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大会》:莱姆对未来世界的嘲弄,当人们都生活在幻觉之中

  1971年,波拉科幻小说大师斯坦尼斯拉夫.莱姆的小说《未来学大会》出版。小说讲述了主角蒂赫等未来学家针对人口爆炸这一问题,在哥斯达黎加召开未来学大会。然而开会第一天,当地政府就与反叛武装展开了激烈战斗,蒂赫等人也因此被困其中。由于某种新型化学武器的使用,蒂赫开始不断地深陷在自己的幻觉之中,一步一步地前往了想象中的未来。

  《未来学大会》所主要讲述的内容也正是蒂赫在幻觉中见到的未来图景,尽管书中的时间节点也以1971年为基础,但莱姆一开始就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幻想,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这种幻想越来越深入,越来越癫狂,直到最终将一副荒诞而又残酷的现实图景呗呈现在读者面前。

  

  如果说莱姆笔下的未来世界有什么特点,那“药剂”绝对不能被忽视。可以说,莱姆所构想的未来世界,正是由各种奇异而又独特的药剂所创造的。在书中的1971年,尽管时局动荡,环境污染,人口问题非常突出,但与现实不同的是,书中的世界已经开始大量使用化学药剂。

  书中的哥政府为了瓦解反叛武装的密谋造反,提前一天在自来水中加入了大量的“友爱剂”,这种化学药品可以使每个人都成为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去爱别人的“耶稣”。于是武装分子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枪,痛哭流涕,跪在正常人面前乞求他们能够殴打自己以减轻心中的愧疚感,不可谓不魔幻。除此之外,能够对抗“友爱剂”的“愤怒醇药片”可以让人变成只顾宣泄怒火的疯子,而全书最关键的药物“致幻剂”则会麻痹一个人的感知,让他产生幻觉,这种幻觉甚至是层层叠加的,犹如梦中梦一样,让人无法分清眼前的究竟是不是现实。

  而我们的主角蒂赫正是由于吸入了致幻剂,所以一次次地误以为自己到了未来世界。一开始一切还不算太离谱,顶多只是人靠着某种飞行器在天上飞,然后到后来蒂赫却经历了死而复生,冷冻人,最终来到了幻想中的未来世界。

  莱姆对未来世界的构建非常全面。在未来,药剂和机器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两样东西。未来世界的药剂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像书中先前所展示的能够改变人情绪的药剂已是小儿科。如果你是需要信仰的宗教徒,新研发的药剂可以让人“幻觉”自己创造了一门伟大的宗教;如果你喜欢读书,想要获得什么知识,只需吃下一粒小小的“弗洛伊德”,你就可以瞬间掌握弗洛伊德的所有学识。

  

  同时,各类各样的机器人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种机器人都只承担一种职责,高度专业化,分工精细化。在未来,甚至连性爱都可以用机器人来代替。

  生活在未来世界的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可以随时去银行领政府的补助金,可以去街道办事处申请诺贝尔奖。他们居有定所,吃得是各种美食佳肴,享受着科技发展带来的福利而其乐融融。

  但未来世界真的如此美妙吗?蒂赫作为冷冻人,解冻后一下子从20世纪到了21世纪,中间跨越数百年。尽管他一开始也对未来世界大为惊叹,并努力想要融入其中,但却又有一种想要回到过去的念头。同时他也注意到了未来世界的人们有一些奇怪的地方,他们常常大喘气,看起来身体并不是很健康,除此之外,在这里还会经常莫名觉得冷。

  蒂赫对未来的忧虑从遇到赛明顿开始变得越来越深,赛明顿作为医药学专家,向蒂赫透露自己正在研制一种神奇的药剂。只要服用这种药剂,人们就可以幻想去折磨、杀害那些自己讨厌的人,如同身临其境一般。这种残忍的描述让蒂赫不寒而栗,也让他对未来世界警戒起来。

  后来,蒂赫又遇到了自己在未来学大会的同事——托特尔莱茵纳教授。教授告诉他,眼前的一切都是幻想,这个世界其实是由一种叫做梦饰宝的化学药剂构建出来的。

  

