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之间有乾坤

  一把折扇

  可赏风花水月·

  可握千里江山

  摇曳之间,游山涧林溪中清风徐来。

  开合一刹,避世间烦扰后闲定自在。

  

  “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这是民间流传的一个谜语,稍加思索,不难猜出它的谜底是扇子。扇子本是实用之物,以其轻薄而面积大,可作扇风取凉之用。中国一向有在日常器物上施以装饰的传统,于是扇柄扇骨上有雕工,扇面正反上加书画。较早的雕工书画多由普通匠人完成,慢慢地各种有才华富想象的艺术家也来参加,扇子也就此演变成有实用功能的艺术品,使人顿生爱羡之心,发展至今已成为集藏的一大门类。

  我国古代扇子的种类非常多,而其中团扇和折扇两种形式备受藏家喜爱。

  折扇,初名腰扇,滥觞于汉末,曾是王公大人的宠物。晋代,腰扇又称为叠扇,已成为上流社会男女通用的驱暑器具。折扇产生时间虽较迟,其重要性却极大。它携带方便,出入怀袖,扇面书画、扇骨雕琢,是文人雅士的宠物,所以又有“怀袖雅物”的别号。

  折扇流行于明代,自明代开始,扇股扇面的制作日趋精良,且各有名家,扇面书画也开始广泛流行,在文人雅士中得到认可。而到了清代,折扇更是成为了身份地位的象征,成为了社会角色的道具之一。无论什么季节,手执一扇,打开收拢,或佩挂在身,或藏于袖中,都具有人格表露、情绪交流的意义。

  

  Lot027 陈少梅 溥修 梅花书屋 行书书法

  设色纸本 成扇 1945年 作

  17.5×46cm

  扇骨:溥伒(1893-1966)题,张志渔(1893-1961)刻。

  题识: 正面:梅花书屋。乙酉六月少梅陈云彰。

  背面: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筠。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远渡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遗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书唐人五律,默公。

  钤印:正面:陈(朱文)、少梅(朱文)、我思古人(朱文)

  背面:溥修长寿(白文)

  本扇扇骨题字由张志渔先生雕刻而成,张志鱼(1893-1961)又作张志渔,字瘦梅,号通玄,北京人。善书画、治印,最精于竹刻,最将名人书画缩刻于竹刻扇骨上,不失原作精神。曾刻扇骨八千余柄,造诣极深,是近代北京刻竹第一高手。

  陈少梅(1909-1954),名云彰,又名云鹑,号升湖,字少梅,以字行。生于湖南衡山的一个书香之家,自幼随父学习书画诗文,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5岁加入金北楼、陈师曾等发起组织的中国画学研究会,17岁成为湖社画会之骨干,22岁主持湖社天津分会,成为津门画坛领袖。

  陈少梅山水画和人物画成就都非常高,有“唐寅以后第一人”的美誉。他的笔墨潇洒而不失法度,艺术面貌渊穆清华,洋溢着和谐的节奏与优雅的韵律,形成了自己清逸淡雅、寓柔秀于阳刚的清劲画风,于艺坛独树一帜。

  爱新觉罗·溥修(1896-1956),字仲业,号默公。溥修擅长诗文书画,精通经史子集,在书画方面也颇有造诣,尤以书法闻名于世。他曾多次应海外书画团体邀请办展讲学,其作品广被海内外艺术馆及收藏家们珍藏。

  溥修先生的书法作品以篆隶为先。小篆以泰山刻石为根本,并参以邓石如、杨沂孙、吴昌硕之笔意,最终形成“小篆为体,大篆为面”的独特风格。隶书受《石门颂》《西狭颂》《杨淮表记》等摩崖石刻文字影响,长锋鸡颖试之,姿纵雄强,笔力绝健,墨色带燥方润,极富韵律。

  

  Lot027 陈少梅 溥修 梅花书屋 行书书法 局部图

  团扇是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是中国汉族传统工艺品及艺术品,有着精巧雅致之称,团圆友善之寓意。因其形状犹如一轮明月,因此得名为“团扇”。唐代女性对团扇尤为喜爱,并且有随身携带的习惯。

  团扇成扇收藏者不多,存放不易是原因之一,存世珍品佳品数目太少亦是原因。大多数团扇书画都被装裱成条幅册页等。所以一般说成扇即指折扇,说团扇即指团扇裱片。团扇书画裱片的收藏与折扇书画无异。

  

  Lot094 俞明(1884-1935)仕女

  设色绢本 团扇 1921年 作

  直径:26cm 约0.5平尺

  题识:曩见文待诏洛神图小卷,笔简意深,诗卷冲和之气,充溢于毫端,设色尤见艳,脱尽画史积习,诚艺林之至宝也,今背拟其仿佛为作是扇以供同好,时辛酉夏五月味安俞明写于宣南。书误诗。

  钤印:俞(白文)

  俞明(1884-1936)字涤烦,一作涤凡,又字镜人,浙江湖州人。曾见其画上有一方朱文印“镜人生甲申寅月之初”故作1884年生人,性聪颖,幼年在上海习水彩画,后听从其叔俞原(字语霜)劝导,改学中国画。早年师宗余集、改琦、费丹旭等,用笔清柔,设色淡雅,后学陈洪绶、任伯年,并在褚德彝指点下,参以汉魏石刻像,笔力大进。俞明擅花卉、山水,尤擅工细人物画,笔墨沉著,意境清雅。

  

  Lot001 溥佺 王福厂 百寿图 篆书百寿

  设色纸本 成扇 1940年 作

  18.5×48cm

  说明:上款人“亮甫”即甄亮甫,字无熙,同盟会会员。梁漱溟在顺天中学时的同班同学,创办《民国报》并担任社长,梁漱溟任外勤记者,往来京津间,并据此段经历完成《忆往谈旧录》。

