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汉字重读《道德经》5:第六章 谷神不死,绵绵若存

  《道德经》通行本第五章如下: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ó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shuò)穷,不如守中。

  从内容上来说,“天地不仁”、“圣人不仁”,很好的跟之前笔者所调整的第四章中描写天道“独立不改”呼应。

  所调整的第四章详见:以古汉字重读《道德经》4:第二十五章 人法天地,道法自然

  只是,笔者所调整的第四章中,“独立不改”之前,还有“有物昆成,先天地生”。所以,通行本第五章极可能被提前了。

  《道德经》通行本第六章如下: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清华简《德道经》相应篇章如下:

  浴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堇。

  该章“不死”颇能对应“有物昆成、独立不改”两句。只是“谷神”或“浴神”难解。

  题解

  关于「谷」,古代稻谷写作“稻榖”,所以与粮食无关。「谷」构形从水(省)从口:

  「谷」字,《说文》解释如下:“泉出通川为谷。从水半见,出於口。”所以,「谷」本义为后来的“溪”,因转注为“山谷”,所以另造「溪」字。与「溪」字并行的,还有楚系的「浴」字:

  楚系的「浴」字,上谷下水,(由于谷字转注为山谷)很明白地表示山谷出水,即“溪水”。

  关于转注,参看拙作《一到十表示数量的缘由》开篇关于的部分。

  溪谷之神不死,其实表示泉溪终年不绝。因为水是生命之源,而所有的河流,最终都源于山谷的泉溪。所以泉溪就跟大自然的生殖器,赋予我们维持生命的水源。“绵绵若存”,就是绵绵不绝。

  所以,“谷神不死,绵绵若存”可理解为:泉溪终年不绝,绵绵不断,似断若存。

  第五章 原文

  两种版本的原文,上面已经给出,这里就不重复了。

  最后一句还存在“用之不勤”与“用之不堇”的区别。「堇」的构形是“夜里放哨的人”,引申为“尽心尽力”,“紧张”等含义。参见拙作:《汉族为什么叫汉族?而不是夏族或唐族之类? 》关于“漢”字构件“堇”的解析。

  「堇」一度转注为“谨慎”,但因为构形变化(从火变成从土),最终表示“谨慎”另造「谨」字:

  「勤」与「谨」的金文构件“堇”,皆从土:

  所以,老子的原版,很可能是「堇」,而「勤」则便于理解。但含义上来说,并没区别,都表示“尽力”

  因此,第五章原版为: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堇(勤)。

  白话翻译

  溪谷之神不死,泉溪终年不绝,是谓神奇的生命之源。谷神这个生命之源的开关,就是天地的根本。泉溪绵绵不断,似断若存,用之不要过度(过度就要一定的时间去补充)。

  余论

  古人不知道大气水循环的道理,所以只能以“谷神”来解释溪水不绝。最后讲“用之不堇”,就是凡事得留余地。就跟“人至察则无徒”的道理类似。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