多一些和空气少一些的区别。如果空气多一些,空气里面含的氧结合铁就变成黄色了。如果空气放进去少,里面的氧气少一点了,它就成还原烟,氧化亚铁便呈现出这种灰青颜色的青釉。区别就在于窑里的气氛,氧多还是氧少,就出现两种不同的效果。其实作为窑工是无意烧何种颜色的,无意识的人为控制,出现了不同的颜色。这其实也是一种窑变,是在窑里面出现的变化。有一种黄色烧得很漂亮,会有金黄色的感觉,很讨人喜欢。但也有人喜欢另一种青绿的颜色。你有意去烧,烧不出来,它是窑变偶然形成的,其实就是氧化和还原的效果。

  第二时期的器型就比较多了,瓶有长颈瓶、胆式瓶、盘口瓶、龙虎瓶、琮式瓶、梅瓶、六角双耳瓶;炉有高炉、樽式炉;碗有敞口碗、花口碗、束口碗、敛口碗:还有执壶、水盂、双鱼洗、折沿洗、渣斗和花盆等。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点

  长颈瓶盘口瓶龙虎瓶琮式瓶梅瓶第二时期装饰的方法,由于它是薄胎厚釉,釉层比较厚,所以在装饰上面摒弃了早先的刻花、划花的方法。就龙泉的粉青和梅子青而言,多为素面,比较注重釉质与釉色的装饰作用和美化作用。也比较注重器物胎骨结构的处理,在器物的边缘或者肩部、腹部等转折的地方,有意识地显露出它的胎色。龙泉窑是白胎,所以就显示出白与青的变化。比如说有一种鬲炉,就是三足炉(下图)。

  在三个足上面加一长条的瓷土,就形成“出筋”。上釉以后,这个地方就变成薄釉,使它显现出来,露出胎的白色,展现出的线条挺拔且有力度。少数的带有装饰的制品,用堆塑、贴花、印花,使之凸现。堆塑就是把它堆起来塑造形象。有一种瓶子上面盘着一条龙,这就是堆塑,而不是贴上去的(下图)。

  还有采用贴花、印花这些办法可以使花纹凸现出来。比如我们讲的模印贴花,就是两条鱼先在模子里面把它印好,然后再把它贴上去。这个双鱼洗瓷片就是在里面贴了双鱼(下图)。

  还有在一些罐子上面贴龙、贴凤、贴花朵什么都有。另外还有印花,这种就叫印花(下图)

  那两个贯耳上都有印花,印花好像模糊一点没有那么清晰。第二时期里面特别强调有一种莲瓣纹上篇讲了第一时期的莲瓣纹是圆头的,里面有篦划纹,这是北宋的。第二时期的莲瓣纹,南宋的莲瓣纹比较宽,元初的就比较窄一点。

  我们看下图这一件,外面装饰有莲瓣纹,但是这个莲瓣你们注意看一下,是比较宽的莲瓣。同样的都是双鱼洗,南宋的素面,不流行装饰。那个比较宽一点的,虽然也是南宋,但要比窄的那个晚一点。再来看圈足,你用手摸它感觉底平、足宽、墙窄,这个是南宋时期的特点。底心有一个圆突的话,这个已经是元代的特点。圈足比较小,放下去有点不稳,那么这个就是元和宋的区别,宋的时候足会比较宽,给你很稳的感觉,而元代就比较小。

  南宋的工艺到元代的工艺,期间肯定有些变化。宋和元的区别除了圈足的大小以外,还有足壁的厚度不同。一个是大而窄,一个是小而厚。

  第二时期龙泉青瓷的特点,除了薄胎厚轴的特点以外,还有胎色的区别,有白胎青瓷和黑胎青瓷。刚才我们讲的都是白胎青瓷,黑胎青瓷其实在讲官窑的时候曾经讲到过。在明代嘉靖年间的文献里有记载,说南宋的时候有章姓两兄弟在琉华山下一个叫疏田的地方,兄弟两人各主一窑。哥哥叫生一,他烧的器有“百圾破”,也就是说有开片。生一为兄,所以他的叫哥窑。生二的制品青翠温润以地方命名,所以叫龙泉窑,也就是弟窑。

  这个是明代嘉靖时有文献说到的故事。在早期考古发掘的时候,在大窑、金村发现了黑胎的青瓷,这些黑胎的青瓷是“紫口铁足”,口沿是紫的,足是黑色的,有细纹开片,过去“龙泉青瓷”有哥窑型、弟窑型的说法,这个就和嘉靖文献的记载对上了。但是现在经过研究,就发现黑胎青瓷与“传世哥窑”是不同的,它更接近南宋官窑的特征,比如说黑胎、开片,薄胎厚釉,器型更为雷同,就是说黑胎青瓷的器型跟南宋官窑的基本上都差不多,而且很多都是一样的。那么现在陶瓷学界都认同把龙泉仿官窑产品称龙泉官窑,简称“龙官”。这件是龙泉窑的黑胎青瓷(下图),也有开片,紫口铁足,胎是也是薄胎厚釉。

  下一章我们来说第三时期的特点,记得关注哦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