  题识:正面:庚辰秋日,师宋人法写奉亮甫先生雅鉴,雪溪溥佺。

  背面:亮甫先生法家鉴正,庚辰七月既望,福厂王禔抚于沪上。

  钤印:正面:尘务不萦心(朱文)、作伴风月相知山林(朱文)

  背面:王禔(白文)、福厂(朱文)、福厂六十后(朱文)

  王福厂(1880-1960),原名禔、寿祺,字维季,号福庵,以号行,别号印奴、印佣,别署屈瓠、罗刹江民,七十岁后称持默老人,斋名麋研斋。浙江杭州人。现代书法篆刻家,“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王福厂精篆刻,书法工篆、隶。得吴昌硕鼓励,另辟蹊径,专工小篆与金文。所书小篆工整规范,秀美遒劲。所篆《说文部首》字帖、《说文作篆通假》,向为行家肯定,成为学篆范本。本作品为王福厂集百位书法家寿字为一体,字体各异、无一雷同。每个寿字下方还有注明文体出处,堪称名家荟萃,各有千秋。

  

  Lot001 溥佺 王福厂 百寿图 篆书百寿 局部图-1

  爱新觉罗·溥佺(1913-1991),字松窗,以字行,笔名雪溪、尧仙、健斋,满清皇族后裔,道光帝四代孙,溥仪的堂弟。与溥伒、溥僩、溥佐兄弟四人并为书画大家,被称为“一门四杰”,1928年加入松风画会。他是一位全才型的画家,能诗,能书。画作题材广泛,山水清新,鞍马精,兰竹更是堪称一绝。与其他兄弟相比,溥佺在创作态度上相对开放,也会受西方画透视学影响,在家族传统的工整细致的绘画基础上带有工笔与写意表达。

  Lot001 溥佺 王福厂 百寿图 篆书百寿 局部图-2

  

  Lot026 马晋 溥儒 马 楷书

  设色纸本 成扇 1946年 作

  18×48.5cm

  扇骨:百寿图。

  题识:正面:乙酉立秋前一日作于湛华画馆,伯逸马晋。.

  背面:昔日千门万户来,愁闻落叶下金台。寒生易水荆卿去,秋满江南臾信哀。西苑花飞春已尽,上林树冷雁空来。平明奉帚人头白,五柞宫前梦碧苔;微霜昨夜蓟门过,玉树飘零恨若何。楚客离骚吟木叶,越人清怨寄江波。不须摇落惊风雨,谁实催伤假斧柯;衰谢兰成堪作赋,暮年丧乱入悲歌;叶下江皋蕙草残,登楼极目起长叹。雁门霜落青山远,榆塞秋高白露寒。当日西陲徵万马,早时南内散千官。少陵野老忧君国,奔问寗……云台先生正,溥儒。

  钤印:正面:马晋(白文)、湛如(朱文)、湛华馆(朱文)

  背面:心畬(白文)

  心畬先生的书法功力,平心而论,比他画法功力要深得多。——启功

  溥心畬(1896-1963),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畬,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满族人,为清恭亲王之孙。曾留学德国,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画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书法,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

  溥心畬绘画世人评价颇高,但其对书法也颇有造诣,时人对其更有“衡山以来第一人”之美誉。溥儒行草学二王、米芾,飘洒畅酣,楷书得自裴休《圭峰碑》与成亲王的笔势。他主张树立骨力,强调书小字必先习大字,心经笔法,意存体势,如此书法方能刚健遒美,秀逸有致。

  

  Lot026 马晋 溥儒 马 楷书 局部图

  马晋(1900—1970)字伯逸,号湛如,又号云湖,别名伯远,早年曾用名马锡麟,室名湛花馆,北京大兴人。1922年从金北楼学画,擅长画马,宗法郎世宁。兼擅花鸟画,又工书法、刻印,并工做风筝。解放前一直以卖画为生。解放后任北京画院画师。

  马晋是北京画坛传统派里融和中西的画马名家。他取法郎世宁步入画坛,后在金城、陈师曾引导下,广泛学习古代院体画、文人画传统。在三、四十年代其工笔写实画风成熟之日,已开始在绘景中强化中国味。至五、六十年代,他更在马、牛、花鸟画中完善了自成一家的工笔写实风格,推出了工写结合的小写意面目。马晋的工笔写实作品,富於体感和质感,工而不拘,细而不碎,干净漂亮,雅俗共赏。他的小写意作品,简赅生动,有笔有墨,写中带工。

  

  Lot103 刘奎龄 曹鸿年 柳雀图 书法 设色纸本 成扇

  19×48cm

  题识:正面:师姚伯昂先生画法应春田二兄大人嘱刘奎龄作;

  背面:乙丑五月以迥文涛题金鱼春田仁兄大人雅正沽上曹鸿年

  钤印:正面:耀辰(白文)

  背面:恕伯(朱文)

  

  Lot093赵松涛 耿仲敭 人物 书法 设色纸本 成扇

  18×50cm

  经赵松涛家属认定为真迹

  题识:正面:赵松涛题于沽上

  背面:鸿昌仁兄方家正,耿仲敭。

  钤印:正面:松涛(白文)、劲根(朱文)

  背面:阁丞弟子(白文)

  一柄折扇,两种画面。一面历史,一面现实。一面书画,一面可能是空白,留给后人思考后填充。折扇在引风纳凉方面的作用,远不如蒲扇直截了当,但无论团扇,还是折扇,都是在实用基础上的进步,凝聚了古今工艺美术之精华,是民族传统文物中的艺术瑰宝,至今深受着藏家们的喜爱。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