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之刃》:最触动心灵、引发思考的一部小说

  文/叶小禾

  一个很老土的故事,一位花季少女被两个少年掳走,蹂躏致死。悲痛的父亲接到匿名线索后,决定只身前往,寻找凶手。

  当父亲长峰看到自己的独生女儿绘摩被两个少年下药、残忍虐死的录像时,悲愤的情绪淹没了理性,他毫不犹豫地杀害了其中的一个少年伴崎敦也。在得知另一个少年菅野快儿已逃往外地时,长峰决定要为女儿报仇,由此踏上了追杀凶手的复仇之路。

  然而,长峰由被害者家人也变成了警察通缉的凶手。他避开警察的同时,依然坚持追踪菅野快儿,最后,虽然找到了快儿,就在长峰扣动猎枪扳机时,“啪”地一声,枪响了,让人惊诧的是倒下的是长峰,而不是罪大恶极的快儿。

  警察打死了长峰,逮捕了块儿。这是日本著名作家东野圭吾的《彷徨之刃》的最后结局,这个结局让读者很不爽,恶人没有得到应有的下场,因为法律规定少年不会被判死刑,只是管教几年就可以释放出来了。

  然而,这个看似不爽的结局恰恰是东野圭吾的聪明之处,他借老警官之口,提出了发人深思的诘问:

  警察并不保护市民,要保护的是法律,为防止法律受到破坏,拼命东奔西跑。但法律是绝对正确吗?如果绝对正确,为什么又要频频修改?法律并不完善。为保护不完善的法律,警察就可以为所欲为吗?践踏他人的心也无所谓吗?

  是的,面对不完善的法律,修改需要一个过程。不过,与其等待一个完善的法律条款,不如从预防事件的发生开始更重要。

  01父母不能放任孩子的成长

  父母给伴崎敦也在外面租公寓住,美其名曰是让他安心复习,准备参加大学考试,实际情况是因为伴崎敦也经常在家吵闹,甚至暴打家人。父母为了清净,采取放任的态度,把他推向了社会。

  从不关心自己的儿子在租屋内干什么,父亲的回答是:问他母亲。母亲的回答是:儿子不让进屋。

  一个恶习斑斑,从初中就开始干坏事的少年,给他一个独立的空间,只会让他干坏事更加便利,等于给了他一个犯罪的温床。

  结果是不仅危害社会,而且搭上了自己的生命,惨死在复仇者的刀下。

  相反,中井诚虽然也是一个污点少年,但是,他的父母没有完全放手,尽管教育的方法欠缺,但是,在紧要关头,他父亲的一个电话,让他有了脱身的借口,没有参与残害绘摩,从而躲过了劫难。

  珍妮·艾里姆说,孩子的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

  作为孩子的领路人,父母错误的教子方法只会加快孩子在弯道上跑偏的速度。

  02交友很重要

  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尽管中井诚知道菅野快儿和伴崎敦也经常干坏事是不对的,但是,他处于情感的需要,没有人愿意和他一起玩,另一个原因是迫于菅野快儿的淫威,因为见识过菅野快儿凌虐其他人的手段,心里非常害怕,为求自保,他只好按照菅野快儿的要求去做。

  父母稍微用心观察一下自己的孩子平时和什么人交往,如果发现不好的苗头,及时制止孩子,中止与坏孩子接触,让他结识一些正能量的孩子。

  古时候,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还三迁居住地,让孟子生活在学院附近,可以随时模仿学子们的言行,为他成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3随时提醒孩子要有安全意识

  正如中井诚所想的,如果长峰提前五分钟给绘摩打电话,就可以避免一场悲剧的发生。可惜,世上没有有后悔药可买。

  不到规定的晚上九点,长峰就想给女儿绘摩打电话,可是,面对女儿的反感,长峰止住了打电话的冲动。只是在心里默算着女儿回家的路线。

  从车站到家,不到二十分钟的距离,却让父女成为了两个世界的人。

  青春年少的女儿,看这个世界什么都是美好的,却不知道背后那些丑陋的险恶。她总是把父母的话当成满腹的唠叨。只是等到知道时,已经悔之晚矣。

  04写在最后

  阅读一本书,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感悟,引起大家的反思,就是一本好书。这本《彷徨之刃》虽然读来很沉重,但是,它可以警醒家长和孩子,避免悲剧的发生。

  最后,就用东野圭吾的话来结尾吧:这不是事不关己的事,某一天你或许就会成为书中的主人公。那时,你手中的刀刃会指向何方?

  举报/反馈