  在喷过清醒剂后,蒂赫发现他们之前享用的珍馐佳肴只不过是粘成一团的黑粥,而富丽堂皇的餐馆也只是破败不堪的小屋。在小屋之外,所有的高楼大厦都是阴森黑暗的废墟,人们乘坐的高等轿车也是幻觉,实际上他们是在奔跑。而人们,那些衣着光鲜亮丽的人们,在卸下伪装之后,只有满身伤痕。这一切还仅仅只是第一层伪装,再继续服用清醒剂后,蒂赫发现这个世界更加恐怖了。

  到处都是阴霾,地上堆着厚厚的雪,人们就在冰冷的雪中躺下休息,而这也是蒂赫偶尔会觉得突然很冷的原因。最可怕的是,之前大量存在着的机器人并不是什么高科技产物,他们就是活生生的人类,只是他们以为自己是机器人,所以尽忠职守,以机器人的要求严格控制自己。

  莱姆特有的幽默常常人我在捧腹大笑之余又深感恐怖。在读者还不能了解未来世界的真正模样时,莱姆将其笔下的机器人写得特别人性化。他写主管土星工程开发项目的机器人贪污,收钱不办事,还贿赂督察人员,直言机器一旦具有思维之后就会想着办法做有利于自己的事情,而不是一味地工作。他说在未来会有一种“流浪少年机器人,成因要么是机械故障,要么是家庭破碎”;他严肃地探讨针对性爱机器人相关的问题,思考使用者究竟能不能施加暴力于它。

  初读时,我的确惊叹莱姆的高瞻远瞩,他已经在几十年前就预料到了现在人们探讨的话题,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然而我也困惑,他笔下的机器人实在太像人类了,一开始我以为莱姆是想讽刺,无论什么一旦拥有了智慧都不可避免地像人一样腐朽。但后来我知道我错了,哪里有什么机器人啊,全都是活生生的人,只是他们自以为自己是“机器人”。

  

  这个时候再回过头看,怎能不寒而栗?你以为他想说机器人也会自私,实际上他就是在写人的自私。他写少年机器人因为家庭而流浪,实际上那就是一个个因为原生家庭而不得不出走的少年;他写人们对性爱机器人施加暴力,而那就是实打实的,性交易中存在的暴力剥削。

  每个人们都沉浸在幻想之中,沉浸在自以为是的现实之中。托特尔莱茵纳教授说人类真正拥有的领域都在以惊人的速度萎缩着,因为有了各种药剂,人们不再需要去思考,不再需要去感知。有了那些虚假的“机器人”,人们不再需要实际去做什么事。

  每个人都变成了在幻觉中做梦的懒汉,这就是未来世界的真实图景。在书中,赛明顿等了解真相的真见者,不断地研发药剂让世界上的人们沉溺其中。他们口口声声说这是因为人口爆炸的现实而不得已做出的选择,如果让人们从梦中醒来,这个世界就会崩溃,而让人们活在虚假的幸福中又有何不可?

  对于自以为是的真见者,莱姆的态度显然是轻蔑的。他一方面写真见者们自认为拥有献身精神,另一方面却又让读者看到,真见者们住的地方比普通人要强太多。他们喝着热乎乎的咖啡,住在温暖明亮的屋中,还有可供享受的色情图画。而外面的普通人正在冰天雪地中等待死亡,正在因为服用过多药剂而忍受各种后遗症带来的痛苦。真见者们说一切都是因为人口爆炸,然而他们又大量复活冷冻人,这无疑是火上浇油。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恐怕还是因为只用一分钱就能让一个人陷入幸福的幻觉,成本太低。而世界上的绝大多数资源由谁享有,自不必多说。他们是既得利益者,满足了一己私欲,造就了未来社会。

  的确,《未来学大会》是莱姆对人类发出的警告,也是对人之私欲的嘲解。正是由于每个人都活得浑浑噩噩,不关心真相,而只求享乐,才给了真见者可乘之机。而真见者们为了操控大多数人,不惜制造各种化学药剂,从根本上改变人类,也十分可怕。归根到底,一切都是由于人的欲望造成的,而1971年的友爱剂,就是打开潘多拉魔盒的钥匙,如果人类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那未来的世界必将走向毁灭。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