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访谈丨咫尺之间浓缩民间文化
马胜强,艺名润石,甘肃岷县人,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甘肃省副高级洮砚制作艺术师、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其作品《《百寿图》获第九届甘肃省工艺美术百花奖 " 创新设计二等奖 "、《春山晨曦》获第十一届甘肃省工艺美术百花奖 " 创作创新一等奖 "、《紫气东来》获第十一届甘肃省工艺美术百花奖 " 创作创新三等奖 "、《贺兰遗梦》荣获 " 中国宁夏贺兰石(砚)设计创意大赛 "" 贺兰杯 " 铜奖、《和谐幸福》获 2009 — 2011 中国工艺美术国家级培训项目 " 星火杯 " 学员优秀作品展 " 最佳作品奖 "、《印象敦煌之梵韵妙音》《印象敦煌之敦煌菩萨》获第十三届甘肃省工艺美术百花奖 " 制作技艺一等奖 "、《说法图》获甘肃省第十四届百花奖创作创新一等奖。
提起 " 鸭头绿 ",也许很多人感到陌生,但要说起洮砚,那便是家喻户晓、众人皆知。洮砚以其色绿雅丽、莹润如玉著称,因此美誉为 " 鸭头绿 ",它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并称为 " 中国四大名砚 "。洮砚历史悠久,据地方志记载,其始刻于唐,盛行于宋,清代乾隆年间钦定的《四库全书》中,将其列为国宝。洮砚以其发墨快而不损毫,储墨久而不干涸,历寒不冰、涩不留笔、滑不拒墨、挥洒自如、浓淡相宜、得心应手等特点得到广大文人雅士的青睐,成为他们文房中的瑰宝。那么,如此精美绝伦的洮砚是如何制作的呢?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马胜强,他对记者讲述了自己与洮砚的不解之缘。
洮砚的原材料洮河绿石产于我省南部,而马胜强就出生在这个人杰地灵的热土上。" 我小时候就很喜欢画画,看到一些课本上或美术书上的图案就特别有感觉,那时候也不懂啥叫绘画艺术,但是我能临摹出基本轮廓,同学们也喜欢邀请我给他们做美术课作业,让我记忆犹新是有一次给同学的胳膊上画龙,画的正全神贯注时,忽然发现老师在我们身后,当时我怕极了,担心被老师批评,可是让我出乎意料的是,老师居然夸我画得不错,还送了我一个画画的本子。我心里暗自庆幸,自那以后,没事了总是在这个本子上画画。" 马胜强说。
初中毕业后,16 岁的马胜强因为家里经济条件所迫而不得已辍学了,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跟着自己的伯父、甘肃省非遗洮砚雕刻技艺传承人马文科学习雕刻洮砚。" 我小时候就看过伯父制砚,还有我表哥的制砚技艺在当地也小有名气,我就跟着他们学习制砚技艺,在长期耳濡目染和伯父、表哥的指点下,我的进步很快,制砚技艺飞速提高。" 一晃两年过去了,马胜强出师了,可以独立创作完成一方砚台。" 记得我回家后就刻了一方五六十公分的大龙砚,当时卖了 1200 元,这个价钱在我们那里能买一对耕地的大犏牛,这件事在我们村轰动了一时 ……" 说起这些,马胜强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但那时的马胜强年龄尚小,只是机械地模仿,对洮砚的文化艺术及文化内涵并没有深入地体会和了解。为此,他特意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茂棣、甘肃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王玉明等大师、专家面前虚心请教。" 他们在刀法技艺上、构图布局中都有相当的造诣,特别是人物造型都十分的出彩。如李茂棣先生的《四大美人》,王玉明先生的《百人红楼梦》都是我学习的范本。" 马胜强说。
经过多年地努力,2005 年 9 月,马胜强的作品《二龙戏珠》荣获了第八届甘肃省工艺美术百花奖设计创新三等奖。2006 年,他的作品《百寿图》荣获第九届甘肃省工艺美术百花奖设计创新二等奖。又经过了 4 年的不断追求、辛勤耕耘,他的谋篇布局、刀法技艺有了突破性的进步。2010 年 8 月,他的作品《春山晨曦图》荣获了第十一届甘肃省工艺美术百花奖设计创新一等奖,标志着马胜强的洮砚艺术上了一个重要的新台阶。
马胜强不满足于取得的成绩,继续努力精进自己。2011 年 10 月,马胜强参加了中国工艺美术研究院的学习,在这里他聆听了专家们深入浅出的理论培训。他说:" 在学习期间,让我大开眼界,我见到了丝绣的精美,竹雕的雅丽,玉石工艺的巧夺天工,这些艺术形式就像植根于中华民族沃土里的绚烂花朵,各自竞相盛放。这使我茅塞顿开,除了工艺技术的提高外,更多的是对传统文化由喜爱升华到了笃定 "。
