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上夏季没有冰箱却能用上冰块度过炎炎夏日,太有智慧了
今年夏天特别热,全国各地都是经受着高温“烤”验,不少地方气温均超过40摄氏度,鸡蛋路面就可以直接烤熟,热射病死亡事件也频出!即便是这样我们相对古代没有冰箱,空调好成百上千倍,毫不夸张地说夏天我们比古代的皇帝官员都好,毕竟我们有冰箱空调降温,要知道电冰箱在大清乾隆时期才传入中国,中国从50年代开始生产电冰箱。第一台冰箱在1956年由北京雪花冰箱厂研制成功的。
那问题来了古代的皇帝怎么度过炎炎夏日!你以为他们只有后面仆人摇扇子吗?错了,太小看古代中国人的智慧了,没有空调冰箱,但是有冰块啊!所以很多皇帝和大官主要使用冰块来降温,在房间各个角落放上冰块,通过冰块吸热来降温!所以古代夏季的冰块无疑是奢侈品,能玩上冰块也一定是达官贵人!
那问题又来了,古代夏天的冰块怎么产生的呢,因为没有冰箱,只能冬天的冰块存到夏天。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人便利用天然冰来制冷降暑了
据《周礼》记载,当时周王室为保证夏天有冰块使用,专门成立了相应的机构管理“冰政”,负责人称“凌人”。
冰窖
这个机构放在现在可以说是大单位,编制都几十上百人,要把冬天的冰藏到夏天是一个大工程。在没有冰箱的当时,古人是怎么做到的呢?其实就是用冰窖!
每年在严冬和早春的时候,古人就开始凿冰储藏,提前把坚冰收集起来的。因为这时的冰块最坚硬,不易融化。管理藏冰事务的官吏监督奴隶、农民到水质好的地方凿采,藏到预先准备好的冰窖里。而冰窖的选择和建设也是有严格要求的,一般都建在阴凉的地方,当然是地下很深的地方。冰窖地面先用稻草或者芦席之类的干燥材料铺垫好尽量保持干燥,然后把坚冰放到上面,之后再用厚厚的稻糠、树叶等天然隔温材料覆盖在上面,然后密封窖口,待来年享用。
这个原理有点像小时候大街上骑个自行车卖冰棒原理差不多,大太阳底下卖一个下午冰棍也没有化!秘密就是在那个白色箱子里,起到了隔绝外部温度的作用,延迟了冰的融化!这个只能延迟冰棍的融化,如果当天没有卖完,只能自己吃了,不然第二天变成水了。
所以这样储存方式,显然无论再坚硬的冰都会出现融化,据统计每年冰窖里大概会有三分之二的藏冰会融化,那怎么办呢?那就多存储用量来解决,比如每年大概需要用冰的量假设是100吨,那就存300吨以上就解决了,也就是存所需要冰块使用量的3倍以上就可以了!当这些冰运出来的时候使用时候也是需要有专门的工具存着,这样能延迟冰块的融合,古代主要用的是冰桶,如果是金属的就叫”冰鉴”,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冰箱!
冰桶
有金属的,叫做“冰鉴”。
河南新郑、河北易县、陕西咸阳等地,都曾发现战国时期的冰井。
当然古代除了做好冰块的搬运工,其实还会出现了制冰技术,大约在唐朝末期,工匠们在生产火药时开采了大量硝石。偶尔他们发现硝石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能使周围的水降温直至结冰,于是一些能工巧匠便开始利用硝石制冰。
有了这种技术,就大大促进了古代制冷市场的繁荣。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