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束般的恋爱》影评:已成往事的爱亦值得留恋

  《花束》的剧作结构和叙事节奏都很清晰,用120分钟完整的将导演所要表达的展示了出来。

  作为一部爱情电影,没有存在很多俗套的表现,只是单纯的把一种合乎逻辑的理所应当,柔和地描述出来。

  菅田将晖饰演的男主角山音麦,还有演过《垫底辣妹》的“村花”所饰演女主角八谷娟,两个角色都是有些具备文青气质的男女,作为对彼此来说「百分百的男孩和女孩」,他们都对木乃伊展、文学、电影感兴趣,同时也对“石头剪刀布中,为什么布会比石头厉害”的社会共识有所质疑。这些外人看来有点乖张的爱好,却让他们像是彼此的镜子,一拍即合,自然而然的相爱。

  同时,过上了“没羞没臊”的生活。

  

  随着二人从大学毕业走入社会,男主角小麦为了彼此更好的生计,放弃了过往一直的爱好,从《塞尔达传说》到消消乐,从漫画文学小说到《成功学》,被社会塑形。而女主角小娟因为始终坚信生活可以永远像一开始的花束一样,绚烂着,也无所顾忌着。

  生活毕竟是不能永远一个样的,两种观念的冲击,悄悄地到了不可弥合的边界。

  这种裂痕延续到最后,面对邻桌一对和曾经他们如此相似的年轻男女,似乎曾经的爱情已经将接力棒交给了更年轻的理想,此时的他们也再回不去那时了。

  因此,影片结尾,他们选择了和平地分手。

  

  电影中,男女主角二人的独白,近乎贯穿了全片。导演很喜欢借助同一场景中,分别的对焦一人再虚焦另一人,对应着搭配上角色的心理独白。

  给所有观众上帝视角,观众更容易明白男女主角分别的想法远不像表面那么契合,所以这样的视角,很大程度上也是本片略带“遗憾”基调的基础。

  但内心独白却让人物更加的走心了,我很喜欢这两个人物因为内心奇怪想法,不经意流露出的可爱。

  也因为默默记住了几句好像日本电影里很风格化的台词

  “这个男人表现的如此游刃有余,分明是在瞧不起女性”

  “开始是结束的开始”

  “红灯没有变绿,我们第一次接吻,红灯还是没变绿,后来我才知道,是行人自助式红绿灯,感谢自助式红绿灯”

  “有人说一起吃过三次饭还没表白,就会变成朋友,我下次要表白”

  

  用独白来展示人物性格,是很直捷便利的,也很大程度体现了导演试图表达在《花束》里的那股掩饰不住的东方含蓄。

  有人说“人类最擅长的事就是story telling”,人物的遭遇有时会更适合突出人物弧光,正如我们熟知的《阿甘正传》以及大卫芬奇的《本杰明巴顿奇事》这类电影,将独白和具备参与感的第一人称视角放在一起,对于小人物之于时代这样有些宏大叙事的电影题材,电影人也是屡试不爽。

  但即使这样,也有电影不离其宗的点,就是如何讲好故事。

  故事的讲法很多,但故事本身的动人之处是不变的。

  电影里有诸多意象,像一个个彩蛋等着观众去寻找。

  比如说贯穿了全片的小白鞋,最后变成男女主角走向社会的皮鞋,印证着这段爱情的变化。以及很多人提到的“文艺青年穿搭指南”,在影片前段,小麦和小娟常常会穿同款式的格子衫,但是后期却常常是这边穿着居家服那边却已经是外出工作的制服了。

  

  作为前后呼应标志的红绿灯与马路,还有影片一头一尾的谷歌街景,侧面说明了他们的爱情可能从一开始就是禁止通行的,哪怕马路上没有任何车辆驶过,安全的路况也符合这对情侣在一开始体现出的百分百合拍。

  同样的,对于谷歌街景的运用,导演想阐述一段恋爱即使不能坚持到最后,如同谷歌街景的印记仍然半永久的记录了二人的曾经拥有过的爱情。

  从看似完美的爱情,到了最后却遗憾地走向了结束,爱情变成了「曾经拥有」,那我们会说这段时光就是虚耗吗?恐怕很多人并不这么认为。

  像是近年来被认为是最优秀的爱情电影之一《爱乐之城》,男主seb和女主mia也是因为懵懂和纯粹相爱,但最终也被逐渐社会化的生活压力给打败。

  但倒推回去,seb如果没有遇见mia,可能无法加入爵士电子乐队以获得较好的名声,同样对于mia,没有seb的鼎力相助,也无法获得去巴黎的演出机会。虽说相比《花束》,《爱乐之城》所探讨的主题还更进一步包含了“理想”与“现实”。

  但是仅仅在关于爱情这个主题,两部电影是相似的。

  

  一方面是对爱情的价值有所所深入,尤其是无疾而终的爱情是否值得;另一方面就是试图展现当下个人情绪迈向后现代的无奈。

  一段时期内出现了诸多内核相似的电影,那么足够大的体量就可以反映出当下的思想力量。

  快餐、浮躁......诸如此类的时代情绪造就了艺术作品的诞生。

  艺术作品被委以重任,由此抛出问题,时下流行的爱情电影再给出一致的回答:哪怕犹如花束般短暂,经历过了却也是值得的。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