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在高速20多个小时后,我更加明白了自动驾驶技术的必要性
8天长假过去了,大家是不是还在回味假期看过的风景和吃过的美食?是不是期待着祖国母亲再过个农历生日?
当你们回味这些美好时,我还沉浸在假日的堵车噩梦中。笔者1号自驾回老家,某导航软件预估的11个小时路程,生生开了20多个小时才到。直到一深圳回来的老乡说开了36个小时,我的内心才得到些许平衡。当然这还不是最惨的,据上海的朋友说,国庆从上海市区到崇明岛,竟然也堵了32个小时!
中国目前有15万公里的高速公路,位居世界第一,汽车保有量却不及美国,为什么还是会这么堵呢?
堵车的根本原因
当别人在高速上踢毽子、遛狗、打牌,甚至钓鱼时,笔者却困在驾驶座中思考“为什么会堵车”这个世纪难题。在高速公路来回近40个小时的思考后,以笔者浅薄的学识总结出了两点原因。
一种就是像上海-崇明这种,车流量超过了公路的负荷导致的拥堵。出于防疫需求,上海很多企事业单位和学校都提出了国庆不能离沪的要求,那么很多上海人想要出去“浪”,崇明岛就成了唯一的选择。所有车都挤在长江隧桥上,能不堵吗?
再往大点看,胡焕庸线以东,这片36%的国土面积上,却居住着我国90%以上的人口。其中又以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沿海地区的人口密度最大,当长假来临,来这些地区务工的人纷纷自驾回老家,必然也会超过部分公路的负荷。据数据显示,假期首日浙江高速公路出口车流量就达到了357余万辆,这已经超过了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一年的销量。
另一种拥堵则是因为频繁的变道。笔者观察了自驾途中几处严重拥堵的路段,无外乎两种情况,一是前方发生了车祸,二是前方有服务区。比如从上海到杭州这一百多公里,笔者就发现了3起追尾,分别造成了几公里到十几公里的拥堵。为避开事故车辆,大家只能纷纷向畅通的那个车道并线,而变道势必会导致后方车辆减速。“变道-减速-变道-减速”如此恶性循环,于是车速就越来越慢了。
服务区也是同样的道理,进服务区的要向右边变道,出服务区的要向左边变道。车流量不大时,这种影响还不明显,而车流量大到一定程度时,这种“变道-减速-变道-减速”的恶性循环则会带来非常严重的拥堵。而且在拥堵路段时,笔者发现快车道往往是速度最慢的。或许正是因为慢车道有大货车,变道少,反而整个车道的速度更快。
怀念ACC和TJA,但更向往V2X
第一种拥堵更多是疫情引发的特殊情况,正常情况下我国高速公路的负荷能力已经有很大提高了。要知道2004年时,我国的高速公路仅有4万公里,10来年的时间能达到现在的规模实属不易。而且现在高速公路增加了很多区县级的出入口,这也大大提高了整个高速公路系统的“泄洪”能力。
第二种拥堵,其实通过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是可以有效避免的。笔者作为一名汽车媒体从业者,平时试驾过不少车型,特别是近两年试驾的车型很多都开始配备自动驾驶辅助功能。虽然从实际体验来看,各家的表现良莠不齐,笔者也都是怀着猎奇的心态来体验。可当你堵过一次20小时候后,你就会发现,这些功能实在是太有必要了!堵车最怕的不是堵成停车场,而是那种一脚油门一脚刹车的堵,只需一两个小时你就会发现,TJA交通拥堵辅助不是缓解疲劳的,简直就是救命的!
而ACC自适应巡航不仅能缓解长途自驾的疲劳,也能提升整个高速公路的运行效率。前文提到,拥堵是因为频繁变道,那变道又是什么原因?觉得前车开得慢嘛!如果未来ACC功能得到普及,一是整个高速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上去了,二是减少了车辆变道的次数,三是其带的主动制动功能也能大幅减少追尾事故的发生。
当然,想实现更通畅的路况,V2X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车辆之间的互联,车辆与公路设施的互联,我们可以更精准的判断车与车之间的距离,更准确的知道前方路况信息。利用大数据,还能为我们实时规划最优的路线,如今这种“预估11小时,实际开20多小时”的情况应该不会再出现了。
写在最后:当然,自动驾驶技术想要全面普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对从事自动驾驶研究的人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并给予更多的鼓励。更高的要求,在于自动驾驶技术关乎人身安全,马虎不得;更多的鼓励,在于可靠的自动驾驶技术确实是可以降低交通事故的风险,并提升交通运行的效率。哪怕每年只能帮我们省下一二十个小时,用这时间去陪陪家人、吃吃美食,不香吗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