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刘邦人生的转折点

  引

  一个人想要成就大业,既需要胆量,也需要智慧。假如智慧和胆量强强联合,那么成功就如同探囊取物般容易。所以在看一个人是否能够把持大业,要格外注重这两点。历史上有很多典型的人,典型的事例都足以来说明这一点。我们今天要讲的主人公就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人生中最著名的一个历史事件——鸿门宴。让我们看一下刘邦是如何运用自己的胆量与智慧来谋求自己的生还。让我们一起走进《鸿门宴》,探寻刘邦人生转折的事件。

  ——鸿门宴,探寻刘邦的人生转折——

  鸿门宴,顾名思义就是项羽在新丰鸿门,为刘邦设宴。而设宴的目的则是因为项羽认为刘邦有谋反之心。而项羽又是怎么知道刘邦有谋反之心的?那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刘邦军队里的左司马曹无伤。由于刘邦与项羽争天下,项羽的军队兵力远远超过了刘邦,曹无伤认为最后夺得天下的人必定是项羽,而不是刘邦,所以他才开始出卖了刘邦,派人去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有谋反之心。

  刘邦

  到项羽听说刘邦想要谋反,瞬间火冒三丈,怒发冲冠。在实际中对项羽听到刘邦要谋反后地说了一句话:“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第二天早上给我犒劳我的士兵,为了击杀刘邦的军队。】此时此刻我们能看得出项羽在毫无思索之下就相信了曹无伤所说的话,连质疑的话都没有说一句,项羽内心就认定了刘邦一定是要谋反,于是准备进攻。就在这天的晚上,有一个人快马加鞭奔去汉营。这个人是谁?他就是项伯。那么他为什么要在夜晚快马加鞭去奔向汉营呢?答案很简单,项伯想去报信。为谁报信?不是刘邦,也不是其他人,而是为张良报信。

  樊哙

  曾经张良与项伯之间有着很好的感情,史记载两人交好的原因:“少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这句话的译文:【年少的时候,(项伯)他与我(张良)一起交好,项伯杀了人,是我(张良)使他活了下来。】

  那么我们不难发现,可以看出张良这里曾经是项伯的救命恩人。那么我们也就很容易明白项伯为什么半夜骑马赴汉营,就是为了救自己的恩人张良。而此时此刻,张良正辅佐着刘邦,张良得知消息后不可能把主公扔下自己和项伯跑呀,况且出于人道主义,就把项羽想要攻打他的事情说了,刘邦一听说这件事,人都吓傻了,虽说心有这个心,但是以现在的实力根本不允许自己有半点嚣张气焰。刘邦慌了,开始唯唯诺诺问张良:“为之奈何”张良就说,门外站着项伯,他是项羽的长辈,你去和他说说,看他有没有什么办法,这时,刘邦突然眼珠一动,问道:“你(张良)怎么与项羽的长辈有关系呢?”从这里我们就能对比出不同,当项羽遇到刘邦阵营的曹无伤,一上来就听信了他(曹无伤)的话。

  而刘邦在身处那样的急迫的情况还没不忘怀疑张良。从这里就能看得出刘邦心思缜密,项羽反而显得头脑简单。既然张良已经帮刘邦引荐出来项伯,于是开始施展刘邦的大招——施恩布德。最后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收买人心,两人成为了儿女亲家。项伯就告诉了刘邦,明天不得不早早地来向项羽道歉谢罪。项伯告诉他(刘邦)之后又趁夜里骑马回去了,回到了项羽身边,就开始夸赞刘邦,为刘邦说情。说:“人家(刘邦)先入函谷关但却没有称王,他还把守函谷关避免他人的到来发生意外的变故,(刘邦)所做的一切可都是为你呀,况且刘邦称王可能是有小人陷害,所以待到明天刘邦来的时候,你要好好招待他”项羽想都没有想,跟着项伯的风走,就答应设宴请沛公。项羽心里想,跟着自己家亲戚都踏实,也就觉得言之有理,殊不知项羽在一点点错过时机。

  第二天,刘邦就带人来了,此时此刻刘邦的心里五味杂陈。他当然是不想去,但是不得不去。如果不去的话,那事情可就大了,那就相当于刘邦对项羽说想称王,所以此时此刻,如果刘邦不去,那就必死无疑。但是去的话也是凶多吉少,只能硬着头皮,铤而走险。当刘邦到了项羽的营地里,一上来就开始俯首称臣拍马屁,和项羽谈论当年患难与共的艰苦岁月。我们要知道,刘邦谈这些事情也都是别具用心。因为项羽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当讨论到当年兄弟二人彼此相依为命同舟共济的时候便会感慨万分,自己回想起当年那种出生入死的情意,自然而然不想杀掉自己曾经一起战斗的兄弟。

  画作《鸿门宴》

  所以,刘邦在这里煽情,就是想让项羽不杀他。果真,项羽就没有杀他,即使范增给他使眼色,举玉玦,都没有让项羽动起杀刘邦的心。本人认为项羽心里有两种想法,一是刘邦跟他靠近乎,谈情意。二是因为项羽根本没有把刘邦放在眼里,在他的眼里,刘邦还是那个地痞无赖,懦弱无能的人。可恰恰相反,这就说明,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刘邦了解项羽的重情义,但是项羽没有了解现在的刘邦早已不是当年的刘邦了。话说到项羽一直没有杀刘邦,这下子可把范增给急坏了,于是他就请了一个帮手,那就是项庄,让项庄以舞剑方式为他们助兴,趁机刺杀刘邦,这也就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成语的由来。但是当项庄舞剑的时候,项伯站了起来,项庄一边想靠近刘邦击杀他,可项伯纷纷挡下,根本击不倒。

  此时此刻的张良察觉到了不对劲,于是也去找人找帮手,找的就是刘邦身边的保镖——樊哙。樊哙二话不说就冲了进去(军营),项羽看到有人冲过来,立马感受到了杀气,瞬间戒备起来。与其说项羽被樊哙的气势吓住了,不如说樊哙这个人让项羽很震惊。项羽问他是谁,他说是刘邦的保镖。然后项羽赐他酒肉,并且连连夸赞他。原本以为一个满脸横肉的人非常粗鄙,说话也是粗犷。但是当他(樊哙)吃完了赏的酒和肉后,却不慌不忙说上了大道理,说得有理有据,感觉人与形象完全不符。他论述得有理有据,把刘邦的“良苦用心”全都说出来。然后就坐在了刘邦的附近。坐了不久后,感觉时候也应该到了,于是就借上厕所之名离开了酒局,然后自己骑马就跑了,让张良留下来断后。项羽认为没什么端倪,殊不知他放走了刘邦,必定是放虎归山。他可曾想一个平民百姓竟是打败他的人。

  从这件事中,我们不仅仅为刘邦捏了一把冷汗,他可谓真是做到了胆量并非常人,“深入虎穴,焉得虎子”。与此同时觉得觉得项羽失去天下太可惜,当时项羽脑子如果不短路,一定还有机会弥补,但是历史只能发生一次,那些的惋惜早已经成也了过去。

  这件事也就成为了两方军队实力的转折点。也是刘邦人生转折点,这也让他为后来的帝王霸业做了基础。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喜欢的小伙伴可以点赞关注评论转发一下谢谢大家!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