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导师晒出经历:被考研学生“放鸽子”,他还设置失信名单
来源 | 都市现场综合中国教育频道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如删除来源必究
4月正值研究生招生录取时段,日前,有导师在网上晒出被学生“放鸽子”的经历引发热议。
近日,中山大学教授张吴明在其“科学网”博客发文,晒出在研究生招生中数次被学生“放鸽子”的经历。
张教授称,“学生在联系的时候各种甜言蜜语,山盟海誓,就差签卖身契了,一旦手握几个offer立马变了个人,完全不考虑给招生单位和老师带来的麻烦”,并举了两个例子。在他看来,这些学生“功利、浮躁、没有诚信”。对此,他在自己的微信上设置了一个失信名单。消息一出,有不少网友对这种“放鸽子”的行为感到愤慨。
但与此同时,很多人表示要将心比心,招生属于双向选择,学生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此外,不少教师也表示,被学生“放鸽子”不是个例,在招生录取中普遍存在。
内蒙古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 高利平:被“放鸽子”的事有啊,我们经常遇到,我觉得这个很正常呀,因为目前我们考研这个都是双向选择,并且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嘛,作为学生都有选择学校的这个权利。
近年来,考研人数不断增加。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考研报考人数377万再创新高,比2020年增加了36万,增幅为10.6%。虽然研究生的招生计划也在缓慢增加,但显然无法与年增幅过10%的报名人数相比。在招录过程中,一旦第一志愿没能如愿,考生和学校都会寄希望调剂。高利平老师介绍,导师被“放鸽子”,往往就出现在调剂阶段或推免阶段。
内蒙古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 高利平:比如说像学生调剂,学生报名都有三个选择的机会,如果时间不冲突的时候,他们可以进行面试、复试,所以当学生被多所学校录取的时候,他们可以选择心仪的学校,我觉得很正常,只要把心态放平衡一点儿,不管什么样的学生,来了就是咱们的好学生,我们就要认真负责地培养。
事实上,不少学校也官方通报过此类“录而不读”:2020年10月7日,太原理工大学发布消息称,该校49名研究生逾期两周未履行报到手续,视为放弃入学资格。2019年10月25日,苏州大学研究生院也表示,该校68名2019级研究生因未按学校规定办理入学手续,经学校审议,对他们作自动放弃入学资格处理。
专家表示,要客观理性去看待“录而不取”。学生放弃入学资格往往是由于找到工作、出国留学或者从更利于个人发展角度做出的取舍,不违反招生秩序和招生规则。但站在学校和招生的角度,确实可能产生相应的影响。
中国教育在线副总编辑 江爱萍:对于一些年轻的教授来讲,他本身具有导师资格,但是他的招生人数非常少,那么仅有的一两个学生最后还没有来,导致可能会影响到导师资格以及导师的课题研究,这实际上也是一种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
内蒙古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 高利平:为了防止这种被学生“放鸽子”的这种现象,我们一般都是多招收一到两名研究生,所以最后的录取学生还是能够满员的。
专家表示,不论是学校还是学生的“放鸽子”行为,如果没有理由或者没有告知对方,确实应该属于诚信问题。但正是当下在招生过程中缺少“可告知”和补漏洞环节,也是双向“放鸽子”时常发生的根本原因,因此有人建议建立补录、信息反馈机制等进一步完善招录政策。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