2012 年 3 月,马胜强参加了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的国家级星火传承专业培训与工美系统的同行们相互交流。马胜强说:" 那次的学习让我加强了艺术的理论学习部分,并且开拓了艺术的视野。回去之后,我创作作品时更加得心应手、如鱼得水。" 同时,马胜强不甘心沉浸在洮砚的工艺技术特点中,在立足洮砚的基础上,主动向其他砚种的能工巧匠学习。一次赴外学习中,他发现红丝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克唐先生的技艺颇深,便以异乡之客的身份拜师成礼,潜心学艺。去年,马胜强想要在艺术上再上一层楼,于年底拜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曹加勇为师,努力汲取前辈的技艺和经验。
近些年,除了日常的制砚工作外,马胜强也常常思考,作为手艺人,除了技艺上的精湛,更应该好好挖掘洮砚的文化内涵。那么,从哪里入手呢?马胜强认为,应该回到洮河大地。2014 年,马胜强带领一个以洮砚学者为主的考察队从兰州出发,先后考察了马家窑文化遗址、洮渭分水岭,从洮河出碌曲入临潭经卓尼、岷县,直至永靖刘家峡等地。" 考察队用时 11 天,行程 500 多公里。虽然我是洮河岸边长大的,但是考察还是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比如我原来以为太阳鸟图腾是从意大利引进中国的,经过这次考察,我才知道原来在五千多年前,太阳鸟图腾就已经在祖国的大地上诞生了,这次考察颠覆了我以前的很多认知,让我更加热爱祖先流传下来的文化,我觉得,一定要以祖先为榜样,各民族砚工师傅相互学习,同心同德,弘扬洮砚文化。" 马胜强说。
对于手艺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作品本身。记者看到,马胜强的洮砚作品千姿百态,内容丰富,有一种古朴雅致、飘逸隽秀之美。他说:" 洮砚的雕刻皆为手工制作,主要以透雕和浮雕为主,辅之以线雕、圆雕、凸凹雕、镌刻等多种技法的有机结合。透雕也叫镂空雕,是洮砚雕刻技艺中最具特色的一种传统技法,也是与其他砚种在雕刻方面最显著的区别之一,雕刻的图案真实感和立体感极强。" 那么,在洮砚的创作过程中,那个部分是最难的呢?马胜强的回答出乎了记者的意料。他说:" 要说最难的环节,我认为是构思,其实只要构思好了,雕刻是一气呵成的。一块石料不是随意创作的,而是要根据石料的形状、纹理、颜色进行综合的思考和雕琢,这一点与根雕艺术有相似之处。就像我在创作《说法图》时,刚拿到的石料上有四个自然形成的不规则图案,我通过想象把它们艺术地加工成四个罗汉,在远处的群山云雾飘渺之处雕出释迦摩尼,这样既有虚实、远近的空间关系,又符合这块石料本身的意境,只有通过缜密的构思和完美的技艺,才能达到形、神、意相结合的完美作品。"
除了《说法图》,马胜强还给记者介绍了他的其他作品。 其中《行吟图》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种大朴不雕、自然为规的艺术风格。这方洮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寻求创新,雕刻作品因材施艺,大气而洒脱飘逸。马胜强说:"《行吟图》利用洮河砚喇嘛崖极品中的精品雕刻而成 ,这块石料的材质细腻温润、无暇无裂,我利用石料上特有云气纹为创作原素,采用浮雕技法 ,雕刻我国古代文人雅士行走在山野之间思家想国的情怀 ……" 果然,图中的诗人飘然远行,周围的环境荒凉寂静,山石怪诞,山路曲幽,草木稀疏,更衬托出诗人那飘逸轩昂的气质。
2008 年," 洮砚制作技艺 " 和 " 洮砚制作传承人 " 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作为洮砚制作艺术师,马胜强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 洮砚已经有 1300 多年的历史,作为甘肃的一张文化名片,如何深挖其文化内涵,使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发展是我们这些洮砚创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洮砚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其美名被历代文人赞美,咫尺之间,展现了雕刻师的审美高度和对民间文化的凝练升华。我觉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洮砚的制作还需要继续发展,尤其需要在文化理论方面、创作技艺方面开拓视野,更新观念。为此,我要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洮砚作品,让人们通过洮砚了解甘肃,热爱甘肃!" 马胜强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华 静
责任编辑丨胡淼山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来源:兰州日报·ZAKER兰州】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